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正月初四,亦称“羊日”,在春节热闹序列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中国民间在年初四这天,有一扔、二接、三吃、四忌的传统习俗。
一、扔垃圾
大年初四被视为“扔穷日” ,这一天要把家中积攒的垃圾清扫干净并扔掉,寓意着将过去一年的贫穷、晦气和不如意统统扫地出门,让新的一年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从除夕开始,人们为了避免“破财”“丢福气”,往往会将这几日垃圾积存家中,直至初四这天进行全面清理。这一习俗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实际行动告别过去的不顺,以崭新的环境和心境迎接未来。
二、(1)接财神
大年初四是民间迎接财神的重要日子,古人深信这一天财神会降临人间,为自家带来财运。在初四晚上,许多地方都有非常隆重的接财神仪式。一家人会早早准备好香烛、供品等摆放在供桌上。到了吉时,家长带领全家老小,虔诚地焚香叩拜,祈求财神爷在新的一年里多多眷顾,赐予财富,保佑家庭财源广进、生意兴隆。
接财神的仪式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物质追求,反映了人们渴望通过勤劳致富的美好愿望。在一些商业氛围浓厚的地区,商家们对这一习俗尤为重视,他们会精心布置店铺,举办盛大的接财神活动,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顾客,在新的一年里生意红红火火。
二、(2)接灶神
灶神在民间信仰中是掌管一家祸福的神明,负责监察人间善恶。传说灶神在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的情况,大年初四则是他返回人间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要准备好供品迎接灶神归来,供品一般包括糖瓜、糕点等甜食,希望用这些甜蜜的食物粘住灶神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保佑家庭平安顺遂。
三、(1)吃折箩
所谓折箩,是把在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在物资相对匮乏的过去,人们非常珍惜粮食,不舍得浪费,便将几天剩下的饭菜混合加热后食用。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有着特殊的寓意。象征着把过去一年的福气、好运都聚集起来,寓意着新的一年丰衣足食,生活富足。
三、(2)吃烙饼
大年初四吃烙饼也是许多地方的传统习俗。烙饼形状圆形,寓意着团圆、圆满。在制作烙饼时,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葱花、鸡蛋、芝麻等食材,让烙饼更加美味可口。
三、(3)吃馄饨
馄饨在有些地方又被称为“元宝”,大年初四吃馄饨,有着“招财进宝”的美好寓意。馄饨的形状饱满,两头尖尖,形似元宝,人们相信在这一天吃馄饨,能够为家庭带来财运。馄饨的馅料丰富多样,有猪肉大葱馅、虾仁馅、荠菜馅等,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四、(1)忌出远门
大年初四,民间有忌出远门的说法。这一天被认为是诸神从天庭返回人间的日子,人们在家中迎接诸神,以祈求全年的平安和顺利。如果在这天出远门,可能会错过迎接诸神的时机,被视为不吉利。同时,经过前几天的走亲访友和忙碌筹备新年,人们也需要在家中稍作休息,调整状态。
四、(2)忌争吵
新年是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大年初四作为新年的重要节点,尤其忌讳吵架骂人。吵架骂人不仅会破坏节日的欢乐氛围,还被认为会给新的一年带来霉运和不和谐。在这一天,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人们都会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相互包容,以和为贵。即使家人之间有一些小摩擦,也会选择在这一天暂时放下,避免争吵。
四、(3)忌打碎物品
在大年初四,打碎物品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新的一年会有意外和损失。如果不小心打碎了物品,人们会立刻说一些吉利话来化解,如“碎碎(岁岁)平安”。这一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能够平平安安,没有灾祸。
四、(4)忌剃头
民间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虽然这一说法并不科学,但在许多地区,人们仍然会在正月里避免剃头。据说这一习俗源于“思旧”,当时清军入关,强制汉人剃发留辫,人们为了表达对旧俗的坚守,便有了正月不剃头的约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旧”逐渐讹传为“死舅”。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才去剃头,寓意着鸿运当头,开启新的一年。
大年初四的“一扔、二接、三吃、四忌”这些传统习俗,虽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组成部分,其涵义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END 一
编辑: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