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牙片屏障即刻种植技术中软硬组织的基础管理(尼泊尔)

文摘   健康   2024-11-29 12:01   北京  

作者:
Sanjay Sah博士(尼泊尔)
加德满都比尔医院国家医学科学院

翻译:史闻

本文原载于《世界牙科技术》2024年第2期《口腔种植专刊》第19-29页。


摘要:拔除受损牙齿后的即刻种植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案。拔牙后的后遗症会导致软组织和硬组织的形态改变,这在唇侧尤为明显。这些改变会影响美观和功能效果,且在上颌前牙区更为显著。牙片屏障技术可预防颊侧骨的吸收,从而保持颊侧黏膜的轮廓,有助于达到更好的美学效果。本病例系列旨在证明在不使用骨移植物的情况下,应用牙片屏障即刻种植技术以微创方式保存硬组织和软组织基础的有效性。

关键词:牙片屏障技术,软硬组织管理,颊侧骨吸收

引言

即刻种植是拔牙后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临床成功率与延期种植相似。虽然时间因素和手术治疗的次数减少了,但拔牙后硬组织和软组织的变化对理想美学效果的保持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在上颌前牙美学区。对于高笑线和薄龈生物型患者来说,美学风险显著增加。

拔牙后唇侧骨吸收的原因是由于牙周组织的血管离断,进而导致软组织位置和整体体积的改变。Hürzeler等人首先描述了牙片屏障技术。在这种技术中,经过制备的颊/面侧牙根片保留在原位,与完整的颊侧骨板保持原本的生理关系。制备区域的牙周附着组织不受损伤,维持了血液供应,防止了软硬组织的重塑。附录展示了牙片屏障技术的步骤说明。

本病例系列描述了在不使用骨替代物填补跳跃间隙的情况下,在上颌和下颌骨的不同区域使用牙片屏障技术和即刻种植。这些病例有长达三年半的随访,显示出理想的硬组织和软组织维持效果。


相关阅读
 树脂修复专题|热塑性复合树脂完全封闭上颌前牙黑三角一例 (美)
 种植专题|引导组织存留: 新型临时冠应用于美学区单牙即刻种植修复以维持软组织轮廓(意)


病例报告

病例-1


患者男,55岁,到Bir医院口腔修复科就诊,主诉为上颌前区牙齿折断要求修复折断患牙。患者表现为左上中切牙折断且不可修复,右上中切牙根管治疗后牙体变色。

X线检查显示11经根管治疗,12根折。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显示菲薄的颊侧皮质骨板。在与患者协商了所有可用的治疗方案后,计划并执行了使用blueSKY 4×12 mm种植体(bredent medical公司,德国)联合应用牙片屏障技术以进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

术后三年半随访,种植体周围的软硬组织稳定,美观效果良好。

图1.1a-d:不可修复的左上颌中切牙。
图1.2a:右上中切牙的牙体预备。
图1.2b:右上中切牙的临时冠。
图1.3a-b:根盾制备。
图1.4:引导下植入种植体。
图1.5:种植体植入。
图1.6a-b:即刻临时冠。
图1.7a-b:即刻临时冠戴入。
图1.8a-d:愈合4个月后穿龈轮廓。
图1.9:最终螺丝-粘接固位冠戴入。
图1.10a-d:三年半随访。

病例-2


患者男,53岁,主诉为上颌前区牙齿折断,要求修复患牙。患者表现为无法修复的右中切牙折断。

X线检查显示11根折。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显示菲薄的颊侧皮质骨板以及根尖周骨量充足,可以满足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在告知患者所有可用的治疗方案后,计划并实施了应用blueSKY种植体4×10 mm(bredent medical公司)和个性化愈合基台联合牙片屏障技术的即刻种植。由于患者咬合力较强,没有设计即刻临时修复。

术后三年半随访,种植体周围的软硬组织稳定,美观效果良好。

图2.1a-b:不可修复的右上颌中切牙。
图2.2:根盾制备。
图2.3:种植体植入。
图2.4:个性化愈合基台。
图2.5:个性化愈合基台就位。
图2.6:愈合4个月后穿龈轮廓。
图2.7:最终修复冠的个性化基台。
图2.8a-c:最终粘接固位冠。
图2.9:三年半随访。

病例-3


一位25岁的男性患者主诉为右下颌牙齿折断,要求修复患牙。患者表现为不可修复的右下颌第一前磨牙折断。

X线检查显示44根折。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显示折断的牙根以及有足够的骨量以获得良好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在与患者协商了所有可能的治疗方案后,计划并实施了使用blueSKY 4×12 mm种植体和个性化愈合基台并应用牙片屏障技术的即刻种植。

术后两年随访,种植体周围的软硬组织均有改善,美观效果良好。

图3.1a-c:不可修复的右下颌第一前磨牙。
图3.2:根盾制备。
图3.3a-b:种植体植入。
图3.4:个性化愈合基台。
图3.5a:愈合3个月后穿龈轮廓。
图3.5b:系带切除术缓解系带牵拉。
图3.6:最终螺丝-粘接固位冠戴入。
图3.7a-c:两年随访。

病例-4


一位50岁的女性患者主诉为左上颌牙齿折断,要求修复患牙。患者表现为不可修复的左上颌第二前磨牙折断。

X线检查显示25根折。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显示折断的牙根以及有足够的骨量来获得良好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在告知患者所有可能的治疗方案后,计划并实行了应用牙片屏障技术的即刻种植,所用种植体为copaSKY 4×10 mm(bredent medical),并行即刻临时修复。

术后一年随访,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稳定,美学效果良好。根尖片显示边缘骨生长。

图4.1a-c:不可修复的左上颌第一前磨牙。
图4.2a-b:拔除带根尖的腭侧根。
图4.3:根盾制备。
图4.4:种植体植入在合适的三维位置。
图4.5:临时冠。
图4.6a-b:临时冠戴入。
图4.7a-b:临时冠愈合四个月后。
图4.8a-b:临时冠建立的穿龈轮廓。
图4.9:用个性化印模帽取闭口印模。
图4.10a-d:最终的螺钉-粘接固位冠戴入。
图4.11a-d:一年随访。


讨论

由于拔牙后的生理愈合过程,牙槽骨几乎总是会发生改变。这对种植体周围的软硬组织量有直接影响,并对美观和功能结果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达到理想效果,需要同期行增量手术以补偿水平向和垂直向重塑造成的缺损。虽然这些增量技术在文献中得到了验证,但一定程度的吸收总会发生。一些临床医生提出,在种植体植入时不需要大的水平向和垂直向增量的情况下,即刻种植体联合牙片屏障技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正如Hürzeler等人在2010年所描述的那样,牙片屏障技术的优势为防止生理性重塑。其概念被不同的作者提出了各种修改。在本文所介绍的四个病例中,由于采用了牙片屏障技术,使保留颊侧皮质骨板并维持软组织轮廓成为可能。这项技术使我们能够保存拟种植位点的骨量,而薄的和易吸收的颊侧骨在所有病例中都被保留。保留牙根或部分牙根碎片可以对牙槽骨吸收的预防作用已在文献中被广泛描述。Salama等人在2007年报道,通过保留牙周附着组织,在FPD桥体下方的牙槽嵴得以完整保存。类似地,Kan和Rungcharassaeng描述了邻接区的牙片屏障技术以保护牙龈乳头。尽管这项技术已经存在了十多年,但它仍在不断地被研究和改进,因为已表明该技术的许多因素都有可能为患者和临床医生带来切实的好处。观察到的常见的并发症是内部的牙片暴露,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修整暴露的牙片部分来治疗。


结论

牙片屏障技术是一种在即刻种植时保存软硬组织的非侵入性技术。个性化的愈合基台或制作良好的临时冠进一步加强了软组织的穿龈轮廓。这种联合治疗方法减少了总体治疗时间,为患者替换不可修复保留的牙齿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经济有效的选择。大多数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在上前牙美学区,而很少有研究关注该技术在后牙区的有效性。牙片屏障技术和分牙拔牙术技术敏感性高,在临床医生在日常临床实践中使用这些技术之前需要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培训。

附录图1:不可修复的牙折断。
附录图2:医疗设备要求。
附录图3:确定根的长度。
附录图4:用GG钻到达根尖,并在X线片上确认。
附录图5:近远中向分牙根至根尖。
附录图6:拔除腭侧部分牙片。
附录图7:用圆钻修整根尖区。
附录图8:修整根盾至牙槽嵴处。
附录图9:为修复空间创造一个内斜面。
附录图10:即刻种植体植入涉及根尖和腭侧骨壁。
附录图11:即刻种植和临时修复。

相关阅读
 取出三维位置不当的上中切牙种植体同期行不翻瓣牙槽嵴增量术的病例报告一例(II)(西)
 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后即刻临时修复——病例展示与决策考量因素(美)
 END

世界牙科技术
《世界牙科技术》公众号与同名期刊及官网是口腔行业的专业媒体,致力于发表国外口腔临床文献与技工案例,高水准与专业化是平台的宗旨。《世界牙科技术》杂志创刊于1997年,每年出版十期期刊,电子版与印刷版同时推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