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代帝王庙位于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131号,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属皇家庙宇,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场所。主殿主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开国守业帝王188位。东西配殿从祀历代文武功臣79位,清代增建关帝庙供奉关羽,庙内从祀文武功臣共计80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历代帝王庙(邹曙光 摄)
北京历代帝王庙“简介牌”(邹曙光 摄)
80位功臣中,有一位叫杨荣,是明代建安县龙津里(今建瓯房道漈村)人。
这位响亮入祀的先贤,可谓功勋赫赫——
杨荣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就读于建宁府学,建文元年(1399)福建省乡试解元,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翰林编修。
杨荣故里房道漈村(徐文亮 摄)
建文四年(1402)朱棣发动“靖难”刚进入南京时,采纳了杨荣先谒陵后即位的建议。随之,杨荣坚决支持朱棣迁都北京,从此受到知遇。
朱棣即位后,杨荣被选入内阁参与机务,后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阶奉政大夫。这期间,三次奉命巡查并规划边防事务;二次下甘肃,策划接受脱脱不花等鞑靼部的纳降事宜;五次随成祖皇帝北征,并著有《北征记》;主张“严边备、崇吏治、省烦费、宽赋税、专务休养生息”,向皇帝进言益国利民十事,指斥五府六部三司积弊,裁撤京师冗员77人,罢十三布政司镇守中官,放教坊司乐工3800余人,减光禄寺膳夫4700余人。
仁宗朱高炽立为皇太子时,杨荣以侍讲进右春坊右谕德,兼辅导皇太孙朱瞻基,与来日的两位皇帝结下了师徒之缘。
朱棣在回师途中突然病逝,杨荣指挥若定,秘不发丧,确保仁宗朱高炽顺利即位。
永乐二十二年(1424)仁宗即位后,升任嘉议大夫、太常卿、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封赠其祖父、父亲二代皆与杨荣同职。
北京历代帝王庙“杨荣简介”(邹曙光 摄)
洪熙元年(1425)宣宗朱瞻基即位后,升少傅,仍兼大学士、工部尚书,阶光禄大夫,封赠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皆与杨荣同职。
宣德元年(1426),汉王朱高煦反叛,宣宗采纳杨荣请皇上亲征的建议,平定了叛乱。宣德三年(1428),随宣宗巡边,并亲率骑兵出喜峰口,破敌而还。
宣德十年(1435)英宗即位后,升光禄大夫、柱国少师,仍兼工部尚书、大学士。
正统五年(1440)病逝,享年七十。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文敏。后人遂称他为杨太师。
北京历代帝王庙主祀从祀名单一览表(邹曙光 摄)
杨荣察事细微,立论公允,思维敏捷,有胆有识,多谋善断,遇事有预见,善于参谋决策,善于解决疑难事务。在京为官四十年,历事四代皇帝,故称四朝元老。
明成祖开始施行内阁制后,内阁辅臣大学士,特别是首辅实际上相当于宰相。杨荣历任四朝内阁,其间承担过首辅重任,可谓职高位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荣当明全盛之日,历事四朝,恩礼始终无间。儒生遭遇,可谓至荣。”
杨荣主持修撰《太宗实录》《仁宗实录》,有《两京类稿》《玉堂遗稿》《后北征记》《杨文敏集》等著作传世。
后来杨荣的曾孙杨旦又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并封赠其祖父(杨荣的第三子杨锡)、父亲仕仪二代皆为尚书。杨家连续七代人都有“尚书”职位。故此,杨荣故里房道漈村杨太师府前曾有一幅对联曰:“七代尚书第,四朝元老家。”
80位功臣中杨荣榜上有名,这是杨家的荣耀,同时也是建人的骄傲。
北京历代帝王庙“李纲简介”(邹曙光 摄)
北京历代帝王庙“韩世忠简介”(邹曙光 摄)
故宫出版社《历代帝王庙从祀名臣》有关“杨荣事迹”记述
80位功臣中的宋代宰相李纲和名将韩世忠与建地有“缘”。绍兴二年(1132)正月,韩世忠领兵赴建州平剿范汝为之乱,原本打算清剿后实施屠城,幸得李纲劝止,一城得以保存。建人感恩,在城里建李忠定公忠勋祠和宋韩蕲王庙,千秋祭祀。
80位功臣中的关羽(关公),其“足迹”遍及建地城乡。建瓯七大民间信仰,除大奶、马氏真仙、妈祖、太保、吕蒙、孙悟空外,还有一宗便是关公。昔日里建地城乡到处可见关公庙。城里6座城门边建有关帝庙,添上散落开来的3座,共有9座关帝庙。今横街南口边的法云寺(1985年更为此名),其前身便是政和门边的关帝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