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的春节值班表成为了热议话题。据悉,该表历经五轮修改,至今仍难敲定。"有同事提前安排了出游计划,希望能够避开值班。"办公室主任坦言,自打初稿出炉,微信就没消停过。于是,挪来挪去,竟成了个无解题。
领导闻言不悦,断然拒绝再做调整。"做事不能畏首畏尾,迁就他人,这么体贴,不如你替他们值班算了!"一席话,让主任脸红耳赤。
最终,值班表如期而至。暗地里,有人唠叨:"不就是换个地儿玩手机打盹儿嘛,非把人拽单位,油钱都浪费了。"不想,此话竟意外传入高层耳中。节前工作会上,大领导勃然大怒:"区区值班,还搞特殊,真是娇生惯养!"
究竟为何值班如此重要?
其一,为民而设,责无旁贷。我们是公仆,为人民服务是天职。老百姓过节,我们岂能置身事外?交警回家,谁来指挥交通?消防放假,火灾不请自来。想休假?先问问群众的意见。
其二,突发状况,需快速应对。这里虽无台风、地震之忧,但暴雨、大风、意外事故却不可小觑。干部必须第一时间知晓,迅速赶赴现场处置,以免酿成大祸。前车之鉴不可不察:某同志因醉酒脱岗,错过火情通报,最终被严肃问责。
其三,公职人员,必备能力。在编人员之所以肩负值班重任,源于更高的要求。值班考验着诸多能力:沟通、应变、解决问题。疫情当头,面对五花八门的求助电话,你能从容应对吗?
领导的一番话,论证严密,高屋建瓴。然而理论的说服力,总需实践来检验。
人们排斥值班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值班安排欠妥。对防汛抢险、交通管控、医疗救治等急需岗位而言,值班人人有责,无可厚非。但对无紧急任务的部门,值班意义不大,全靠领导"查岗"维系,一天下来,电话不鸣。人们反对的,正是这种无谓的形式主义,而非值班本身。
此次调休之难,更是雪上加霜。对远道而来的同事来说,十一假期原本是回乡团聚的好时机。偏偏轮到4号当值,无论如何协调,竟都难成行。
再者,补偿机制缺位。多数单位对值班缺乏应有的待遇保障,不仅无补贴可言,甚至值班后连带休息的权利也得不到尊重。今夏洪灾期间,基层干部连轴转了两个月,每晚防汛结束,黑眼圈都快垂到下巴,天亮了,照旧得撑着疲惫的身躯,面对成堆的公务。
实际上,领导们未尝不懂基层所盼为何。但他们总是回避最关键的一环——奖励的成本。做思想工作,他们头头是道。而一涉及金钱,便避之不谈。调休,对领导而言,更像是笼络人心、树立威信的手段。若人人调休,便是例行公事。反之,权衡有度,便成恩赐,令人感恩戴德。
值班,本不该成为上下级博弈的筹码。以身作则,彰显公正,方能激发内驱力,汇聚发展合力。大家拧成一股绳,奋楫逐浪,定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感谢您的关注!喜欢本篇文章的朋友还请点亮点赞+在看!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