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上颌骨后部种植体早期负重:1期经上颌窦外侧壁入路与经牙槽嵴顶入路的比较——5年随机对照试验(II)(意)

文摘   健康   2024-08-20 12:03   北京  

作者:
Gioacchino Cannizzaro博士
意大利波伦亚大学牙周与种植学
系客座教授;私人执业医师
Pietro Felice博士
意大利波伦亚大学牙周病学
和种植学系研究员
Armando Francesco Minciarelli 博士
意大利私人执业医师
Michele Leone博士
意大利私人执业医师
Paolo Viola
意大利牙科技师
Marco Esposito博士
瑞典哥德堡大学萨尔格伦斯卡学院生物材料系副教授
特邀翻译 / 校对:沈惠丹 / 刘峰
本文原载于《世界牙科技术》2022年第7期《口腔种植专刊》第3-12页。


目的:比较经上颌窦外侧壁入路植骨后植入的长种植体(10-16 mm)与经牙槽嵴顶入路植骨后植入的短种植体(8 mm)植入后45天早期负重的效果。
材料和方法:将40名部分或全部无牙的有3-6 mm剩余牙槽嵴高度和上颌窦下厚度至少4 mm的患者根据平行组设计随机分配,接受使用50%无机牛骨(Bio-Oss®)和50%自体骨经上颌窦外侧壁植骨后植入1至3个10至16 mm长的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20名患者),或使用自体骨经牙槽嵴顶入路植骨后植入8 mm种植体(20名患者)。种植体在负重前被埋入并愈合45天。基台连接后1周内,种植体通过螺丝固位的全丙烯酸临时修复体负重。基台连接后45天,临时粘接终末金属烤瓷修复体。结局指标是修复体和种植体失败、任何并发症以及影像学检查种植体周围边缘骨水平的变化。此外,使用Osstell®和Periotest在基台连接(基线)以及负重后1年和5年由盲法结果评估员评估单个种植体的稳定性。所有患者在负重后随访到5年。
结果:一名患者从较长的种植体组中退出(死亡)。短种植体组1颗种植体失败,长种植体组3例患者5颗种植体失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种植体组4例患者出现4例并发症,长种植体组7例患者出现8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2个主要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在较长种植体组中:1次脓肿和1次上颌窦炎,导致2名患者的治疗失败(4个种植体脱落)。长种植体5年后总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为0.72 mm,短种植体为0.41 mm,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28)。随着时间的推移,Osstell®值增加而Periotest减少,并且两组间在任何时间点都没有差异。
结论:在残余骨高为3至6 mm的萎缩上颌骨后部中,经牙槽嵴顶入路植骨后植入8 mm短种植体可能是比经上颌窦外侧壁入路植骨后植入较长种植体的更可取的选择,因为前者造成的病痛更少。如果这些种植体以> 35 Ncm的植入扭矩植入,并由同一修复体连接,它们可以在6周时早期负重。
利益冲突声明:本研究完全自费,没有收到任何商业方的支持,包括免费材料。
本文分两部分发布,本篇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于2024年8月13日已发布。
关键词:骨增量,牛无机骨,早期负重,短种植体,上颌窦提升


相关阅读
 萎缩上颌骨后部种植体早期负重:1期经上颌窦外侧壁入路与经牙槽嵴顶入路的比较——5年随机对照试验(I)(意)
 种植与组织管理专题 | 使用牛源性骨矿物质的上颌窦底提升术的20年随访:具有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学评估的病例报告(法)


结果

57名患者进行了入组筛选,但有17名患者由于以下原因无法参加试验:12名患者愿意接受短植入物但不愿意接受侧壁开窗植骨手术,3名患者不愿意接受被随机分配,2名患者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未接受治疗。40名患者被认为符合条件,并连续加入了试验。所有患者均按照分配的干预措施进行治疗;长种植体组中只有1人失访。该患者在治疗3年后死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也称为运动神经元病或Lou Gehrig病)。短种植体组的另一名患者在第一年后搬家了,但他的牙医能够使用Osstell®设备评估5年ISQ值,并好心地将5年根尖周片发送给当前作者,但他无法使用Periotest设备评估种植体稳定性,因为他没有该设备。除了这个Periotest缺失数据外,患者所有的数据都在统计分析中进行了评估。仅发生了与方案的一个偏差:长种植体组的1名患者在植入后60天负重了种植体,原因是失去了一名家庭成员。

从2006年1月到2006年7月,患者被招募并接受了上颌窦提升术。最后一个种植体于2006年9月植入。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修复体负重后达5年。

主要的基线患者特征如表1所示。长种植体组放置了44颗种植体,短种植体组放置了38颗种植体。两组之间的种植体直径存在主要的系统性基线不平衡。事实上,较长的种植体比较短的种植体具有系统性地更小的直径(表1)。

表1:病人和干预特征。

短种植体组3名不同患者的3颗4.7 mm直径种植体在植入时不稳定,并立即更换为6 mm种植体,这些种植体被敲击入该部位。

主要结果总结在表2中。负重5年后,长种植体组3名患者的5颗种植体失败,而短种植体组1颗种植体失败。因此,分别有2个和1个修复体不能戴入。失败的种植体没有补种。患者水平的修复体和种植体失败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05,P = 0.60,95% CI = -0.11至0.22;和0.11,P = 0.34,95% CI = -0.08至0.30)。在长种植体组中,有2名患者的4颗种植体因侧壁开创的上颌窦提升术后2周发生脓肿(2颗种植体)和严重的急性鼻窦炎(2颗种植体)而不得不移除。最后一颗种植体被发现在基台连接处是有动度的。这是最远端的植入物,患者对比计划更短的修复体感到满意,并且不想补种种植体。在植骨时,上颌窦黏膜破裂,并使用屏障膜来容纳植骨材料。短种植体组的唯一失败的种植体是在基台连接时发现有动度的。表2中给出了失败的总结。

表2:病人水平的主要结果总览(括号内为描述症状的次数)。

负重后长达5年的并发症总结在表2中。总共有8种并发症发生在长种植体组的7名患者中,而短种植体组的4名患者中发生了4种并发症。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风险差异0.17,P = 0.30,95% CI = -0.11至0.45)。在手术中,长种植体组仅出现两种并发症,均为上颌窦黏膜破裂。其中一名患者在基台连接时经历了种植体的失败。长种植体组发生了两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一种脓肿和一种上颌窦窦炎)(两者导致了2名患者的4颗种植体丢失),而1名接受短种植体的患者在基台连接时观察到2颗种植体之间的骨丢失。在基台连接时对这个骨间隙直接填充了Bio-Oss®。负重后,长种植体组3名患者出现4种并发症:一个牙冠在反复脱粘接后,以金属𬌗面重新制作,另一名患者抱怨种植体和牙齿之间有食物堆积。在对接触点进行重新轮廓处理后,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在负重30个月后,同一名患者在其中一个种植体处出现种植体周围炎,周围骨丧失约3 mm。该部位通过对缺损处植入无机牛骨(Bio-Oss®)颗粒进行手术治疗,并成功愈合。另一名患者在3年后带着活动的固定义齿返回,因为2颗种植体中的1颗连接螺丝断裂。在短种植体组中,3名患者发生了3种并发症:1次在终末修复体交付几个月后修复体陶瓷涂层折裂;1名患者在负重2年后基台螺丝松动,重新拧紧;1名患者是一名军人,自从他在国外执行任务后,他没有参加2次连续的维护,并且在2年后出现了他的2颗种植体远端的黏膜增生和出血(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因为口腔卫生步骤不足。经过手术清洁和重新激活后,问题得到解决。所有并发症都得到解决。

在所有种植体的近中和远中测量种植体周围的边缘骨水平。负重时以及负重1年和5年后两组之间的骨水平存在统计学显著的差异(表3),短种植体的骨丧失较少。两组均从基线逐渐丧失种植体周围边缘骨,这在除短种植体组基线至3个月的的所有时间段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4)。在初始负重时,短种植体损失了0.15 mm,长种植体损失了0.26 mm的种植体周围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6;表3和表4)。负重一年后,短种植体损失0.27 mm,长种植体损失0.44 mm种植体周围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8;表3和表4)。负重五年后,短种植体损失了0.41 mm,长种植体损失了0.72 mm的种植体周围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28;表3和表4)。

表3:基线,负重后,负重1年和5年的两组种植体周围骨水平。
*来自基线的卡方检验(只有2名患者的分数> 0)和其他终点的独立样本t检验。
§计学显着性差异
表4:负重后,负重1年和5年的各组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变化。
*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在Osstell®公司(表5)和Periotest(表6)测量的任何时间间隔内,组间没有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的Osstell®公司值均增加(表7),而两组的Periotest值均降低(表8)。

表5:两研究组在基线、终末修复体戴用(种植体后3个月)以及负重后1年和5年的平均Osstell®(SD)值之间的比较。
表6:两个研究组在基线、终末修复体戴用(种植体后3个月)以及负重后1年和5年的平均Periotest(SD)值之间的比较。
表7:每组内从基线到终末修复体戴用(种植体后3个月)以及负重后1年和5年的平均Osstell®(SD)值之间的比较。
*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表8:每组内从基线到交终末修复体戴用(种植体后3个月)以及负重后1年和5年的平均Periotest(SD)值之间的比较。
*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讨论

本试验旨在了解使用种植体支持的局部修复体治疗上颌窦下剩余牙槽嵴高度3至6 mm的上颌后部缺牙有效的方法。将使用上颌窦侧壁开窗入路的允许植入10至16 mm长的种植体的经典上颌窦提升技术与根据改良后的Cosci技术直接在种植位点进行上颌窦的少量提升植入8 mm长的种植体这一侵入性更小的技术进行了比较。除非发生重大并发症,否则这两种技术都能够实现计划目标。两种术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但仍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趋势。当使用更具侵入性的手术时,有失败和并发症更多的趋势。特别是,长种植体组有2例术后上颌窦并发症(1例脓肿和1例鼻窦炎),这导致了骨增量手术和所有植入的种植体失败,受影响患者有明显的疼痛和不适。

当最终结果与侵入性更大的手术的结果相当时,可以合理地假设患者更偏向于侵入性最小的手术。这一假设得到了以下事实的支持:17名患者中有12名拒绝参加这项研究,因为他们不想接受更具侵入性的侧壁开窗的上颌窦提升术,并且更偏向于在经牙槽嵴提升的上颌窦中植入较短种植体。奇怪的是,在另一项试验中比较了6.5 mm短种植体和以骨块对下颌后部行垂直骨增量后植入较长种植体,观察到相反的趋势。事实上,拒绝参加试验的9名患者中有4名不愿意接受种植体。患者做出决定时认为,短种植体的预后比长种植体更差,因此更喜欢侵入性更强的手术,可以放置更长的种植体。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患者从牙医那里听到的关于短种植体的预后和骨增量手术结果的“相互矛盾的谣言”。

有一些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了萎缩上颌骨后部的短种植体和长种植体。虽然本试验与其他试验在不同类型的移植物、上颌窦提升程序、种植体类型、直径和“短”种植体长度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但所有研究的结果表明,“短”种植体至少在短期内,临床表现不亚于植入在骨增量的上颌窦内的更长种植体。因此,短植入物可能是更可取的解决方案,因为它们带来的疼痛更少。

有不同的上颌窦提升术式,但其中仅有少数在RCT中进行了比较。在一项口内对照的RCT中,患者更喜欢Cosci技术而不是Summers技术,这可能是因为Summers技术与敲击去骨器以破坏上颌窦底骨的不愉快感觉有关。然而,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确定上颌窦提升术式。

这项研究令人惊讶的发现是,可以在早期(约7周)负重种植体,以> 35 Ncm的扭矩插入上颌窦下方约4至4.5 mm的平均剩余骨中。据目前作者所知,没有任何RCT将植入于植骨位点的种植体早期负重。这一观察结果质疑了本试验中使用的任何上颌窦提升手术是否真的为种植体成功增加了任何额外的好处,因为植骨材料不能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转化为“支持功能性”骨。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明确何时需要进行上颌窦提升手术。

种植体周围边缘骨水平的变化显示,长种植体5年后骨吸收要多0.31 mm,这与其他类似试验一致。很难找到对这种差异的可靠解释,但是,由于额外的骨吸收量非常少,它似乎没有临床意义。

在两组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Osstell®公司值增加和Periotest值减少有统计学上显著性,而在每个时间间隔组间没有差异。对这些数据的解读是种植体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表明骨与种植体的接触逐渐增加。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是种植体直径的系统性差异。较长种植体的直径小于短种植体的直径(表1)。这不是偶然的,事实上,可以自由选择种植体直径的外科医生通过增加直径来系统性地补偿8 mm种植体的种植体表面积减少。因此,这项旨在评估种植体长度对成功率的作用的研究结果可能会被不同的种植体直径所混淆。这可以被认为是研究设计中的失误。起先的想法是让临床医生自由使用他认为适合患者个人情况的直径,研究设计者没有考虑外科医生会用更大的种植体直径来补偿减少的种植体长度。虽然外科医生做出的决定在临床上是有意义的,但它使对本研究结果的解释变得复杂。种植体直径对骨整合的建立和维持的作用(如果有的话)仍不清楚。尽管目前尚无比较传统4 mm直径的短种植体与更大的6 mm直径的试验的数据,但一项评估上颌窦下方直径4 mm的6 mm短种植体的RCT的短期数据显示与本研究结果相当的良好的临床结果。这表明种植体直径对于种植体支持修复体的临床成功可能并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起主要作用。

另一个局限性是样本量小。由于决定早期对种植体进行功能性负重,该试验可能会增加种植体失败的风险。因此,决定招募数量有限的患者。患者清楚到这种潜在风险(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大约三分之一的被要求参加这项研究的患者拒绝了)。令人惊讶的是,失败率低于预期,所有失败都发生在种植体实际负重之前。负重后没有一颗种植体失败的事实排除了过早负重种植体不利于种植体成功的可能性。计算样本量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根据预测的失败率检测特定差异所需的最少患者数量。长达5年的实际失败率是估计值的一半,因此可能需要比计算出的患者数量多得多的患者数量才能检测到两种手术之间的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差异。

这项研究的良好结果也可能至少部分地被解释为羟基磷灰石涂层对骨整合的有益影响。我们决定使用声称能更快和更强的骨结合的种植体,但这是一个假设,仍需要使用设计良好的RCT进行测试。

两种技术都在真实的临床条件下进行了测试,患者纳入标准很宽泛,因此本试验的结果可以推广到具有相似特征的更大人群。然而,外科医生对这两种技术都很有经验,这个因素可能会限制本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结论

目前的结论可能仅适用于使用相同术式和材料治疗的具有相似特征的患者。两种技术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上颌窦侧壁提升植骨后使用较长种植体治疗组中存在并发症和失败更多的趋势。当上颌窦的剩余骨高度在3至6 mm之间时,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后放置8 mm的短种植体可能是一个更可取的选择,因为这种干预似乎产生的病痛更少。这项研究还表明,可以早期(大约7周)加载种植体,这些种植体以> 35 Ncm的扭矩植入于提升的上颌窦中,并由同一修复体连接在一起。


致谢

作者要感谢担任盲法临床结果评估员的Giuseppe Fontana博士、担任盲法影像学结果评估员的Cinzia Torchio博士以及在临床过程中收集数据并提供帮助的Daria Laini夫人。


相关阅读
 下颌后牙区植入短种植体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一年随访的前导分口临床研究(I)(德)
 下颌后牙区植入短种植体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一年随访的前导分口临床研究(II)(德)
 END

世界牙科技术
《世界牙科技术》公众号与同名期刊及官网是口腔行业的专业媒体,致力于发表国外口腔临床文献与技工案例,高水准与专业化是平台的宗旨。《世界牙科技术》杂志创刊于1997年,每年出版十期期刊,电子版与印刷版同时推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