在五代十国那段历史画面,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乱”。时大唐王朝各地藩镇割据,已是名存实亡。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之后各国群雄逐鹿,中国历史上最纵横捭阖的五代十国时代开始了。
女人,尤其是美貌且又有才气女子,在历史上总会与一个时期的家国存亡撇不开关系。 花蕊夫人,从这个称号便可看出,“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便是美中之美,华中之华。她不止有绝美的容颜令孟昶神魂颠倒,更有惊世的才华令一代枭雄赵匡胤念念不忘。后世流传下来的《花蕊夫人宫词》尚有一百多篇,被后人称誉“清新艳丽,足可夺王建、张籍之席”。但她最最让人敬佩的,却是一首骂得十四万男人无地自容的诗歌,以及诗歌里所流露出她的铮铮铁骨和高尚气节。
花蕊夫人,本姓费,四川青城人。据《十国春秋·慧妃费氏传》记载:公元943年,孟昶下令广选国内良家女子入宫。时年17岁的花蕊夫人,凭着秀丽的姿容和出众之才华,赢得孟昶的百般宠爱,将之入宫选为惠妃。花蕊夫人偏爱芙蓉花,孟昶便下令在成都城墙上遍植芙蓉树。每到秋季芙蓉花开,满城香气四溢,成都也因此有了“芙蓉城”的美誉。孟昶特地为她写下了《玉楼春》一词: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后来,北宋诗人苏轼根据这首词写下了清丽婉约的《洞仙歌令》: 孟昶是帝王,也是一位才子,他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佳作,还写下了公认的中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只可惜他同李煜一样,写得出锦绣词句,却握不稳这大好河山。 北宋乾德三年(965)冬,北风呼啸。赵匡胤率领的部队齐聚后蜀成都城,阵阵战鼓角声,催得城内文武百官和百姓胆战心惊。 无奈之下,蜀主孟昶,带领十几万军队和文武百官呈表向大宋投降。赵匡胤仅仅用66天时间,就让后蜀历经28年之久的政权,轰然倒塌,一切归于大宋。 亡国之君孟昶和花蕊夫人被押解进入汴京(开封),时值暮春,一路花愁共月惨,杜鹃哀声悲啼,好不凄凉。花蕊夫人内心伤怀不已,便在道经葭萌驿时,她在墙壁上题下了《采桑子》半段残词: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因她还没来得及将另半阕词续完,宋兵便已催促上路,这半阕采桑子成了千古绝唱,而另一半便永远地沉寂在她的心头。到达汴京后,孟昶无端暴死,她被留置于后宫。 宋太祖赵匡胤垂涎花蕊夫人的美貌与才情,想立他为后,而她却感念孟昶深情,坚决不从。赵匡胤气急败坏,竟厉声指责花蕊夫人,说她红颜祸水,孟昶正是因为贪恋美色,才招致国破家亡的结局。 从商纣王时的妲己,到周幽王的褒姒,再到唐明皇杨贵妃,历朝历代凡有国破家亡,便都将罪过归结到女子身上。可其实女子何其无辜,在那样一个男权至上的封建时代里,女子生存本就不易。如果可以,她们又何尝不想横刀立马,征战沙场,保卫家国? 但偏是有那样一些当权者,因昏昏碌碌导致国危,国破之际,既没有殊死为国的勇气,也没有慨然赴死的豪情,便只好向敌军妥协。终了,又把亡国的所有罪过都归置到女子身上。而后世一些人更是给女子贴上了“红颜祸水”的标签,其实不过是为了掩饰那些君王的懦弱。 后蜀亡国之时,尚有精兵14万人,而宋军兵力不过3万,人数如此悬殊,但最终,反倒是14万人齐齐解甲,向宋军投降。
花蕊夫人以“更无一个是男儿”作了辛辣的讽刺,一气呵成,字字铿锵,足见识其之勇气,令一代开国帝君赵匡胤都为之刮目相看,更令天下男儿为之俯首。
在一片亡国声中,这个柔弱的女子却用自己的慷慨陈词,为那段愁云惨雾之历史添了一抹亮色。清代诗人黄俞,曾写诗赞誉花蕊夫人: 后来关于花蕊夫人的死因,历史上并没有对她详细记载。有说被赵匡胤赐死,也有说是自尽,反正封建时代一介女子,那怕有逆天本事,只要是走进政治阶层,便难于抽身,多不善终。但无论怎样结果,她的芳名早已随着那一首《述亡国诗》名留青史,其骨气与坚贞,令后人敬仰。
— END 一
版式:黄伟
回顾历史,挖掘北港乡土文化。欢迎关注平阳县水头历史学会公众平台。如果您喜欢本平台文章,不妨点个“在看”或“赞”,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