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音乐学学科未来发展方向,推动音乐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于2024年11月22日成功举办“音乐学学科建设与职业发展论坛”。本次论坛以“学科建设与职业发展”为主题,旨在总结音乐学系多年来的办学成果,探讨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回应社会对音乐学人才的需求。为了让在校师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音乐学学科的广阔发展前景,本次论坛特邀请了6位在不同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系友为主讲嘉宾,分享他们在不同工作领域或求学深造中的成功经历,为武音音乐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注入更多创新思维。本次论坛包括系友分享、交流互动、圆桌会议三个部分内容。主持人分别由音乐学系党总支书记陈鸿、系主任孙凡担任,音乐学系资深教师汪申申教授和蔡际州教授、《黄钟》副主编张璟教授、学科办副处长刘干以及音乐学系师生共同汇集滨江校区办公楼六楼会议室,展开了持续一天的论坛活动。
(系友代表与部分教师合影)
(陈鸿书记主持)
系主任孙凡教授在致辞中对出席论坛的优秀系友表示热烈欢迎。她回顾了音乐学系多年来的办学成果,指出音乐学系始终秉承“德艺并进、通专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致力于培养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音乐人才。孙凡主任强调,音乐学的学科建设与职业发展相辅相成。为适应社会对音乐学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音乐学系将进一步深化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本次论坛邀请6位系友分享职业(学业)经验,充分展现了音乐学专业在学术研究、遗产保护、文博展陈、音乐传播、艺术策划、编辑出版、音乐经纪等领域的广阔发展空间,突出了学科建设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吸纳优秀系友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音乐学学科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同时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孙凡主任发言)
接下来,6位系友从自身经历出发,在博物馆工作、音乐出版行业、艺术管理活动、留学深造等多个领域上分享了各自的职业发展成就。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研究员张翔先后负责或参与了曾侯乙编钟交流、汉剧传播、非遗保护、考古发掘鉴定及展览等工作,参与出版了《曾侯乙编钟》等文集,推动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他在音乐学与博物馆工作中将音乐学理论与文博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在业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系友张翔分享)
星海音乐学院科技与发展规划部部长(校博物馆前任馆长)郑敏在20世纪90年代音乐学专业毕业后入职星海音乐学院。从科研处转岗至校博物馆后,她凭借音乐学的深厚底蕴,通过因地制宜和紧跟时代的策略方针,成功实施多项非遗保护,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的创新活动。在博物馆工作中,她明确目标受众,实现文化资源有效传播与教育功能拓展,成果显著。郑敏指出,音乐学专业的训练是她工作能力的重要来源,并鼓励开拓音乐学在多元领域的应用价值。
(系友郑敏分享)
幕后蜂巢创始人、独立策划人唐漓江在音乐学学习中汲取了深厚的艺术审美素养,并有意识地培养调研、团队协作与沟通等综合能力,她通过策划如幕后蜂巢等活动,最终成为艺术管理领域备受瞩目的新锐。她向武音学子分享了诸多职业发展经验,强调综合能力对工作成效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应打破学术界限,广泛涉猎专业之外的知识,以保持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唐漓江还分析了当下社会的人才需求趋势,为音乐学系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职业发展参考与实践指导。
(系友唐漓江分享)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汪莎凭借音乐学专业背景,跨界融合于音乐治疗、杂志编辑、艺术策划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汶川地震音乐治疗中彰显了音乐的深远价值,坚定了其追求音乐力量的决心。她利用音乐学赋予的跨学科思考能力,创办了生活艺术学院,策划了敦煌文化再生计划等,展现了深度探索与跨界融合的能力,有力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未来更将致力于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持续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汪莎的成功证明了将音乐与其他艺术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
(系友汪莎分享)
上海音乐出版社副社长李娟系统梳理了自己从音乐学专业学习到投身音乐出版行业的职业成长路径,并深入剖析了音乐出版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个人在工作中的实践探索。她利用音乐学培养的多学科视角和系统性思维,成功转型音乐出版业,在编辑工作中大放异彩。她洞悉音乐出版行业趋势,强调内容原创性和深度为核心竞争力,面对AI时代从容不迫,通过系列化出版、有声化阅读、品牌化运营等创新实践,增强市场影响力。李娟的成就彰显了音乐学专业对出版事业成功的关键作用,为音乐学子提供宝贵启示。
(系友李娟分享)
武音音乐学系2024届本科毕业生、剑桥大学音乐哲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生花子懿同学,凭借音乐学学习获得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与写作能力,以及多学科视角和表达能力,成功进入世界名校深造。在留学期间,她积极应对课程挑战,充分利用丰富教学资源,享受浓厚学术氛围,并分享基础学习、长期规划与心态调整的经验。花子懿的留学经历为音乐学学子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提供了宝贵启示,为武音音乐学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成功案例。
(系友花子懿分享)
杰出系友的分享引发了现场师生的热烈讨论。在自由交流环节,音乐学系师生与校友们主要围绕艺术实践、出版社融媒体发展、音乐非遗的应用等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论坛现场)
(盛汉老师与系友交流)
(学生提问)
在论坛最后的圆桌会议环节,音乐学系全体教师与系友共同讨论了音乐学系面临的当下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音乐学专业的就业压力备受关注,如何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规划职业路径成为关键。在专业培养上,大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在教学设置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方案上应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方向,以提高学生未来的求职能力,灵活适应社会的变化。此外,音乐学的教学应高度重视能力的培养,强调音乐学专业的特殊性,即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区别,重点培养音乐学学生的思考力、方法论意识、发现问题和剖析问题的能力。与会者从上述多个角度发表了关于音乐学学科建设和职业规划的见解,共同为音乐学专业持续健康地发展献策。
(参与圆桌会议的音乐学系教师与部分系友合影)
“音乐学学科建设与职业发展论坛”不仅为在读学生提供了职业规划的宝贵启示,也让在校师生对音乐学学科的广阔发展前景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孙凡主任在总结中强调,学科发展应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本次论坛既是音乐学系反思与提升的契机,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深入探索,旨在明确学科方向,助力学生实现潜能。“圆桌会议”上老师与系友们围绕学科定位、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科技与人工智能对音乐学的影响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尤其在创新音乐学学科建设与职业发展的路径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音乐学系希望与广大系友和学界同仁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学科迈向新高度,为音乐文化的传承与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也希望本次论坛成为音乐学系未来发展的重要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