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遗迹,背景中有克利伯门教堂塔楼与巴比肯屋村的塔楼伦敦的市区中心从来不缺乏历史名胜与现代地标,不过若想快速了解和深入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日常和艺术生态,巴比肯屋村(Barbican Estate)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2024年恰逢建筑师团队接手巴比肯项目的第70年,漫步在这些“二战”后最重要的城市地标建筑群中,既能回望20世纪中后期伦敦人为追求摩登都市快捷与先进生活方式而作出的努力与探索,又能亲身经历其中丰富的音乐艺术与文化活动,尤其可以体会商业演出与艺术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有的比重,不得不令人羡慕。如果说毗邻的西敏城如同智慧的头脑,为国家政策的选择和制定而贡献思想,那么伦敦城就像一颗昼夜忙碌、搏动有力的心脏,在金融和商业命脉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能。巴比肯屋村就位于伦敦城的北部,曾经罗马时期古城墙遗址,一个叫克利伯门的地方。1090年,人们在这里建起了一座教堂,命名为圣贾尔斯·克利伯门,现在是巴比肯及周边地区的教区教堂,也是伦敦市中心为数不多的中世纪古建筑遗存之一。巴比肯这个名字来自于中古拉丁语“Barbecana”,是防御前哨或口岸的意思。这里曾经密布着众多金融机构,在“二战”期间遭到严重摧毁,原有建筑物几乎无一幸免,目前还能见到部分古城墙的遗迹,因此现在的巴比肯也被人戏称为“瓮城屋村”。这个名副其实的“城中村”,起初是为中产阶级和中上层各界专业人士的租赁住房而设计,由张伯伦、鲍威尔和邦恩(简称CPB)建筑师事务所承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筹建到80年代初全部完工,历时整整30年。2001年它被列入了英国国家二级保护建筑名录,现在仍是一个大型高档住宅区,由两千多套平层公寓、复式公寓和独栋楼房、公共建筑等组成,其中包括著名的巴比肯艺术中心、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以及公共图书馆、伦敦女子学校等文化艺术与教育机构。与毗邻街区、同样出自CPB之手的金巷地产相比,巴比肯显得更有商业霸气与艺术雄心。那些深受现代建筑先驱勒·柯布西耶影响的手凿混凝土形体,巨大的体量和高耸的塔楼(三座43-44层的住宅高楼曾一度成为欧洲最高建筑),充满不羁想象的大胆建筑布局与错综复杂的高架步道,不仅沟通了环绕式水平住宅楼群,还让巴比肯整体看起来像一艘远洋巨轮漂浮在城市的上空,其独特的锯齿状边缘更是刻画在伦敦天际线上的醒目标志。
盘踞在城市中心的巴比肯,给往来的行人带来直观的压迫——有种康德《判断力批判》中所谓的两种“崇高”(数的崇高、力的崇高)的即视感。建筑物的锋利线条、坚硬造型与暗沉的混凝土外表,也让它当之无愧于粗野主义(brutalist)现代建筑风格的代表,就连享誉国际的建筑师弗兰克·盖里都曾带领他的学生们来实地研究巴比肯建筑。除了拥有四千多常住居民之外,巴比肯对世界各地的学者与艺术爱好者们来说,意味着一座不容错过的多学科综合艺术中心。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心就邀请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与伦敦交响乐团两大演出机构入驻其中。如今它还在不断发展更新,充实着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巴比肯艺术中心因其世界一流的音乐、戏剧、电影和视觉艺术项目而闻名,由伦敦金融城公司所有并主要资助,还得到各种私人与公共基金的支持。目前拥有两座剧场、一个音乐厅、三个电影院、两个画廊、一座温室花园,向公众提供艺术与设计展览、电影、古典音乐、当代音乐、演讲与论坛、戏剧与舞蹈、游览与开放空间、图书馆等商业活动与公益服务。当前,在巴比肯门厅的中央区域就有免费的档案展,题为“混凝土与黏土”,邀请访客把自己定位在巴比肯建筑群及其复杂又迷人的历史中。该展览是用巴比肯艺术中心的原始材料创建的,展出巴比肯档案馆中不断变化的故事和物品。其中心展品是一套罕见的1:22比例的巴比肯艺术中心和屋村模型,围绕着它仔细观察,更能体会当年建筑师的理想抱负与良苦用心。或者也可以预约参观全伦敦第二大的温室花园和热带植物,以及为此而设计的艺术陈列品。有时,这片“水泥森林中的城市绿洲”也会成为小型音乐表演的舞台。当漫步在剧场和音乐厅之间的过道中时,访客很容易就被图书馆的巨大标识吸引,看起来“近在咫尺”,脚步却迷失在错综复杂的过道中找不到它的入口。不知设计者是否有意为之,倒是将需要保持安静的图书馆与拥挤热闹的演出场所和休闲空间隔开了适当而有益的距离。巴比肯图书馆就静静地躺卧在这座建筑中最隐蔽的空间——与画廊在同一层的、不起眼的二层空间里,让熟悉它的读者能享受到闹市中的片刻宁静与精神陶冶。二层空间里的图书馆
图书馆中还专设了一个引以为傲的音乐图书馆,不仅拥有种类齐全的乐谱、音乐书籍供访客阅览和伦敦长住居民外借,还提供包括耳听设施与练习电钢琴等多项设施。
音乐图书馆内景
除了现代城市建筑群本身的魅力与巴比肯艺术中心有趣的历史、文艺演出之外,这里世界一流的古典音乐节目,才是我打卡此地的最主要原因。自巴比肯艺术中心1982年开业以来,伦敦交响乐团就作为驻场乐团成为了巴比肯音乐节目的主力,甚至可以说,巴比肯大厅(Barbican Hall)最初就是为伦敦交响乐团量身定制的。设计上的巧妙构想,也让这个交响音乐厅同时具有了可以灵活分布空间的多场景功能。这里不仅能容纳将近两千名观众,也能满足各类大型聚会活动。大厅的环境氛围独特,从舞台到观众区的墙面布满了醒目的线条、彩色软包的观众座椅、不断优化的声学配置,以及厅外休息区的餐饮与酒吧服务,构成了现代伦敦人的古典音乐与文化社交生活。2023年12月,恰逢伦敦交响乐团庆祝勃拉姆斯诞辰190周年的两场演出,由首席客座指挥贾南德雷亚·诺塞达执棒,携手马其顿钢琴家西蒙·特尔普切斯基演奏勃拉姆斯的两部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在巴比肯大厅演出庆祝勃拉姆斯诞辰190周年音乐会
7日晚一开场,伦敦交响乐团就像节目册广告上的轿跑车一样,轻点油门即可轻松加速,换挡丝滑阻力近零。特尔普切斯基是真懂勃拉姆斯的,他的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不仅与乐队无缝衔接,音色也十分漂亮,慢乐章迷人的独奏段更是让前排的犹太小哥感动到掩面而泣。末乐章因整体速度偏快而损失了一些细节,赋格段也出现短暂的拍点不明显。下半场柴科夫斯基的《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有两处戏剧性突转都演绎得十分过瘾,进行曲部分能量拉满与终止前的意犹未尽,都在指挥的魔棒下表现得相当出彩,只是对苦难与悲情的抒发方面,这支英国乐团还是多少有些保留的。与第一场的顺序刚好相反,10日晚的第二场是交响曲在前,协奏曲在后。又听到普罗科菲耶夫标志性的诡魅妖娆,不过这次是不常演的1947年修订版的《第四交响曲》。也许因为其他声部的能力太强了,显得圆号略弱。指挥很敬业,让乐队爆发出强劲动能。下半场钢琴家特尔普切斯基的勃拉姆斯“第二协奏曲”燃爆了全场。他真是个天才!技术不算最好,但乐感不能更好——是能把最平庸的作品弹出最有趣声音表达的那种钢琴家。他居然还是个“戏精”,近距离观察到他各种有趣的动作和表情,有时候几乎躲到琴键下面去,有时候脸部肌肉随着颤音一起同频颤抖,有时候凳子被撞得像长了弹簧一样……不过所有动作都是在音乐里的,音色的浓淡干湿、音响的厚薄疏密、节奏重音和拍点处理都充满创意。与乐队合奏时,他总是很谦虚地把自己严丝合缝地融进音响整体之内,反而是乐队声部间偶尔出现一些衔接上的小偏差。遗憾的是,四个乐章弹完后没有再次返场。就在伦敦交响乐团首场音乐会的次日,另一支以巴比肯为乐季驻地的乐团——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BBC SO),在此上演了一场风味纯正的北欧作品音乐会。由现任首席指挥——芬兰指挥家萨卡里·奥拉莫执棒,序曲是丹麦作曲家卡尔·尼尔森的《法罗群岛的想象之旅》,接下来是乐团联合委约瑞典女作曲家特波戈·蒙纳科特拉创作的小提琴协奏组曲《环球旅行者在索马里急流上冲浪》的英国首演;下半场则是不间断演奏西贝柳斯的“第六”与“第七交响曲”,用任何非音乐的语言来描述现场表现,都会显得很多余!但节目册上的解说却用另一种方式道出了它的意义:“准备好出发吧!在印度洋的上空,一只蜻蜓乘着季风,翱翔在各大洲之间。尼尔森登上船,踏上前往法罗群岛的旅程,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他哥本哈根的家中。西贝柳斯则把‘初雪的香气’写进了两部不朽的晚期交响曲中。”正如小提琴演奏者约翰·达莱所说:“你会在曲子中听见蜻蜓振翅,从非常安静到相当喧闹,如洪水般掠过你的耳朵。这不是童话,而是现实。”作曲家则相应地称赞道:“我对这位年轻的演奏家感到惊讶,他焕发着对最具实验性的音乐的好奇心,是与尼尔森或西贝柳斯一样的好奇心。”今年春天的BBC SO音乐会上,我又见证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世界首演。说实话,不是每部BBC委约的作品都是好作品。这位名叫“Raymond Yiu”的70后作曲家中文名是姚恩豪,最初对他的作品有些期待是因为他的一首钢琴小品曾入选英皇考试曲目,融合了爵士和现代和声,有些印象派和萨蒂的风格。然而,这次首演的四乐章协奏曲,从个人简介到曲目说明,内容上做了不少“文章”。一会儿马思聪、一会儿时代曲、一会儿模仿二胡、一会儿身份认同,一锅乱炖东拼西凑,中国打击乐的音色运用和末乐章的高潮更是称不上音乐性的美化,凑够了30分钟以上。难怪乐队至少换了一半的演奏员来单独演奏它,与开场演奏柯达伊的《加兰塔舞曲》判若两支乐队。好在下半场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那个熟悉的BBC SO又回来了!这场原本由乐团荣誉指挥安德鲁·戴维斯爵士执棒的音乐会临时改为德国指挥家克莱门斯·舒尔特接棒。次日,法籍格鲁吉亚女钢琴家卡蒂娅·布尼亚蒂什维利产后复出,在巴比肯举办独奏会。95分钟连续无间断的演奏是她的最初设计,但无奈被热情的观众打断了好几次(在乐章或作品结束时)。确实!她太有音乐了,而且技术绝佳!我从没听过这样演奏的贝多芬奏鸣曲,风驰电掣般的走句却完全没有匆忙和炫技的感觉。它是整体的,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完全在音乐之内。我感到在这个充满女性魅力的外表下竟然藏着一个看不见的像男性般强悍的体魄,意志力特别坚定。李斯特改编巴赫管风琴的那种教堂洪钟般的音响结构,被她用指触和踏板调配得恰到好处,洞穿灵魂。还有冥想般的安静段落,音色恬静迷人,让人无法有一刻走神的机会。尽管有明文规定,但这次巴比肯的观众情不自禁地大胆拍照和录视频,倒也没有讨厌的“红点点”来戳你。加演了两首之后,美女钢琴家表示要回家抱娃了,观众这才放过她。在我看来,阿格里奇之后,几乎没有这么令人心动的女钢琴家了。2023年岁末,来自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合唱团在音乐总监丹尼尔·海德的带领下全员出动,与来自伦敦北部的克劳奇恩德节日交响合唱团和英国爱乐乐团联合,在巴比肯上演了一台冬季节日音乐会,整个大厅楼下楼上三层观众席座无虚席,台下观众与台上音乐家们共同高唱冬日欢歌、祈福新年。不论是克利伯门教堂的大型管风琴和唱诗班,还是巴比肯大厅从岁首到年终的各类音乐会,都让这座铭刻着战火记忆的伦敦城,以及伦敦人民积极重建战后新生活的样板“城中村”,沉浸在浓厚的音乐艺术气氛之中。音乐让人们在爱中联合!- THE END -
热门文章精选
《音乐周报》2024.10.30目录
她用合唱浇筑歌剧的地基 | 人物
中国团队获11个金奖冠军,第十三届世界合唱比赛新西兰落幕
两位中国青年小号演奏家折桂国际小号大奖
当一个合唱指挥成为“网红”
弦乐参加乐团招考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中国需要更多“贵阳交响乐团”
失传半个世纪,徐悲鸿之女、钢琴家徐芳芳发现并首演江文也的《徐悲鸿的彩墨画》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