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本该阖家欢乐、回味温馨的日子,对于许多基层干部来说却成了焦虑和煎熬。因为领导随时可能来调研,他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状态。领导一个电话,全单位就得放下手头所有工作,抓紧时间做准备。领导调研一小时,基层忙活十几天。食宿接待、车辆安排、会场布置、资料准备一样都不能少。生怖有任何纰漏,事后免不了要被训斥一番。领导来了,干部得全程陪同。官员级别越高,随行人员越多。就算是街道主官下社区,那也免不了要大张旗鼓、人多势众,生怕领导有个闪失。可谓劳师动众,兴师动众。体制内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领导没来先做足功课,就怕领导不满意。"说白了就是要做足"面子"功夫,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但是这样的调研方式真的能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吗?领导们通常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很少深入实际、了解民情。他们热衷于去政绩亮眼的地方参观,而对矛盾突出、问题较多的领域却避而远之。表面上看,皆大欢喜,实则掩盖了许多深层次矛盾。领导去社区调研,听到的都是群众赞不绝口,却不知他们背后有多少怨言。领导去企业视察,看到的尽是蒸蒸日上,殊不知内部管理漏洞百出。归根结底,调研流于形式,是因为一些领导热衷"面子"工程,不愿意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实情。久而久之,干部们也摸清了门路,专心做好表面文章。一些官员甚至借调研之名,行敲打下属之实。动辄批评指责,颐指气使。调研变成了手中的大棒,基层苦不堪言。领导们在春节来临之际频频调研,不仅会扰乱基层的工作节奏,更会剥夺干部们本就宝贵的休假时光。试想连个安稳年都过不好,又怎能指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充满干劲、全身心投入工作?我们真诚地呼吁,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调研导向,少一些"走过场",多一些"动真格"。放下身段,扑下身子,深入群众,问计于民。调研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走马观花、盲目乐观。作秀式、形式化的调研,不仅浪费资源、增加基层负担,更会适得其反,引起干部群众的反感。惟有真正扎根基层、体察实情,才能摸清病灶所在,对症下药。这样的调研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才能让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造福于民。领导干部若能放下架子、转变作风,给基层干部一个轻松祥和的节日,让他们静下心来好好放松,这将是新年最好的"投资"与"礼物"。唯有官兵一条心,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我们才能在新的征程中阔步向前、再创辉煌!
感谢您的关注!喜欢本篇文章的朋友还请点亮点赞+在看!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