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春天 → 花会开
(Spring)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建人滕伯轮进士及第,实实与一个梦有关。
科场屡试屡败,滕伯轮心灰意冷。
这一天,他上得建州城南梅仙山住了下来,想讨个好梦。
可前两夜拂晓醒来,什么也没留下。第三个晚上入睡后,见一白发仙人飘然而至,连唤三声滕伯轮,接着道:“天不容,地不容,身上病虚肿,竹箍箍腹中,水中望明月,海底捞金针。”随即转身隐去。
惊醒后,以为撞上黑运,考进士没希望了。他回家告诉母亲,母亲叫他去书院问问先生。先生听后哈哈大笑,说滕伯轮你的出头之日到了,神仙之言乃大吉之兆,来年进京赶考你必定高中。滕伯轮请先生作解,先生道,天机不可泄露。
果然,第二年进京赶考,滕伯轮如愿以偿。
后官至户部郎、都御使、南京提督操江。
通仙门前眺望梅仙山
衣锦还乡时,滕伯轮念念不忘求梦一事,问了先生。先生笑答:“现在可以揭开谜底了。‘天不容,地不容’,是说你做了大官坐上官轿头不见天脚不着地;‘身上病虚肿,竹箍箍腹中’,瞧你身着官服,不正是这等模样。‘水中望明月’,经理江防海务,夜间巡察时正是这般景象。‘海底捞金针’,那么多的考生要想考上多难,而你还是捞到了金针。”
谢过了先生,滕伯轮备好斋供和赀银上了梅仙山。
滕伯轮梦见的仙人,便是梅福。
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任南昌县尉时,两次上书汉成帝,未得到采纳,愤而辞官。于西汉元始四年——即公元4年——入闽,隐身于建州城南一座山峦,结庐,筑丹井,潜心修炼。相传后来丹成,服之成仙。故此山便唤梅仙山。
山上建有丹成阁,宜登高远眺,赋诗感怀。
山上掘有濯缨池(放生池),养鱼虾也养身心。
直至1929年,修纂民国《建瓯县志》时,编者还在念叨:“梅福碑,在城南梅仙山。文曰‘大汉甲子梅福立’。”
梅仙山上山步道
山上创有南真观,志载“元初建”,实为重建。梅仙山上的道观,至迟宋代已有,兴许还更早。
康熙《建宁府志•山川·梅仙山》载:“宋淳熙中(1174-1189),太守韩元吉建堂其上,榜曰梅仙山。”显然,所建之“梅仙山”,即为道教宫观。其他的一些诗文也透出宋时梅仙山上已有道观。
观里还创有书院。元代邑人毛直方《梅仙山》诗,有“读书堂下生春草,只有斜阳识故居”之吟。
得于梅仙信仰,得于道观便当,得于文化积攒,渐渐地梅仙山便成了“祈梦道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