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凉皮

文化   2024-10-31 00:00   山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我喜欢吃凉皮。凉皮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小吃,还是一份特殊的感觉和情怀。
1990年,河口一中门口的凉皮,2毛钱一张包着吃,5毛钱一份拌着吃。我胃不太好,油腻的东西吃了消化不了。其实本身就是不太爱吃肉,也不太爱吃零食,偏爱清淡的面条,尤其爱吃清水面。但这凉皮比面条还筋道,还有滋味,最主要还可以倒醋放蒜加辣椒,调成自己爱吃的口味。特别是这蒜泥和辣椒混在一起,就是胡辣辣,从嘴辣到心,真是辣得透心、爽快。这简单、便捷的小吃是一顿饭,也是人间美味。
面条,我顿顿吃都不烦,所以凉皮就更不在话下。我厌食时就想,这连凉皮都不愿吃,是真没有食欲了。
我上高中前一年,河口一中门口有三位老太太卖凉皮,凉皮味道都很清淡,都是麻汁汤,就是汤味有的浓点,有的淡点。凉皮已是1块5毛钱一份了,吃份凉皮还真觉挺奢侈。
1994年考入高中,报到完,我去路对面新来卖凉皮的年轻阿姨摊位前,问她去新户的公交车是否过去了?她说,已经过去了。我没有办法,就要了份凉皮先吃着。
吃过,我坐在那里愁眉不展,焦虑。那阿姨就说,经常有油田的工程车去大北。恰巧来了位工程车司机师傅吃凉皮,阿姨就试着问他是否去新户,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就请求那师傅让我搭顺风车,师傅爽快地答应了。阿姨很高兴地送我上了车。后来开了学,直到工作多年,我都经常去阿姨那里要份凉皮,也借机聊聊天。面由心生,见面生情。她上了年岁,更显得慈眉善目,我越发觉得亲切,好像是我亲姨一般。
我和同学燕子两人口味一致,有时一起出来吃份凉皮。冬天,有的凉皮摊餐桌周围围上塑料棚子,能挡点风,但一点也挡不住寒意。酸辣的凉皮入口,冷风又吹得我们瑟瑟发抖,跺着脚,牙都打颤,真是从心凉到外,从头凉到脚,整个一透心凉。特别是雪后更冷,有时候两个人吃完了就抱在一起取暖,都抵不住地哆嗦,但依然觉得吃得更过瘾。甚至于那是最最令我们怀念的时候。那是一种共岁月、共情怀的感觉,是关系纯粹而简单的快乐,也始终氤氲着我们纯吃个凉皮的热忱和温暖。
认识我老公后,我值完班的一个中午,一起去吃了第一顿饭,便是二矿的凉皮。二矿的凉皮是四川风味,干拌,辣椒香而不辣,还有胡萝卜酸菜。我们都曾在湖北求学,对那里的风土人情都有着眷恋和情感,因此这街边的烟火,让我们有了同学的实在感。同学的简单,少了世俗的人情与世故,多了些人间的真挚、真诚、纯粹和坦率。
我从来都觉不出烛光晚餐和鲜花有什么浪漫;也不觉得洋装在身有多高雅;更读不懂,也读不进去那些西方小说与诗歌,觉得接受不了,适应不了,理解不了啊。大概是中国的诗词养了我的脑和心神,唐装旗袍养了我的眼和情怀,这河口的凉皮滋养了我的胃和灵魄,我深觉柴米油盐酱醋茶浪漫而温馨,感动而幸福,更觉这凉皮几顿不吃,如隔几秋。
我吃凉皮从不放酱油,怕咸,也不喜那个酱油的生味。曾去过一家比较有名的,汤不但有点酱油色,而且还咸。人的口味各异,所以好吃,适合自己口味的,还得寻找。
后来,儿子去二小上学,我就在学校旁的六小区附近吃凉皮。小王凉皮和小玉凉皮让我傻傻分不清,开始以为是一家,后来才知道原来有家多了一个“点”。再就是大刀凉皮和陕西凉皮。这几家凉皮最大的特点就是都有烤凉皮,都有干拌的,这更筋道,更爽口些,不过也油腻些。
河口城区东边,居住的大都是油田职工,所以大多是四川、陕西、新疆风味,有厚有薄,有烤的,有不烤的,甚至于还有米皮,只是也都改良结合了本地风味。而河口城区西边,居住的大多都是本地人,所以风味就是清淡的麻汁汤为主,虽也有干拌,但也只是少放点汤而已。
河口的凉皮很有名吧。前些年,有次去烟台,竟然看到街边有个摊上,牌子就是“河口凉皮”。去沾化时,也有人说是河口凉皮好吃。东营或者孤岛等地的人,来河口时也会捎回份凉皮去给亲朋。多少人是因为一份凉皮与河口结缘的?
现如今的凉皮,很多都已登堂入室,进入了门店。当然,街边小摊也不少。我们河口这卖凉皮的,说不定哪个街角旮旯就会有一家,吃凉皮很是方便。我喜欢这种饿了,随时可以去吃个凉皮的感觉。这种随时、随意,松驰、舒坦的感觉入怀、入心,好不惬意。街边摊一坐,小风一吹,有时也大有那些绿林好汉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豪情与洒脱。有时把凉皮的相片扔进同学群里,更是能吃出了二五八万的拽劲,身在河口的优势尽显,远在外面的游子,只能望而不解谗。
我单位附近,有几家卖凉皮的。一个年轻的妹妹,看着干净利索,橱柜很新,桌子也很新,所以去试着吃了一次,结果就是原来河口一中门口的老味道。一代新人换旧人,却味道依旧在啊。
现在,我去东营,有机会就给燕子也捎上两份。她儿子也愿吃凉皮,延续了我们的最爱。这吃凉皮的深觉幸福,这买凉皮的更觉幸福,福福相连呀!我们一起吃凉皮的感觉,真好!似回到我们的青葱岁月,置身于那美妙的时光里。
青春不再来,岁月会常在。凉皮作为河口的标志性小吃,继续着凉皮的故事。


作者简介:杨玉宁,河口区在职员工,九三学社社员,自幼爱好读书,喜欢写作。愿意用最美的文字歌诵美好的生活。带上善良和感恩,遇见温暖和幸福。



东营微文化:

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

东营市首届“十佳正能量自媒体”

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记录人间百味,传播正能量。

投稿要求:

写好自己的故事,写好身边人的故事,写好家乡的故事。体裁要求为散文,小说,随笔。散文2000字左右,小说5000字左右。拒绝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单纯抒情、议论的作品。稿件需原创首发公众号,严禁抄袭拼凑,文责自负。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投稿邮箱:407258991@qq.com

交流学习:加微信18562013539,进东微群,交流阅读心得及写作方法。


东微编辑部:

顾   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   编:郝立霞

副主编:何跃文  郝立新

编   辑:晓   娣   娟  娟   茶醉   文姐




感谢您点“在看”分享此文~

东营微文化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送原创文学作品,传播正能量,促进以文会友。 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