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建州(连载之七)

文摘   2024-07-10 08:31   福建  


(续上期)

 

建瓯简称建。建瓯城别称芝、芝城。建瓯古称富沙、西瓯、建安、建州、建宁。著名学者徐晓望先生于《福建通史》中说,建州是中国“东南著名的城市之一”。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唐廷在闽地设经略使,取斯时最有影响的福州和建州两座城市首字命名,“福建”之名诞生。历史上,建州曾为县、都尉府、郡、州、军、府,以及一级政区宋代福建路司治地,兼得诸多“省”上派出机构驻地。若干时期,曾统领全闽,或与福州平分秋色,或仅次之。部分时期,兼为闽西北中心。1700多年来,一直是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题记

 


明代建州


 

提要:

▲省级机构行都指挥使司署在鼓楼后旗山,建宁府署“让位”迁至芝山下。

建宁道治建州,成化七年(1471)前节制建州、延平、汀州、邵武四府,后节制建州、延平、邵武三府。

▲明代建州“十衙同城”。

▲从元代低迷中走出,明代建州呈现出中兴气象

▲明代建州钱庄创办率先于闽

▲明代建州增辟3座城门,新筑城墙将大小黄华山揽进城,城墙延至12里,城楼24座。(唐代9座城门,明代3座,共12座,4座弃用,长期使用8座。近些年有说有24座城门,乃杜撰。)

▲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为奉祀官,八品,不是京城翰林院官员(不宜称“翰林”),按规制,其住宅宜称“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第”。

▲明代建人杨荣从祀于北京历代帝王庙,为从祀的80位文武功臣之一。杨荣为四朝元老,时下有说“五朝元老”不实


明代将省改称为布政使司,可习惯上仍称省。有明一代,全国有13个布政使司,两直隶(即南京和北京两京),俗称为15省。省下设州、府、县。据《明史地理志》载,全国有193州,114府, 1138县。


明代仿宋,省设掌管军事的都指挥使司、掌管民政的布政使司和掌管监察与刑狱的提刑按察使司三个机构,实行三司分立,各行其职,相互牵制,直隶六部。


明廷设置巡抚制度,即向地方派出巡抚、总督官员。巡抚的主要职权是行政赋税、考劾属吏、提督军务;而总督的主要职权是节制巡抚,调度军队。巡抚以民事为主,兼理军务,总督以军事为主,兼管民事。这样,渐渐地,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事实上已从两京13布政司,变成了几十个巡抚、总督辖区。


巡抚是中央派遣官,代表皇帝出巡地方,权力很大。


明代全国设16个都指挥使司,5个行都指挥使司,下辖卫、所。卫与州府级机构相当,大致每一个府都有设置卫,若是军事重镇,往往设二至三个卫。卫下辖前、后、左、右、中五个所。


提刑按察使司的派遣机构称分巡道,简称道。州、府、县除隶属于布政使司外,还受分巡道节制。洪武二十九年(1396),明廷在全国设41个分巡道。


明代设置的都察院,简称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为最高监察机关。受省察院的派遣,有的州、府也设有察院。


福建布政使司驻地在福州,先是辖福州、建宁、泉州、兴化、延平、漳州、汀州、邵武等8府。成化九年(1473)增设福宁府,辖九府。

明代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建省历史地图集》 /徐文亮 制作) 



福建原设福宁和建宁两个分巡道,福宁道(治地在福州)节制福州、泉州、漳州、兴化、福宁等五府,建宁道(治地在建州,具体在今公园口东侧)节制建州、延平、汀州、邵武四府。成化七年(1471)增设漳南道,统漳州和汀


建宁府原辖建安、瓯宁、建阳、浦城、政和、松溪、崇安7县。景泰六年(1455),析政和、福安二县部分地置寿宁县,从这时起,建宁府统县8个。


建宁府所辖在闽北东部,兼之建宁道所统,明代建州为闽北、闽西北中心,前期兼闽西中心。


建州驻有行都指挥使司(主官正二品),衙署在鼓楼后(建宁府署“让位”,于洪武八年(1375)迁至芝山下)。下辖建宁左卫(在行都司之东,即元参政魏添祐故第,今磨房前路东端北侧地段)、建宁右卫(在行都司之西,即宋观察推官厅、元录司故址,今都御坪御花苑小区)、延平卫、汀州卫和邵武卫等5个卫,及浦城千户所、将乐千户所、永安千户所、武平千户所和上杭千户所等5个所。


建州设有察院。衙署原建于鼓楼后城隍庙之右,后迁至登俊坊,即今市第三中学至仓长路一带。虽时过境迁,可因衙而街,迄今尚存的察院路就此得名。


建州设有布政司分司。衙署在宣化坊府学之东(宋代转运使司驻地)。


建州设有镇守公馆。乃省上所设,与布政司分司、建宁道、福建行都指挥使司等一同为“上司公署”,衙署在紫霞州之西南行都司之左。


有明一代,省级机构福建行都指挥使司,省上派驻机构建宁道、布政司分司、察院、镇守公馆,府级机构建宁左卫和右卫指挥使司,以及建宁府、建安县、瓯宁县,十衙同城,给建州攒足气派,增添光彩。


从元代低迷中走出,明代建州呈现出中兴气象。


城建推进。洪武二年(1369),指挥沐英主持拓城,将西南管葡一带纳入,新建通济门。洪武十九年(1386),指挥时禹对建州城进行更大规模的拓建,新筑城墙将大小黄华山揽进城,增辟拱北、朝阳两座城门,城墙延至12里,城楼24座。(唐代9座城门,明代3座,共12座,4座弃用,长期使用8座。近些年有说有24座城门,乃杜撰。)


经济活跃,商贸兴盛,催生金融业发展。历史学家一般认为东南及福建一带钱庄创办于清代或清代中期,可明代建州就有钱庄——葛应忠创办的义丰钱庄。


理学氛围浓郁,奉祀朱子和其他大儒名宿祠庙10余座,凝聚儒家精义闪耀理学光芒的跨街巷牌坊90面。明景泰六年(1455),居建州紫霞洲的朱熹嫡长九世孙朱梴被朝廷授予翰林院五经博士。同年,在朱文公祠东北侧动工兴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第(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为奉祀官,八品,不是京城翰林院官员,按规制,其住宅宜称“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第”),一祠一第,相倚相衬,共促教化。


文教复兴,进士和举人,或为京官,或为地方官,或文采飞扬著作等身,有作为者甚多,鸿儒巨擘可圈可点。


建人杨荣从祀于北京历代帝王庙,为从祀的80位文武功臣之一。“七代尚书第,四朝元老家”,杨荣故里房道漈村杨太师府前这幅联子,述说着杨荣的功勋和杨家的荣耀。(杨荣于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辅佐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代皇帝,故称四朝元老。于建文(惠帝)朝,杨荣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未进入核心层,不是辅政大臣。故时下有说“五朝元老”不实。)

 

(未完待续)


大观建州
发表个人创作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