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期)
东吴名将吕蒙后人故宅改建
开元寺所在之地,志载两种可能,或原为吕蒙宅地,或吕蒙后人宅地。吕蒙当年有入闽征战,但在芝邑城南置房居住不大可能,当是他的后人分居于此,后舍宅为寺。
建人感恩,在开元寺创有吕蒙祠。
古木寒溪入翠微,西风九日扣禅扉
金银宫阙生秋草,锦绣山河下夕晖
陆羽泉荒龙已去,吕蒙祠古鸟空归
诸公且尽登临兴,莫叹尊前往事非
时逢元季,时逢开元寺呈颓之时,元末明初诗人蓝仁《九日开元寺登高》,念起了吕蒙,念起了吕蒙祠,仿佛想对英雄说些什么。
福建最早五寺之一:建州城南开元寺(清非刚禅师《南山略纪》绘图)
供奉佛牙
志载“本寺有佛牙,世为法宝”。
流落人间几万春,天龙呵护色如新
芝山深处烟云裹,亲睹如来紫磨身
这是明末清初高僧元贤禅师(1578-1657)在《咏芝山佛牙》。
出无佛世,受长大身
先佛弘化,转正法轮
真身常存,充塞法界
观此牙相,历劫不坏
这是元贤禅师之法嗣为霖道霈禅师(1615-1702)咏《建州开元寺辟支佛牙赞》。
这两位僧家幸运,亲睹了稀世之宝。
元贤禅师(曹洞宗32世、鼓山第95代住持)
相传释迦牟尼佛入灭荼毗留有四颗牙齿,帝释天和海龙王各请去一颗,另两颗留在人间。羯陵伽国佛牙于公元三七〇年由佛牙城王子陀多偕王妃稀摩梨,密藏佛牙于发髻中逃难至锡兰。据说今斯里兰卡康提市的马拉葛瓦寺就供奉着这颗佛牙。而另一颗呢,相传后来入境中国。
又有佛牙四颗、七颗之说。即便未排除有仿制的佛牙影骨,史书上有记载的也是凤毛麟角。佛牙的稀罕不仅在于数量少,更在于它是佛祖之借代皇权之象征。寺院拥有用以印证福田广沃地位显赫,帝王拥有借以宣示君权神授奉天承运。
清时为霖道霈禅师见过佛牙之后,开元寺未遭遇火灾,故有可能流落民间。当然,也有可能在寺院拆除时遗失。
佛牙奉养,建州开元寺曾经的拥有,永远的荣耀。
授戒戒堂
古代传戒唯属律宗寺院之事,后来禅寺、教寺亦相率开坛传戒。
传戒是设立法坛,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一种宗教仪式。亦称开戒或放戒。就求戒的人说是受戒、纳戒或进戒。
戒堂是贮藏佛经、举行授戒礼的地方,也是高僧议经、诵念戒律、商讨佛教事务、自恣羯磨忏悔赎罪的地方,只有级别达到中心佛寺的寺院才能设立。
吏部尚书、南宋词人、建宁知府韩元吉《建宁府开元禅寺戒坛记》
开元寺有这样的资质。
淳熙十年(1183)五月,建宁知府韩元吉受请作《建宁府开元禅寺戒坛记》,记述了戒堂之规制、规模:“寺有授戒之坛,吾学之所甚重,盖其誓夫新为僧者……琢镂锼巧,极其精制。衡余百尺,从六十尺有二,崇过四十尺。丹髹其楹,绘采其壁,而左翼军将刘琮者思子明之功施作佛像,其中四大神介冑其隅,以为之卫。”
尾声
康熙十二年(1673),为霖道霈禅师主持重建开元寺。这期间,他欣然作《开元寺钟铭》:“唐之开元,晋之林泉。龙象蹴踏,禅律后先。修身以戒,明心以禅。舍斯二者,莫知所天。洪钟起铸,宝殿告圆。铭斯玄旨,昭示后贤。”
为霖道霈禅师(曹洞宗33世、鼓山第96代住持)
一边听高僧抑扬顿挫的吟唱,一边步过山门,步过长廊,步过天王殿,这当儿一坪之隔的眼前就是“龙天之宫”的大雄宝殿——
法身无相而为现相之宗九十七种妙丽端严若千江印于宝月,
真说离言而为立言之本三百余会权实半满犹万窍吼于长风。
朗朗胸襟,濡濡笔端,走进为霖道霈禅师营造的酽酽气场,肃然起敬,不胜感慨:这般大气磅礴的楹联,与这般磅礴大气的法窟,真个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