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期)
梅岩有文
01
梅岩如花瓣,有垅缓上,有坳敞开,好比嫩蕊。
坳间端端正正矗着一块磐石,俗称饭甑岩,即“片石临轩”。
仿佛总是冒着热气,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一回回地蒸,一碗碗地盛。
02
饭甑岩后,紧挨着的是宋刘屏山书院。
千百载后的今日种上了桔树,遗址犹存,平平展展约500平方米。
固守着的有残墙,一堵高数拃,另一堵高半米有余。
有石磡,一块块,一壁壁,深褐色的,任凭风霜雪雨,任凭岁月不居,初心不改。
宋刘屏山书院遗址
有砖头、碎瓦、碗碟钵盆散片,全或不全,秉性如故。
还有块似几似小桌的石头,依然正襟危坐着,想当年当处院子里或厅舍间,可摆上建盏品北苑,还可摊上书本就读,还可闲来坐坐。
03
宋人刘子翚,号屏山病翁,崇安人。早年任承务郎,通判兴化军。
父殉节,子翚哀伤过度致疾,于绍兴元年(1131)“乞祠主管武夷冲佑观,自此优游祠官之职十有七年”。
祠官乃闲职,归居武夷山五夫里期间子翚潜心治学,常讲学于屏山下,人称屏山先生。
宋刘屏山书院遗址残墙
子翚与朱熹之父朱松为道义交,《宋史•儒林传》载道:“初,熹父松且死,以熹托子翚”,子翚“尽抚孤之责,且以道德学问为朱文公师”。
子翚卒于绍兴十七年(1147),至理宗朝赠为太师追封齐国公。
可以这么说,对于一代理学宗师朱熹来说,刘子翚不是一般的老师而是如山的恩师。
对于建州,刘子翚因缘不浅,他的二哥刘子翼曾任建宁军节度使,他的老友朱松居于这里,卒于这里。
任祠官期间,刘子翚不时往来于建州,在近郊梅岩创设书院,讲学,研习。
书声朗朗,墨汁飘香。
自然梅岩清纯,人文梅岩淳厚。
04
刘子翚与袁枢,是两代人。
袁枢出生时,刘子翚30岁。
刘子翚谢世时,袁枢16岁。
宋刘屏山书院遗址石磡
刘子翚卒后,宋刘屏山书院续办。
刘子翚卒后49年,袁枢上得梅岩,在书院里住了下来。
作家宋恒先生于《天地汗青——南宋史学家袁枢传》中娓娓而道——
“袁枢又回到了梅岩。当他站在顺溪而下的船头上,远远望见建安的熟悉山影时,心中为之一净。
“归去来兮……”
05
袁枢,字机仲,建安人,生于绍兴元年(1131),隆兴元年(1163)进士,著名史学家。
历任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礼部试官除太学录、严州教授、太宗正簿、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工部郎官兼吏部郎官、军器少监除提举江东常平茶盐、处州知州、吏部员外郎、大理少卿、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常德府知府、右文殿修撰、江陵知府等官职。
宋刘屏山书院前铺满绿苔的饭甑岩
时朱熹道学被定为“伪学”,朝廷禁用“伪学党人”。袁枢因与朱熹过从甚密,被弹劾罢职。
“庆元党禁”从庆元元年(1195)开始,前后历时6年之久。
郑鹤声《袁枢年谱》记:“袁公之德,纯乎刚者也。刚之过,则为世所不容,故圣训及之……其后,公果以不安于朝,退居梅岩,十有余载,竟老泉林,当世惜之……”
复记:“尚友录:‘枢所居有飞瀑梅竹之胜,为楼台亭榭其上,扁曰“梅岩”。日杖履,往来赋诗饮酒其间。’(《尚友录卷五》)此机仲晚年退休后之生活焉。”
按此谱记载,隐居梅岩,约在庆元二年(1196)。这年,袁枢66岁。
这之前,即淳熙十五年(1188),袁枢曾“被贬罢归”。所归之处,很可能还是梅岩。
前后两次隐居梅岩,方有十几载之说。
梅岩这地方,宜养心修性,宜著书立说。
桔园边侧的涧水
这期间,袁枢致力于《易经》研究,著有《易传解义》《周易辨异》《易童子问》等书。
这期间,袁枢接待来访,指点学子,安享人生,灿灿然晚景余晖惬意而淳美。
原本就幽香阵阵的梅岩,因了袁枢的到来因了袁枢的经营,愈显丰腴愈发风雅。
06
杨万里 (1127-1206) ,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 )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袁枢与杨万里素交。
袁枢致杨万里书,并示“建溪北山四景诗”。
梅岩山脚的建溪(北津湖)
所说“北山”,即指梅岩。
杨万里《答袁机仲侍郎书》神往梅岩——
“再拜三读,瑶林琼树,瞻之在前,金声玉振,洋洋乎盈耳。梦喜觉概之一病,于是脱然去吾体。甚幸甚荷,甚幸甚荷。”
“示教北山四咏新作,朗诵未既,忽乎追参步趋,陟降林岳,攀上岩之刺天,俯中岩之倚空,冰壶清寒以逼人,玉虹飞动而夺目……”
并题《和建溪北山四景》诗——
妙静庵
韩子不肯拂,饶操苦出家
何如妙静老,紫橐碧莲花
冰壶阁
竹国风世界,梅兄雪友朋
地清无可比,且道玉壶冰
玉虹桥
银河月外来,玉虹天上落
骑虹弄银河,人间无个乐
抗云亭
脚底一朵云,乘之绕空碧
前身王子乔,今代李太白
绿养梅岩
07
登览意未厌,相约贾余勇
径滑露未收,日出雾犹滃
乱石垂龈腭,受趾不纳踵
跞然岩穴开,虚中若塗衜
天光一线裂,影掣金蛇动
暂憩力返疲,收听神更悚
猿鸟俱无声,静极转生恐
亭址何累累,荆榛闭荒穴
尚恨胜未穷,仰眺铁壁听
这是建人、清代名士许秋史(1812-1842)登梅岩留下的一首《从梅岩书屋后寻诸亭遗址》五言古句。
书屋,当书院。这么说来,直至十九世纪上半叶梅岩书院尚存。
清初清军屠城焚毁。康熙年间重建,虽曾有僧人住锡,但重建的还是书院。
清咸丰七至八年(1857-1858)太平军侵扰建州,梅岩更是近郊名胜先罹难。
那之后,书院就一直荒芜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