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建州(连载之五)

文摘   2024-06-26 08:39   福建  


(续上期)

 

建瓯简称建。建瓯城别称芝、芝城。建瓯古称富沙、西瓯、建安、建州、建宁。著名学者徐晓望先生于《福建通史》中说,建州是中国“东南著名的城市之一”。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唐廷在闽地设经略使,取斯时最有影响的福州和建州两座城市首字命名,“福建”之名诞生。历史上,建州曾为县、都尉府、郡、州、军、府,以及一级政区宋代福建路司治地,兼得诸多“省”上派出机构驻地。若干时期,曾统领全闽,或与福州平分秋色,或仅次之。部分时期,兼为闽西北中心。1700多年来,一直是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题记


 

宋代建州



提要:

▲宋代一级政区叫路,路设四司,建州和福州各驻两司,成为“双省会”。

宋代建州“七衙同城”。

▲宋代建州领闽北东部7县,小于唐代。可因有军政建制的建宁军节度使之设,与唐代一样,建州依旧是闽北、闽西北中心

▲宋代建州知州、建宁知府不仅兼任建宁军节度使,有的还兼任福建转运使、转运副使(严格讲,当为大兼小),这是建州知名度提升和地方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宋代建州发展步入隆盛,相比之下,北宋胜于南宋

▲宋代建州文化之盛最显著表现:(建安和瓯宁)考中进士1067人,占全国进士总数2.5%,占建州(建宁府)所辖各县进士总数81%;建本(建安刻印的书籍)活跃,跻身全国三大刻书中心(杭州的浙本、成都和眉山的蜀本、建安和建阳的建本)之列。

▲“宋代福建设置最早的建宁府”不能表述为“八闽首府”,理由:《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首府”是个名词,其“首”字没有时间最早之义;全国史学界及各省从未见将最早设立的府称为“某省首府”;现使用语境,将省会城市民族自治区(州)政府所在城市、国外州政府所在城市称“首府”

并非素有“八闽首府”之称,而是近二三十年来“生造”出来的。

▲建郡科考唯一一位状元叫徐奭,近些年有说“六大状元”不实

城东白鹤山东岳庙始创无考(方志未载),据相关史料推测约创于北宋。有说创于东晋,是误读了乐史《太平寰宇记》和《建宁府志》相关记载,说创于东晋建武元年(317)乃杜撰。


 

 

宋代实行路、州、县三级政区制。路,相当于后来的“省”。


路设四司,最早设立的是转运使司(简称漕司)。因为转运使拥有地方军、民、财、刑大权,宋廷担心形成一种新的割据力量,并对其进行分权,分别设立了负责掌管一路司法、刑狱和监察的提点刑狱司(简称宪司),负责储备粮食平抑物价等的提举常平司(简称仓司)和掌管一路兵民之事的安抚使司(简称帅司)。四司平行,各自独立,相互牵制,且其治所一般驻节于路所辖的两个重要城市。


北宋时,路的划分以转运使司为主,南宋则以安抚使司为主。北宋不同时期,全国分为15路、23路、24路。南宋分成16路。路之下的二级政区有府、州、军、监四种,其下各自辖县。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北宋元丰三年(1080),全国共有14府、242州、37军、4监。


宋初沿袭唐制,福建复为威武军,领福、建、泉、汀、漳、剑六州。随后,析建州置邵武军,析泉州置兴化军。雍熙二年(985)设福建路,领六州二军,俗称“八闽”(现“八闽”代指福建)


北宋 福建路(《福建省历史地图集》 /徐文亮 制作) 



福建路转运使司和提举常平司设在建州。转运使司衙署先设通仙门内与州学相邻。北宋元符三年(1100)圮于水,移建宣化坊,即今仓长路北段市立医院及南向地段。提举常平司衙署在芝山下,即今公园口芝山公园。其他两司设在福州。有宋一代,建州和福州为“双省会”。


著名学者徐晓望先生于《福建通史》一书中说:“以上四司,竟有两司设于建州,说明了建州的重要性。”


卢美松先生主编的《福建省历史地图集》,于《北宋福建路》图注中亦云:“其时设福建路,路转运司与提举常平司的治所设在建州。”


宋开宝八年(975),撤销南唐在建州辖地建立的忠义军建置,恢复了州的建制。初隶江南,又隶两浙南路,再隶威武军。雍熙二年(985),属福建路。


复州后,建州辖建安、浦城、建阳、邵武、将乐、建宁、泰宁、松溪等8县。太平兴国五年(980),析将乐划归南剑州。邵武升军,析建宁、泰宁划归邵武军,建州领县4。淳化五年(994),升崇安场为崇安县,领县5。咸平三年(1000),升关隶镇为关隶县(政和),领县6。治平三年(1066),析建安、建阳、浦城三县地为瓯宁县,领县7。熙宁三年(1070),省瓯宁,领县6。元祐四年(1089),析建安地之半,复置瓯宁,领县7。


端拱元年(988),建州设置建宁军节度。这是个小于路大于州的军政建制(相当半省级机构),节度使一般由治地的知州兼任——即由建州知州兼任,和平时期行使知州的行政职责,动乱时则可调度各州、军的军队平乱。建宁军节度使可调度建州、南剑州、邵武军的驻军。


宋代建州领县在闽北东部,小于唐代。因有建宁军节度使之设,与唐代一样,依旧是闽北、闽西北中心所在。


宋高宗养子赵眘曾封建王,登基后是为宋孝宗,因建州是他的潜藩之地,故绍兴三十二年(1162),建州升格为建宁府——宋代福建设置最早的府。


(1276年福州升府,称福安府。福建最早设置的府为933年在福州设置的长乐府。“宋代福建设置最早的建宁府”不宜称“八闽首府”,其理由:《现代汉语词典》里“首府”这个名词其“首”字没有时间最早之义,全国学界史界及各省从未见将最早设立的府称为“某省首府”;习惯用法这样,将省会城市、民族自治区(州)政府所在城市、(翻译)国外州政府所在城市,称为“首府”。也不宜称“第一府”,因“第一”有“最重要”之义,容易产生歧义。并非素有、向有、有古就有“八闽首府”之称,而是近二三十年来有人“生造”出来的。)


南宋 福建路(《福建省历史地图集》 /徐文亮 制作)



建州知州(建宁知府)兼建宁军节度使,有的还兼转运使、转运副使。“端平二年(1235)五月某日,秘书丞兼枢密院检讨姚公(姚珤)以直秘闻出守建安兼漕全闽”(《府新建谯楼记》)、“东嘉曹公元发,癸酉(1273)春来治于建,兼漕全闽”(《府平籴仓记》)。知州、知府职权的提升,有利于地方的发展。


“省”级有福建路转运使司、福建路提举常平使司,半“省”级有建宁军节度使司,州级有建州、丰国监营,县级有建安县、瓯宁县,煌煌然一城七衙,官廨多,官员多,来往士人多,对外交往多,城市建设、文化需求、消费档次得到很大提升。


宋代国家级制币厂、与州军平级的丰国监设于建州,监营设于铁井栏(112号)西北侧,尝为建安县学,后尝为市公安局办公所在。工场设于磨房前东南侧,今第一小学地段。


建州城有长街头市、寨头市、濠栋市、大街市、馆门市、南新街市、新市、淮尾市、程西市等9大市场。诗人华岳于《新市杂咏十首》诗题后道:“建安人物风流,市井华丽,红纱翠盖,常无异于花朝灯夕。长篇短句,形容一时之盛,翠微之前,未尝见之。”


绕建州城有通仙桥、水南桥、水西桥、临江桥、威武桥(威武门外)、万安桥(大洲西南通水西)、桂香桥(大洲西北至五里亭)等7座桥。水西桥为廊桥。诗人华岳盛赞:“水西有桥,天下第一。”


碧云楼、玉峰楼、思贤堂、双清堂、凌风亭、紫芝亭、双溪阁、丹青阁等,建州城这些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堪称“名胜”的楼、堂、亭、阁有30多座。


文化昌明,教育兴盛,宋代建州(建安和瓯宁)考中进士1067人(北宋657人,南宋410人),占宋代全国进士总数2.5%,占建州(建宁府)所辖各县进士总数81%;建本(建安刻印的书籍)活跃,跻身全国三大刻书中心(杭州的浙本、成都和眉山的蜀本、建安和建阳的建本)之列。

 

建郡科考唯一一位状元叫徐奭,近些年有说“六大状元”不实。叶齐是程宿榜第三次“补考”“扩招”第一名,是进士,不是状元。徐遹等4人是特奏名第一名,是进士(通常赐同进士出身)。科举史上,全国史学界及各地从未将特奏名第一视为状元,这是基本常识。

 

寺观、祠庙广建。志书中列入祠庙的城东白鹤山东岳庙始创无考,据相关史料推测约创于北宋。有说创于东晋,是误读了乐史《太平寰宇记》和《建宁府志》相关记载,说创于东晋建武元年(317)乃杜撰


宋代建州在城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步入隆盛。若分北宋南宋之建州,北宋胜于南宋。


(未完待续)


大观建州
发表个人创作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