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亦平:家风传承,薪火不息 | 人物

教育   2024-11-10 14:31   北京  

文 |  王丹丹


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园里,学生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钱奶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钱亦平,背着装满乐谱和课件的大书包,胸前斜挎着装有宝贝课件U盘的小包,匆匆穿梭于教学楼之间。路过的同学亲切地向她打招呼,她也一一热情回应。


执教42年,钱亦平始终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而做一名人民教师,仿佛是印刻在钱家血脉中的基因——钱家三代涌现出七位教师,2021年入选上海市及教育部首批“教育世家”。良好的家风也在她身上得到延续:她是执着讲台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家,是目光独到的学科建设引领者,更是众人眼中乐善好施的道德楷模。



家风滋养

教育世家薪火传承


钱亦平与父亲钱仁康

钱亦平194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钱氏家族,是吴越国王钱镠的后人。她的父亲钱仁康是中国音乐学术界泰斗,知识广博,著作等身,人称“音乐活字典”,一生安于清贫,淡泊名利,专心从事音乐理论研究。严谨扎实、重教研学的教育家风,在钱仁康的子孙辈中得以传承延续。钱仁康的9个子女皆受过高等教育,分别在音乐、物理和化学等领域卓有建树。长子钱伯初是兰州大学教授,知名量子物理学家,全国第一届教学名师,留任北京大学后,1957年响应国家支援西北教育的号召,余生扎根甘肃兰州;长女钱乐知是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附中钢琴基础教研室主任;二女儿钱秋宇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化学元素原子量标度确定方面的专家;钱仁康的孙辈中亦有几位资深从教者,有中学校长,也有大学系主任……在三尺讲台耐心守望,为学生答疑解惑,笃行身教,既是钱家成员职业的不二选择,更是神圣的责任和使命。


钱亦平还从夫家获得了红色家风的滋养。她的公公王德,出生贫苦,20岁入党,在福建开展农民运动,1930年领导“厦门破狱”斗争取得胜利,1938年前往延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和广东省委书记,在革命斗争中度过一生。对党和国家忠贞不渝、信仰坚定、严守纪律、清正廉洁,是他与家人皆遵循的家庭规训。


在钱亦平看来,所谓家风,并非嘴上说说的话,而是如血缘般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和为人之道、处世作风。就像汤里的盐,不显眼却微妙地改变着一个家庭的味道。先辈的行事和为人,彰显了优秀家庭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钱亦平作出示范,令她在事业和处世方面崇德向善,锲而不舍。



躬耕教坛

锻造音乐基础“金课”


上世纪80年代,钱亦平在上音授课

1982年,钱亦平从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留校,接承父亲的衣钵继续为学生教授“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课程,持续近40年。


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在音乐学院是一门较为独特的学科,它在极其广阔的音乐作品现象中,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和视角,关注构建起音乐作品的材料与形式间的关系、音乐主题陈述方式及推进的内在逻辑、音乐要素相组织协调而产生的结构力,以及在结构呈现进程中与音乐性格塑造、情感激发及意义表达等多种问题。这不仅需要教师进行“建模”的类型化归纳,而且与聆听感知的心理学体验紧密相连,展现出理性与感性并行、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平衡的特点。除了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课程,她还承担了如夜大、专升本、助教进修班、研究生课程班等不同层级的课程,足迹自北至南,为全国各地求学若渴的学生们传授专业知识。


1990年至1991年,钱亦平赴苏联莫斯科进修学习,师从当代音乐分析名家瓦伦金娜·尼古拉耶夫娜·赫洛波娃。其间,她不仅将苏俄音乐分析体系的成就进行了梳理,还对国内音乐结构分析的现状进行总结反思,开阔了学术视野,获得了音乐分析着眼点的重要启示。回国后,她全身心投入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中,在繁忙的行政工作间隙进行音乐作品系统分析研究,将欧洲音乐史中的经典作品逐乐章分析,如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人的交响曲和奏鸣曲,肖邦的几乎所有钢琴独奏作品等。丰富的分析实践充实了她的课堂教学,每年更新的教学分析内容,作品个案研究与音乐分析理论的结合讲授,融入大量音乐分析国际前沿信息的教学,再加上她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使得她的课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和认可。21世纪初,钱亦平的“音乐作品分析”课程被评为上海市首批百门精品课程之一,她与父亲合作的近百万字的“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音乐作品分析教程》获得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她独立编著的《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上下册)获得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1994年,钱亦平为其导师赫洛波娃访华讲学做翻译

钱亦平天生乐观,经常忘记自己曾患重病,还幽默地表示亲身感受到了精神力量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巨大作用,工作起来便将生病之事抛于脑后。2000年,钱亦平罹患乳腺癌,在手术后的恢复期创设了面向研究生的“大型复杂曲式研究”课程。它是本科“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课程的有效拓展,以对于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自由曲式及混合曲式的复杂化问题为对象进行分类论述,理论阐述与曲例分析结合,引导学生深入音乐文本,通过音乐修辞和情感戏剧内涵分析,掌握音乐作品创作的本质真谛,为音乐艺术价值的评判提供依据,建立音乐艺术审美的理论系统。这门课开设以来,又一次成为上海音乐学院的“网红金课”,吸引了音乐学、作曲、音乐表演、音乐科技和艺术管理各专业学生选课学习。


2021年研究生课程“大型复杂曲式研究”结业时,选课学生与钱亦平教授合影  孙斐然/摄

执教42年来,钱亦平始终以开放的心态鼓励学生们自由探索学术兴趣,勇敢面对学术研究的挑战。在学生们写作遇到障碍时,她总是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即便在住院期间,她仍旧坚持指导研究生修改毕业论文。“我必须对他们负责”,提及自己的硕博学生时,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迄今,钱亦平已培养研究生70多人,包括博士26人,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担当音乐艺术各级院校的中坚力量,其中不乏院校长和系主任。

钱亦平指导博士研究生

通过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教材编著,钱亦平践行了音乐分析课程的体系化建设和知识自主创新,锻造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基础课程无可争议的“金课”。一代代学生都表示,从钱老师的音乐作品分析课中受益匪浅,学会了运用特定的分析技法和宽阔的分析视野来面对多样化的音乐作品,获得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运筹帷幄

引领音乐学科建设



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分析”学科带头人,钱亦平对于国内高阶音乐分析学科的建设理念和目标有着清晰的思路,她认为“音乐分析作为学科,其任务是研究作品总的结构逻辑,研究音乐曲式的历史类型,研究作品与音乐史体裁、风格发展的联系,以及研究作品的揭示方法以及分析研究的方法和体裁本身”(钱亦平:《音乐分析的历史观察点》),她身体力行,引领了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方面,钱亦平聚焦曲式结构与音乐形式的关系,拓展曲式结构研究的历史广度,从传统曲式学关注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历史时期,向前推进至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同时深入20世纪以来现当代音乐的研究,这恰是国内音乐分析的两个薄弱领域,具有极高的挑战性。她的学术论文《从〈愤怒的日子〉看中世纪的词乐结构》考察了最具代表性的中世纪继叙咏“愤怒的日子”的历史溯源、词曲作者、歌词与旋律的关系,提出“中世纪的音乐结构是以诗序为基础的词乐结构”的结论;《20世纪下半叶音乐语言特点及结构类型》一文以宏大的篇幅,在分析了50多部现代作品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1945年以来音乐语言的表现特点、音乐结构思维及结构类型、音乐构建的参数,极大推动了对现当代音乐作品的分析研究,完善了对20世纪音乐结构分析的理论建设,该文获得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


音乐体裁与音乐曲式都是音乐形式的显性体现,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度。2003年,钱亦平和女儿联手编撰出版专著《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2017年又出版修订版,著作系统论述了欧洲音乐史自中世纪以来的近150种音乐体裁,涉及历史考释、个案分析与价值评判,是一部“探讨音乐体裁的‘百科全书’”(陈鸿铎),“将我国音乐体裁的研究大大往前推进了一步,具有重要意义”(王旭青)。近十年,她带领研究团队完成了《曲式发展史纲要》著作的撰写,其研究重点恰是具有极高挑战性的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以及20世纪的曲式结构,该著作即将付梓。


学科建设管理方面,钱亦平是一位出色的高校行政干部。就任音乐学系主任期间,她团结全系教师,虚心听取大家意见,共同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加强论文写作课程的建设,制定论文课的写作规范。当时音乐学系的知名教授陈应时、陈聆群、刘国杰、沈旋、黄白、黄允箴等都一对一亲自指导本科学生论文,大大提高了学生论文质量。以她为首的音乐分析教研室,开辟了以音乐结构、体裁与风格主导音乐分析的路径,形成了上音音乐学分析的特色。她带领全系教师撰写学科建设申报书,于1996年成功获评上海市重点学科,实现了上海音乐学院重点学科零的突破,为音乐学系在10年后升格为国家重点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钱亦平不顾仍在癌症术后危险期内的身体状况,欣然答应学院领导创建艺术管理系的请求,亲自去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调研,规划构建课程体系,招聘专业教师,筹划组织艺术管理实务,支持建立学生社团,树立起上音艺术管理系的学科旗帜。


胸怀天下

乐为社会公益事业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为师、为人,她秉持勤勉谨慎的原则,兢兢业业、事必躬亲的行事作风,始终虚怀若谷、善良仁爱、真诚待人,在上海音乐学院有口皆碑。留学归国后的30多年里,她每年给她的苏联导师赫洛波娃寄礼物,逢年过节探望系里退休老教师,对老教师的父母儿女皆关心到位,为他们排忧解难,很多老教师视她为知己;她长期资助学院音研所的一位独居老教授每年几千元,直至对方去世。她以父母之心对待学生,不仅指导学生学习,更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经常自掏腰包慰问献血的学生,有的学生在她的牵线下喜结连理,有的学生因她的推荐得以顺利踏上工作岗位,也有学生在她的帮助下解了燃眉之急,几乎每位学生都渴望在课余和钱老师谈谈心……真正是学生的“大先生”,受到学生的爱戴,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为“钱妈妈”或“钱奶奶”。


钱亦平热心公益,视推广社会音乐美育教育为己任,上世纪90年代受邀为上海老干部大学的离退休干部上音乐欣赏课,将近十年,不计报酬。退休后,她又自告奋勇在社区办起老年钢琴班,义务教授社区的老年人弹奏钢琴,使得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班级里年龄最大的老人已有94岁,钱亦平耐心地手把手进行指导,允许学员们根据兴趣自选曲目练习。每年小区举行钢琴演奏汇报会时,她也会现场演奏,钢琴班的老人们和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位老人提到,家中的钢琴盖总是敞开的,而另一位说,在家里他不得不和老伴争抢着弹琴,老年学员们对钱亦平带来的学习欢乐和精湛的琴艺深表感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音乐领域取得如此成就、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简单平淡的钱亦平,至今仍在继续她的公益钢琴班教学事业。她以乐于助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社区奏响最悠扬的钢琴曲,传递着最温暖动人的白发师生情。


2019年,钱亦平教授社区老年人弹钢琴

面对处于困境的人,她引领全家伸出援手、慷慨解囊,将这份仁爱之心传承给后代。2006年,钱亦平和女儿共同设立奖助学金,向云南的贫困学生捐款助学。此后,她通过上海福美基金会长期向贫困山区学生提供助学款项,2013年以来,每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筑梦音乐、爱心助学”专项上资助多位贫困学生,疫情期间又向学校捐物捐款2万元……心系他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是钱亦平承继自家族的价值观实践,更是她作为一位党员干部的担当和格局。


钱亦平曾获上海徐汇区道德模范、上海市文明家庭,上海音协德艺双馨艺术家、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百位优秀女教师等名誉称号,这些称号仅仅是她投身教育事业、修身正己种种行为的缩影。对她来说,一辈子都为他人着想、为人民服务,把良好家风传承、发扬光大,才是最有意义的。


- THE END - 

↓ 点击图片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欢迎扫码管理员微信
↓ 加入音乐周报乐迷群 

 热门文章精选 


《音乐周报》2024.11.6目录


她用合唱浇筑歌剧的地基 | 人物


中国团队获11个金奖冠军,第十三届世界合唱比赛新西兰落幕


两位中国青年小号演奏家折桂国际小号大奖


当一个合唱指挥成为“网红”


弦乐参加乐团招考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中国需要更多“贵阳交响乐团”


失传半个世纪,徐悲鸿之女、钢琴家徐芳芳发现并首演江文也的《徐悲鸿的彩墨画》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音乐周报
有音乐的地方,就有《音乐周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