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器乐教学中,面对市面上众多的教材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在我看来,选择教材需因人而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当下需要训练的重点以及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选择不一样的教材。对于教师来说,多了解一些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开阔视野,尽量避免几本书教一辈子的情况,哪怕是经典教材也需要不断研究其教法并灵活运用,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时俱进,教学过程也更加愉快。一本为初学者编订的教材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初学者。例如,面对两位初学者,其中一位有一定的音乐欣赏基础,比如会唱许多的歌曲和童谣;而另一位没听过太多音乐,也不喜欢唱歌。那么选用的教材一定是不一样的。前者使用得津津有味的教材,后者用起来可能完全无感。再例如:有的小朋友学琴的时候已经7岁了,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那么给他使用的教材和一位4岁启蒙的孩子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在小提琴教学中,当学生学会持琴握弓和基本发音方法之后,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的教材也会有所不同。如果孩子可以适应稍微严格和细致的基本功训练,就可以偏重于此,把发音基础打得更扎实一些。但是对于暂时无法接受细致训练、不太有耐心和自律能力的小朋友,大量的基础练习只能让他们感觉很痛苦,应给他们使用节奏变化比较多,旋律好听的教材搭一搭架子,等到孩子心智成熟一些再补充基本训练,效果也很好。教琴育人是十分考验教师灵活性和动脑能力的。在教学中,我也遇到过许多没有教学重点、不成系统的教学方式。比如,把某一本教材布置给孩子拉,拉了一段时间因为要考级、比赛停掉了,比赛完又换了其他教材拉,前面的教材就从此“烂尾”了。孩子手上有一大堆教材,每一本都浅尝辄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脉络。这样也会导致孩子和家长都很迷茫,感觉被教师带到了一片海域的中央,四面八方都是问题,不知道自己处于哪个阶段,下面该如何学。教师如果想许多本不同的教材同时使用,要明确这些教材是围绕训练什么问题在使用,教材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最好和学生、家长做一个清楚的分析。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最好选择一个重点来突破,更容易让双方看到进步。例如,同样是训练换把,几乎所有的初中级练习曲都有训练换把的作品。为什么当下这一首最适合孩子,这一首的特点是什么,除了主要训练换把,还训练了其他什么附加内容。这些都需要教师思考清楚,跟学生解释清楚。教学中,我也看到许多学生来面试时直接摆出舍夫契克的换把练习,说“老师说我换把不好,让我练这个”。但是学生是否适合舍夫契克,前面的预备练习做好了没有,能不能理解作者编写的思维,喜不喜欢拉这个教材来作为每天的练习……这些因素如果不考虑的话,仅仅是把作业布置下去,可能效果不会太好。选择教材如同开药方,要根据对方每一次复诊情况判断下一步的开药方向。一服药用多久能起效,什么时候该换方子,什么时候该果断停药,考验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判断力。教师需要打破自己从前学习的惯性,不断开拓思维,积极吸收新知识,多了解各种教学体系的教材,包括一些近年来出版和引进的教材。在掌握了大量的教材积累后,再去做选择,就可以根据教学的目的判断、选择目前最适合学生的训练。例如,我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低龄、非专业学琴的孩子,作品的可听性对于他们保持兴趣至关重要。所以哪怕是练习曲和手指练习、弓法练习,这些较为枯燥的训练材料,我也会选择其中相对好听的,能培养孩子乐感的教材。再比如,我很重视学生合奏的能力,在教材选择时,也会着意选择有二重奏版本的作品,并宁可花时间让学生把第二声部也练习了,让学生从节奏、结构和伴奏织体上更全面地去了解这部作品。如果家里有家长或亲属能弹钢琴,我就会选择一些可以和亲朋好友合奏的作品给孩子练习,练好了就可以尝试合奏,大家都很喜欢且有积极性。总之,教师如果有着清晰的教学目的,就会知道在教学中需要什么、缺乏什么、需要补齐什么。- THE END -
热门文章精选
《音乐周报》2025年纸质报纸+电子刊同步开启订阅!
《音乐周报》2024.11.13目录
16岁!中国选手魏中华夺冠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
她用合唱浇筑歌剧的地基 | 人物
两位中国青年小号演奏家折桂国际小号大奖
当一个合唱指挥成为“网红”
弦乐参加乐团招考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中国需要更多“贵阳交响乐团”
失传半个世纪,徐悲鸿之女、钢琴家徐芳芳发现并首演江文也的《徐悲鸿的彩墨画》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