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请先整治被滥用的12345,比形式主义更严重
旅行
职场
2025-01-09 22:12
山西
有人把投诉当成要挟手段,动不动就说:"你不处理是吧?那我投诉你不作为!"12345,这个本该用来反映民意、解决民忧的热线,现在俨然成了某些人的"免费宠物"。只要拨通,就能随意把自己的情绪垃圾倾倒给社区。不管大事小事,不分对错曲直,哪怕是再离谱的要求,社区也得陪着演一出"闻声救苦"的戏。甚至有人的理由是:"我家后院有根树长到邻居院子里了,社区必须出面砍掉"。不好意思,这明明是私人财产纠纷,按理说应该打官司解决。可在他们眼里,社区就该是包打天下、无所不能的。一个区区社区,何德何能,要扛起这么多不相干的活?可不按他们的意思来,马上就变成"工作不力""服务态度差",举报问责一条龙,搞得社区工作者叫苦不迭。现在搞社区工作,感觉像在走钢丝。心里憋屈也得忍着,否则就是工作作风恶劣。基层治理讲究"属地管理",这话一出口,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推给社区再说。可社区又不是万能的"孙猴子",哪有那么多法宝随意掏?不少部门明明有责无旁贷的义务,却巴不得把皮球踢给社区。大家明里不说,暗地里心照不宣: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再加上一些居民动辄就喊"我要投诉",仗着手里有那么个利器,肆意妄为。久而久之,投诉渠道异化为逼迫社区事事迁就的筹码。这哪里是在促进沟通,分明是在绑架基层治理。社区工作者天天疲于奔命,左支右绌。但凡没有照顾周全,立马就上纲上线,成了工作不务实、作风不过关。于是乎,该管的没空力,不该管的倒是搞了一堆。本来该聚焦主业,用心服务,结果被这些鸡毛蒜皮缠住了手脚。"小社区"装点不出"大民生"的幸福底色,根子不在基层。社区无疑是联系群众的前沿阵地,但不能简单画个圈,就指望它无所不能。再多的投诉,也掩盖不了基层治理的短板。比如,有些管理职责交叉重叠,部门间本应通力合作,却相互踢皮球。还有政策落地不接地气,缺乏针对性指导。更别提人、财、物等要素保障跟不上,工作开展捉襟见肘。单单投诉社区,根本解决不了老大难问题。相反,将本属于法律途径解决的纠纷强加给社区,无异于饮鸩止渴。过度追责基层,只会激化矛盾,异化治理生态。唯有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给社区减负赋能,理顺多元主体间的权责边界,12345才能真正为民所用。而不是沦为无理要挟的帮凶,助长"吹哨报到"的歪风。社区工作事无巨细,责重如山。可我们不能动辄就给他们扣"为民服务不到位"的帽子。更不能异化投诉平台,让它沦为情绪宣泄的垃圾桶。良性的诉求表达,需要换位思考和适度分寸。滥用职权的追责问责,需要程序正义和法治保障。唯有如此,社区这个城市的"神经末梢"才不至于痛入骨髓,才能焕发应有的生机活力。让我们携手,以理性和善意呵护这个基层治理的前哨阵地,让"小社区"真正成为"大民生"的幸福港湾。感谢您的关注!喜欢本篇文章的朋友还请点亮点赞+在看!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