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新一轮产业转移大潮,中西部如何打好招商主动仗?

文摘   2024-10-30 16:07   上海  


新一轮产业转移大潮,开始了!

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重磅消息:

将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转移。

紧接着,10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指导意见》,为这一决策定调。

这背后有何战略思考?面对即将到来的产业转移大潮,中西部地区如何抓住招商机会,乘势而上呢?

01

高层连续发文 大变局来了
此次国家高层对东部沿海产业向西部转移的决策,绝非空谈,而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经济大布局。

《关于推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指导意见》中,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等地区被明确标注,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以确保促进各地区就业均衡发展。

事实上,变革的序幕早已拉开。

过去几年,随着土地、人力等资源成本上涨,一些附加值较高且对交通成本不敏感的产业,已经在悄然在中西部布局。

特别是2000年之后,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浪潮愈发汹涌,这一趋势至今仍在持续。

整体来看,国内推进产业转移的大致思路已经明确:

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地区转移;
同时,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创新要素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转移。

此次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更多像是在国家意志推动下的一次战略性“腾笼换鸟”。

借助这样的大转移,不仅将巩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当中的地位,还将那些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市的生产力,分散到更广阔的经济腹地。

那么,这些产业具体往哪些区域转移呢?
高层将目光聚焦在“战略大后方”,也就是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市。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随着产业的陆续迁入,有望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

工信部举办的“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对这些区域的产业专场进行了明确分工。

比如,四川将主打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材料与化工、轻纺与食药四大产业;

贵州则瞄准发展资源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和特色轻工(纺织服装、生态食品)等产业;

再比如,甘肃将发力绿色化工及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轻工及生物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等。

尽管各地重点不同,但一个共同趋势显而易见,那就是紧盯厂矿企业。
特别是,那些发达地区成本快速上升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新兴制造业领域的配套加工环节。

02

产业转移 背后多重推动力
为什么高层会有这样的动作?

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看,东部沿海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有助于腾出空间,专注于科技创新;
而中西部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和传统制造业,可提高就业率,还能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此外,还有地缘政治和经济安全的考虑。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愈发意识到依赖外部供应链的风险。产业转移,正是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风险防范策略。

从有关产业转移的文件表述中,可看到高层对这一战略的重视度。

2020年4月,高层财经会议上表示: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
今年7月召开的三中全会,也在《决定》中提出一个战略:在国内建立“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

内需和市场转型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一直以来,东部地区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但随着国际需求减少,这种单一经济模式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迅速提升。
数据显示,中西部铁路总里程已占全国近60%。交通的便捷性,缩小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此外,生产要素成本低、资源能源丰富、投资环境等优势日益凸显,承接东部沿海地区梯度转移的条件已成熟。

再加上,这里的市场潜力大,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
今年前8个月,中西部地区的出口额高达630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墨西哥和印度等新兴市场。

这次产业向中西部迁移,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就是寻找经济发展新动力。尤其是第四季度到来,进入到了全力拼经济的关键阶段,这个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由于各种原因,曾经被视为经济火车头的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动力已经不如从前,急需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内陆地区,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可以引导和挖掘这些潜力,有序将部分产业往这里转移。

这样一来,有助于中西部城市孕育出新的产业集群。
像成渝地区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河南的手机制造、贵阳的大数据产业,都是早期产业转移的产物。
这些产业集群,将成为未来国内经济新的增长极。

03

招商机遇 承接外溢产业
产业转移,并不是简单的“搬家”。有时候,搬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毕竟,各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情况存在差异,需要立足自身特色,明确产业承接和发展方向。
不能盲目追求新兴产业,也不能在低水平停滞不前,随意将各类落后产业悉数收入囊中。

地方在招商过程中,可以绘制主导产业招商图谱,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承接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想要吸引高附加值企业和项目,光靠资源等优势是不够的。
这些企业和项目在选择“新家”时,除了考虑土地等成本因素,还有技术创新、产业链配套、营商环境和人才储备等因素。

在这些方面,中西部地区需要加把劲,提升自身竞争力,吸引更多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入驻。

首先在配套条件方面,对于投身西部建设的东部企业来说,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是重要因素。

东部地区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为生产企业提供成熟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
而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和金融体系等方面,仍有待加强,短期内可能难以很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这就梳理好产业链,针对各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不断补链、强链、延链,逐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推动产业的集聚、集群发展。

在载体方面,加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产业支撑体系,提升产业和项目承接能力。

其次,加强要素保障,完善服务体系。

以湖南省为例,他们优先满足“5个100”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支持示范区园区开展调区扩张与调整;
通过专项资金,为示范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人才引进方面提供支持。

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能够为企业提供快捷、低成本的融资以及供应链金融等服务。

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进程中,很多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和周转的问题。
西部地区尚未形成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生态,需要加强这方面的体系建设。

最后就是营商环境的优化。

西部地区的营商环境相较于东部,存在一定差距。
这就需要要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供高效便捷政务服务,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市场秩序,让企业安心投资。

此外,可以对标东部地区先进经验,比如部分发达地区的“飞地”模式,建立项目布局协调、园区政策共享、园区利益共享机制,将西部能源优势和东部营商环境优势结合起来。

通过全方位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产业转移,以及项目落地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写在最后

产业转移,没有一成不变的优先顺序。

谁能拿出更贴合的硬配套,更细致的软服务,接住资金与技术转移的胜算,就会多几分。

面对经济格局的重塑,转型挑战不可避免。
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应对,抓住招商机遇,精准施策,推动优质企业和项目顺利落地。



招商要参
招商要参专注于招商引资行业,致力于打造快捷高效的招商资讯交互平台。 招商引资路上,有你在前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