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年轻化变成了"关系户提拔大会"?
旅行
职场
2024-10-17 21:59
山西
体制内组织大规模推行"年轻化"改革,旨在为机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然而,在实践中,"年轻化"却常常沦为一场"走过场"式的改革。这种浅尝辄止、头痛医头的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体制内的深层次问题,反而可能带来新的困扰。为完成上级下达的"35岁以下干部比例"指标,A市大规模提拔年轻干部。然而,这些年轻干部往往经验不足,对复杂的政策环境和利益格局缺乏把控,导致一些重大决策频频"急转弯",给基层工作带来诸多困扰。同时,一些资历深厚的老干部被"一刀切"地边缘化,其经验智慧未得到充分传承,反而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类似的问题在事业单位中同样存在。B科研院所为完成"年轻化"指标,不得不将一些"年轻人"安插到关键岗位。这些"空降兵"虽然年轻,但科研经验和管理能力有限,不仅难以有效带领团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相比之下,那些在学术上颇有建树、在管理上经验丰富的中年骨干,却常常被忽视,难有晋升的机会。长此以往,势必打击中坚力量的积极性,影响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究其根源,这些问题反映出当前体制内"年轻化"改革的诸多误区:过度看重"年轻"这一标签,而忽视干部的实际能力;简单以"35岁"作为标准,而缺乏系统的培养方案;急于完成"年轻化"指标,而未建立配套的体制机制。这种急功近利、头痛医头的做法,无法真正激发体制的活力。事实上,真正的"年轻化"改革,绝不仅仅是年龄层面的简单嫁接,而应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系统性变革。它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入手,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营造崇尚实干、注重业绩的选人用人导向。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年轻干部在工作中的失误,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要严肃选人用人工作纪律,坚决杜绝"关系学"、"潜规则"等不正之风,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感谢您的关注!喜欢本篇文章的朋友还请点亮点赞+在看!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