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指挥家尼尔森斯率领维也纳爱乐乐团来华巡演。巡演两套曲目分别是带有民族色彩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搭配德沃夏克《第七交响曲》,以及属于德奥正典的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与关系大调上的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我显然更加期待这架欧洲老牌自动马车的第二套曲目,但事实上,第一套曲目一定程度上更加感染我。哪怕是维也纳爱乐,舟车劳顿也会影响发挥。第一套曲目我在北京、广州听了两遍。10月28日北京场的“德七”令人失望,但在11月4日星海音乐厅的“德七”中,尼尔森斯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在这趟紧锣密鼓的行程中已经磨合得亲密无间。在星海音乐厅的那场,这部作品让减肥100斤的尼尔森斯证明了自己实力依旧不凡。他的指挥多数时刻仍是有效的,包括对句法平衡的控制,以及那些因为他指挥出现的“小毛刺”——至少,乐团有一部分人在一部分时间里看着他。维也纳爱乐的声音精确而松软,德沃夏克那些民间韵致在弦乐充满空气感的运弓、管乐灵巧的吐音里展现得淋漓尽致。音乐中有勃拉姆斯式的绵长深厚,乐团默契的配合让人恍惚感觉到一个乐章只有一个乐句。
哪怕是维也纳爱乐,也会有重复的机械感。上半场,“肖九”是尼尔森斯的代表曲目,然而,北京的场次中短笛在第一乐章独奏速度略赶并在经过句碰错音。星海场中音乐中的失误几乎没有了,但反讽感却弱了一些。总体而言,这首作品中快板乐章灵动清晰,慢板乐章巴松的独奏气息充盈,在速度转接处尼尔森斯强调俏皮的语气。另外的大部分时间指挥无为而治,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在他们的演绎下成为精密但运转亢奋的生产线,这某种程度上也是反讽的一部分。哪怕是维也纳爱乐,完美之余也会令人心生不满足。11月5日,绰号“雷龙”的叶菲姆·布朗夫曼对于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诠释在偏于骨感之外仍有俄罗斯学派的影踪。在他的指触下,第一乐章中的悲剧气质在他有些矜持的演奏中显得愈发深沉,第二乐章那超然忘我的E大调段落中,布朗夫曼表现出凝练的控制力,回旋曲式的第三乐章如大象在钢琴上舞蹈。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乐团在尼尔森斯的指挥下如自动驾驶的华贵老爷车。下半场,来到上半场的关系大调,理查·施特劳斯的降E大调作品《英雄的生涯》。乐团的声音干净、清晰而坚定,融合在一起如同一座坚固的堡垒。“英雄”开篇中,八把维也纳圆号雄壮威武,这是乐团“秀实力”的好段落;第二段“英雄的敌人”里,木管乐器的尖锐音色体现了演奏家极高的吐音技巧;“英雄的伴侣”中,小提琴首席优美的声线仿佛把人带到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舞台上;“英雄的战场”上,乐队如齿轮般精密咬合,铜管甚嚣尘上的演绎让人想起这支乐团在约翰·威廉姆斯电影音乐中的演奏;“英雄的功德圆满”与“英雄的荣休与功德圆满”中,乐团出色的平衡表现出他们至高的乐队修养。和柏林爱乐乐团上海的现场相比较平衡要好一些,乐团的自动化甚至让他们能自我调配出良好的平衡,但音乐中同样缺乏感人的一面,有些“班味”。而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乐团常态,在欧洲听他们的现场会更好一些。而不感人就一定不好吗?这是一个见仁见智、很难触碰的话题,说了这么多“哪怕”,一定会有人说这是鸡蛋里挑骨头。确实,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欣赏到了音响的本质美。弦乐织出的旋律如绫罗绸缎般丝滑而富线条感,木管的灵动如同耀眼的珠宝,暗淡但有着金属光泽的铜管让我想到看过的奥地利宫廷中的金银器,打击乐尽管音量克制,但声音的那种敦实在乐队中毫不逊色。这种美尽管不能打动我,但足以震撼我。而对于尼尔森斯,为减肥而作出的努力希望是他在力图摆脱不良生活状态,励精图治。希望他能重返“青年杨松斯”时刻。维也纳爱乐给人带来的一定程度上是保守主义之美。维也纳的声音好像被奥地利小心地守护起来,无论是演奏的维也纳乐器还是那些约定俗成的演奏法。保守主义大本营维也纳的音乐创作与表演都十分注重保存传统,这也使他们在“全球化”的今天仍能保留有辨识度的声音。
- THE END -
热门文章精选
《音乐周报》2025年纸质报纸+电子刊同步开启订阅!
《音乐周报》2024.11.13目录
16岁!中国选手魏中华夺冠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
她用合唱浇筑歌剧的地基 | 人物
两位中国青年小号演奏家折桂国际小号大奖
当一个合唱指挥成为“网红”
弦乐参加乐团招考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中国需要更多“贵阳交响乐团”
失传半个世纪,徐悲鸿之女、钢琴家徐芳芳发现并首演江文也的《徐悲鸿的彩墨画》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