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建州
建本乃建安刻印的书籍
名家之言:
●著名学者徐晓望《福建通史》评述:“建州城的繁荣,首先是因为它是闽北的政治经济中心”,建州是“东南著名的城市之一”。
●晚清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叶德辉《书林清话》说:“夫宋刻书之盛,首推闽中,而闽中尤以建安为最。”
●当代著名学者、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家张秀民《中国印刷史》说:“福建刻本称为‘闽本’‘建本’或‘建安本’;建阳麻沙镇所出的称‘麻沙本’。”于《明代印书最多的建宁书坊》一文中,张秀民又说:“宋元时代书坊多在建宁府附郭之建安县。”
●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历代刻书考述·明代刻书述略》说:“福建刻书主要集中在建宁府,其余地区虽也有书坊,如闽北之武夷詹光祖月崖书堂,宋末元初都在刻书,但为数不多。主要的还是建宁府的建安、建阳两县。”
官刻、私刻、坊刻俱全,从唐至清,尤其是宋元兴盛期,在建溪与松溪交汇处的这座城池,刻印出多少书籍,文化传承,有声有色,有形有神。无疑,建本是建瓯历史宝藏中的一阁瑰宝,是建州文化光景里的一帘姹紫嫣红。穿越千载,拂去尘埃,版刻俊秀,墨香撩拨,“建”之风采依然。
(续上期)
建安刻书之地位
南宋文学家、刻书家岳珂(1183-1240)于所撰的《九经三传沿革例》一书中,讲述了校勘原则、方法及其经验。书中说:“宋朝初,遂颁布天下,收向日民间写本不用……绍兴初,仅取刻板于江南诸州,视京师承平监本又相远甚,与潭、抚、闽、蜀诸本互为异同……前辈谓兴国于氏本及建安余氏本为最善,逮详考之,亦彼善于此尔……俞韶卿家本、又中字凡四本,婺州旧本并兴国于氏、建安余仁仲,凡二十本。又以越中旧本注疏、建本有音释注疏、蜀注疏,合二十三本……”
有学者以为“建本”二字最早出现在岳珂这本书里。其实很难说,兴许北宋,或更早就出现过,只是可能湮灭,或难以查找尚未被发现。
“建安版画,雕版流派,建安(今福建建瓯)地区刊印的版画。建安为宋元明刻书中心之一,世称其刊印书籍为‘建本’。” (网络:“百科”“建安版画”条)
何谓建本?
当代著名学者、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家张秀民(1908-2006)于《中国印刷史》一书中说:“福建刻本称为‘闽本’‘建本’或‘建安本’;建阳麻沙镇所出的称‘麻沙本’。”
当代著名学者、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家张秀民《中国印刷史》(91页)
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元堂《南宋福建、四川地区版刻楷书字体与刀法特征——兼辨上图藏宋刻本〈元包经传〉非“南宋早期蜀本”》一文中说:“古籍版本学上所称的建本,主要指建宁地区的坊刻本,因其地处福建,故又将福建刻本统称‘闽本’或‘建本’。传世的福建刻本,大多是建安、建宁地区的坊刻本。”
皖西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舒和新于《建本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笔者认为,建本应该是指建安刻书。”
网络“百科·建安版画”记:“建安版画,雕版流派,建安(今福建建瓯)地区刊印的版画。建安为宋元明刻书中心之一。世称其刊印书籍为‘建本’。”
综上:其一,闽北刻书以建安(建州、建宁府,即今建瓯)为中心,建安(建州、建宁府,即今建瓯)刻印的书籍世称建本;其二,因建本地处福建,在闽地刻书业中有一定代表性,在全国甚有名气,故又有将福建刻本统称闽本或建本;其三,建本与麻沙本有区别,一个是指闽北中心城市建安(建州、建宁府,即今建瓯)刻印的书籍,一个是指建阳县刻印的书籍。
投以闽北视觉,及“统称”之意义,因建阳先后隶属建州、建宁府,故将建阳的“麻沙本”纳入建本范畴,也在情理之中。这样表述,顺应了浙(杭州的浙本)、蜀(成都和眉山的蜀本)、闽(建安和建阳的建本)全国三大刻书中心之说。
网络、文章、书籍里,时下见有这样的表述:“建阳建本。”“建阳的建本。” “建阳麻沙、崇化刻印的书,史称‘建本’,俗称‘麻沙本’。”“建本是古代在建阳北部麻沙、书坊一带刻印的古籍。”“建本,指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历代刻板。”“宋代中国三大刻书中心,杭州的浙本,成都(眉山)的蜀本,建阳的建本。”
网络上这两张图片之下有位热心者摁上“900年‘建阳建本’今安在?”。试问,离开“建安”何言建本?(图源:网络)
网络里上前2张图片分明是“建安黄善夫刊于家塾之敬室”“建安刘元起刊于家塾之敬室”,第3张图片乃“建安魏仲举家塾刻印《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可有热心者强行摁上“图说建阳古代刻书”8字,这么一番苦心操作,难道真穿越了宋代的时空于是乎建安就变成建阳了吗?时下此类“怪象”在网络上常见。(图源:网络)
能这么说吗?明眼人当明了。
割裂、撇开、抹去建安(建州、建宁府,即今建瓯)说建本,如同抛开建安北苑谈宋代北苑御茶,如同抛开景德镇谈“瓷器之都”。
那么,建本究竟境况如何?不妨看看专家、学者是怎样将目光投向福建,投向以建安(建州、建宁府,即今建瓯)为中心的闽北书山墨海。
清代著名学者于敏中《天禄琳琅书目·续编·卷2·礼仪图》注说:“盖建安自唐为书肆所萃。”这与清代著名学者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七》引据把建安雕版印书的起始划自唐代是相吻合的,与张秀民、李致忠等著名学者考证的“刻书始于唐初”相吻合,与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宿白《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书中说“雕版印刷出现于8世纪”也相吻合。
清代闽人著名学者陈寿褀于《左海文集》中说:“建安、麻沙之刻盛于宋,迄明未已。四部巨帙,自吾乡锓板,以达四方,盖十之五六。” 所说“未已”,即为不止、未毕之义。意思是说,一直延续到明代。
晚清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叶德辉于《书林清话》卷二中说:“夫宋刻书之盛,首推闽中,而闽中尤以建安为最。”
当代著名学者、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家张秀民(1908-2006)于《南宋刻书地域考》一文中说:“到了南宋,成都与建宁一样,同是私商汇萃之地。”所说建宁,即建宁府。
于《中国印刷史》一书中,张秀民先生说:“(宋代)刻书印卖有利可图,故开封、临安、婺州、衢州、建宁、漳州、长沙、成都、眉山,纷纷设立书坊,所谓‘细民亦皆转相模锓,以取衣食’。至于私家宅塾以及寺庙,莫不有刻,故宋代官私刻书最盛,为雕板印刷史上的黄金时代。”说,“自宋至明建宁书坊之多,一直为全国之冠。”又说,“建阳县与建宁府附郭的建安县,是南宋出版业的中心之一。”
网络上这张图片,又有位有心者在图片下标注,这样的标注是正确的,麻沙刻的书当然叫“麻沙本”。(图源:网络)
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于《历代刻书考述·明代刻书述略》一书中说:“福建自唐末以来,特别是自宋代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刻书中心之一。其历史之长,刻书之多,是其他地区所不可比拟的。宋人叶梦德称‘福建本几遍天下’。”又说:“福建刻书主要集中在建宁府,其余地区虽也有书坊,如闽北之武夷詹光祖月崖书堂,宋末元初都在刻书,但为数不多。主要的还是建宁府的建安、建阳两县。”又说:“入明以后,建安书坊衰落,继之而起者则是建阳书坊。”
皖西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舒和新于《建本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一种观点认为,建安刻书在前,从宋朝到元朝的建本基本都是建安刻书 ,建安刻书到明朝衰落后,才有建阳刻书兴起,成为建本的代表。”
(未完待续)
建州·东南名城
建瓯简称建,古称富沙、西瓯、建安、建州、建宁
一生痴绝处,寻梦到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