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爷爷

文化   2024-11-09 00:02   山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每年知了鸣叫时节,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拾掇起我用钓鱼竿改造的捉知了的“秘密武器”,便开始了我寻找童年的快乐行动。我捉知了的目的以玩为主,不是破坏生态环境,也不是破坏食物链,而是通过捕知了,每年都重回到童年时代一次。锻炼身体,锻炼眼力,锻炼身体与手的协调能力。有的人说捉知了还不得颈椎病。不管什么,这是我每年夏天最开心的事。
到公园小区广场跟孩子们一起捉知了,别提那时的心情了。我一说:“谁叫爷爷,免费发知了。”可爱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围着我叫爷爷,有时捉到的少,分都分不过来。后来孩子们都管我叫“知了爷爷”。掐去半截翅膀防止飞了,掐去六只脚的利爪防止抓着孩子的嫩手。放到地上飞着蹦着,孩子看着跳着,一会儿恐惧,一会儿害怕,一会儿拍手,一会儿用手拿起然后又扔了,那高兴劲没法形容。那情景怎能不让我们又回到童年呢,童年就在眼前,如孩子般高兴。
记得小时候捉知了有好几种方法。一种是用马尾巴丝套。到生产队的马壕里去找马尾巴掉下来的长尾巴丝,最好是黑色的,找个长杆做个活扣拴到杆子头顶端用套扣套。套知了,要看耐力。第二种办法是把小麦放到嘴里咀嚼成黏糊糊的面筋,把它弄到杆子都上粘。粘知了,那要看准头了。第三个办法用自行车内胎做成一个弹弓,瞄准了树上的打。打知了,这是个技术活,一般人办不了。后来有了胶丝绳,用胶丝绳套,大部分人套不上;再后来有了塑料袋就用塑料袋套;再后来有了儿童玩具小沾手,用小沾手沾成功率不高;后来有人根据知了的追光的特征,晚上在大树底下点上一堆火,用脚踹大树用力摇晃大树,知了受惊后纷纷向有光亮的地方飞去,用点飞蛾扑火的感觉;又后来有人在树下弄上反光膜,用灯光打亮反光膜,用大锤敲击大树,知了纷纷落下。所以捉知了的办法很多很多。以上办法我都实验过,成功率都不高。
我是一个爱钻研的人,遇到什么东西就好研究研究,非要弄明白。对于捉知了我更是研究得比较透彻。曾经做过不知多少次实验,为了弄明白知了对什么颜色比较敏感;也做了不知多少次实验,终于得到比较有效的捉知了的方法。
有时有人问你抓知了明年我们怎么抓知了猴?我说,我捉的都是上了树的,大都结婚了,都是大人了,而且我都是专门捉叫的,它是公的,母的都放生。大家捉的知了猴才是小小幼儿。
大家听完,一阵大笑。笑声充满小区、广场、公园......
(摄影  旅途)
作者简介:袁义庆,男,网名:大庆。1959年12月8日垦利区垦利街道南尚屋村出生, 1977年参加教育工作,高级教师,扎根农村教育四十三年。2019年退休,热心公益事业,如今在社区、村里、老年大学从事多项公益事业。发挥余热,奉献社会。



东营微文化:

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

东营市首届“十佳正能量自媒体”

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记录人间百味,传播正能量。

投稿要求:

写好自己的故事,写好身边人的故事,写好家乡的故事。体裁要求为散文,小说,随笔。散文2000字左右,小说5000字左右。拒绝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单纯抒情、议论的作品。稿件需原创首发公众号,严禁抄袭拼凑,文责自负。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投稿邮箱:407258991@qq.com

交流学习:加微信18562013539,进东微群,交流阅读心得及写作方法。


东微编辑部:

顾   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   编:郝立霞

副主编:何跃文  郝立新

编   辑:晓   娣   娟  娟   茶醉   文姐




感谢您点“在看”分享此文~


东营微文化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送原创文学作品,传播正能量,促进以文会友。 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