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姚死了

文化   2024-10-31 00:00   山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老姚死了。
我不想说他“仙逝”“往生”之类,同宿舍四年,熟得不能再熟,死了就是死了,不必讳言。我若死在前面,老姚也会直截了当。
对我们来说,他死得无声无息。
知情者回忆:7月3日老姚一人离开寄居的小城去广东,边走边拍视频照片,7月23日拍摄中突发脑梗,被人发现后送医,8月1日在深圳去世,8月3日火化。这些情况,都是8月中旬,他所在圈子媒体发文悼念,让一个同学偶然发现后,从文章知道的。
昨天,班级群里很哀痛,都在悼念回忆老姚。老姚带着老婆或什么人,到他们那里住过几天,当时的情景恍如昨日……大家上传和老姚在一起的照片视频……毕业后老姚来我这里次数不少,但都是一个人,时间也短,一两天就走了。我们又找不到他。只有深圳的一位女同学,忆起曾到过他的山间小院。老姚也邀请我到小院玩,但我想去的时候联系不上他了,电话不接短信不回。
我没说话,发了两个“合十”表情,发了两朵花。
不必用语言表达,似乎也无话可说。
老姚死了,我不舍,并有兔死狐悲的感觉。他比我大几个月,刚过六十岁生日。去年春节后,我想念他,在东微上写过《老傅与老姚》。因为失联几年,我担心他,主要是担心他的生活状况。他一生折腾,人到老年,有没有存下点钱,有没有稳定的收入,有没有养老保险……可万万想不到他会死去。
同班同学中,已经死了三个人。第一个是女生,中央机关派到福建山区支教时发病,因为父亲是军队高干,出动了直升机也没挽回生命,去世时才二十四。她父母对慰问的同学说,这孩子从小有病,能活到现在已经超过医生预期。第二个是通讯社记者,找了个非常漂亮又有背景的朝鲜族妻子。他是个农村孩子,有人当时就觉得他“养”不起她,果然离婚了。他长期抑郁得了癌症,颓废下又犯了生活错误,公安找到单位,让他灰头土脸。这个同学坚持了好多年,一直在境外治病,同学们专门建了个群,为他筹措费用。第三个就是老姚。
悼念老姚的文章,称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网络名博、旅行摄影家、影视编导……还有什么“大师”,一大堆头衔。我除了看过他的摄协会员证,别的一无所知。他编过影视当过名博?毫无印象。也许这年头,这些帽子像农贸市场的卫生纸一样可以廉价批发。至于摄协,是不是跟当前的作协一样,我不清楚。看来悼念他的朋友们,只认识这几年的老姚,对他的过往并不了解。不像我,一看到他的名字就想到了从前,我和他的初识,我们的十七岁。那时的他自恋自负,以出生地上海为傲,穿时尚衣服,留披肩长发,懂西方音乐,是学校“著名合唱家”,而且对女生有过多的注意。其实他是个内心柔软的人,一支宗教歌曲能让他眼角泛湿。至于工作后,尤其是因犯错离开体制以后,他从高调、天真到失落、失望,搞过进出口,办过公司,当过商业顾问……备尝艰辛,最后落脚到了以前他从不摸的相机上,以摄影摄像和写书为生,这也是所有同学想不到的。我觉得这个“亲同学”,多年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对女人的兴趣。也许这是“艺术家”特殊爱好?玩音乐搞摄影,好歹跟艺术沾个边。我们劝过他“要安生”“要安稳”,没一点作用。
我这么说,是因为昨天深圳同学告诉我,老姚不久前又结婚了,找了个汕头媳妇。都是他单线联系,我们找不到他,所以不知道这是他的第几次婚姻,至少是第三次。期间与他挂拉的女人恐怕也不少。他不是个好丈夫,但算个好父亲。有十年了,他发给我一个小女儿弹钢琴的视频,全是显摆和得意。昨天我登上刚知道的他的新号,里面的内容除了佛教知识庙宇风貌,就是他姑娘的生活,没有别的。为女儿配的文字,也是精心编写,满是深沉父爱。女儿7月14日从北二外毕业,他为此制作了精美的视频,很不幸,7月23日得病,8月1日他就死了。
老姚寄居的江南小城,对他的评价很高,从那波悼念文章中可以看出来。这个城授予他“荣誉市民”,推崇他的学问尤其是摄影。据说他推介景区很有成绩,出了两本影集,还发现了城市“密码”,策划小城申请“中国×都”。自从他来这里以后,我俩没细谈过。我不知道他靠什么生活,他领工资,还是拿项目费?反正靠卖书,父女俩差不多得饿死。他还发过广告要办摄影培训班,大约黄了,谁会跑到山里学摄影呢。不过,在这十几年的区间偶尔联系,老姚没提过钱的事,以前他手头紧会抱怨,让我给他拉业务挣钱。
老姚与小城是“双向奔赴”。小城接纳他给了平台,他为小城做了贡献;而他自己则从小城获得了难得的心灵平静。
14年前,老姚陷于混沌迷惘,当时他正在靠从欧洲学来的卖场摆货手艺挣钱,虽然收入不低,这不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他拿起相机,选择了以边走边拍的方式踏上旅途。但他在国内外划出一张横七竖八的路线图后,内心的浮躁始终无法平伏。于是,他走进小城,走进这座山。一个下午,他背着相机踏上了通往寺庙的石板路,远远地望见佛塔身影,心不由地微微颤动了一下,突然感觉一种强大的无形之气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一颗心瞬间掉落下去,那掉落的声音仿佛都能听到。
从那天起,他漫无目标的旅行渐渐止息,这座山几乎成了他唯一旅行地。每一次回到上海家中,呆不了几天便坐立不安,小城还有山峰有一种超自然魔力在吸引召唤,令他身不由己地一次次回归。在拍了无数照片出了两本书后,他决定留下,因为他爱上了这里。
这段矫情的文字让我陌生,这不像老姚写的。他很平实,与同学说话,不自觉地要展示点优越感,如果能顺便嘲讽对方或另一个同学,那更好了。他有很难听的外号,上学时起的,现在叫也答应。老姚能写这酸唧唧的东西?可这些字确实以他的名义发了出来,我只改了人称,简化了一下。难道他真的变“文艺”了,还是要在外人面前装一把?
老姚已经死了两个多月。为了验证他的死讯,昨天我打电话给上海女同学,接不通,她可能跑国外了。别人联系到了另一男同学,他是上海人在上海工作,竟然不知道,而且说他们二十多年没见面了。这人很奇葩,毕业两三年,就从市政府机关到商店卖鞋,不是经理,当普通营业员。什么原因不清楚,但想想以前他的自命不凡和虚伪冷漠,似乎也能看到端倪。家里有权有势不必说,亲戚师长同学战友老乡,什么都可以当靠山,就是出生地不能当,不管上海还是北京。年轻吃这个亏的有好几个。四十年沉浮,同学们千差万别,混得最好的只要出镜,必定上本省新闻联播头条,而这位上海人则几十年如一日卖鞋,直到退休。
对死了的人,活着的大约只想他的好处。这两天,我反复点开同学群里的链接,看老姚的视频和照片,看他的朋友圈,回想四十多年与他的点点滴滴,包括在学校他教我欣赏古典音乐,逼我给他的演出捧场,向我讲解校园美女的优点和不足……包括毕业后他承受的意料之外的职场重击,商场屡遭失败后的沮丧,两人酒后整宵胡扯的话题……也包括他对我这个乡下同学的歧视,好几次放我鸽子,还有他把哪个女人搞到手后的得意洋洋……
不管孬好,一切都浸透了感情,同学情兄弟情;也许这一切,不会随着他化成一把灰而烟消云散。
老姚已经乘坐人生末班车走了。他这一辈子远说不上精彩,但花样繁多。这班车人人都要坐。我想,如果我在那个世界遇到他,是不是还要劝他“安生”“安稳”呢?大约不会了。我这种平凡庸碌的日子,很可能就不是他要过的,他忍不了。他宁肯折腾,宁肯人生这样跌宕,生活这样漂泊。
他的死法让我羡慕,再快点更好,但须提前做个准备。
送别老姚。
(摄影  张小蕊)
作者简介:Laoch,垦利人。



东营微文化:

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

东营市首届“十佳正能量自媒体”

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记录人间百味,传播正能量。

投稿要求:

写好自己的故事,写好身边人的故事,写好家乡的故事。体裁要求为散文,小说,随笔。散文2000字左右,小说5000字左右。拒绝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单纯抒情、议论的作品。稿件需原创首发公众号,严禁抄袭拼凑,文责自负。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投稿邮箱:407258991@qq.com

交流学习:加微信18562013539,进东微群,交流阅读心得及写作方法。


东微编辑部:

顾   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   编:郝立霞

副主编:何跃文  郝立新

编   辑:晓   娣   娟  娟   茶醉   文姐




感谢您点“在看”分享此文~


东营微文化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送原创文学作品,传播正能量,促进以文会友。 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