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钢琴变成“自动挡”,我们能否独善其身?| 争鸣

教育   2024-11-07 14:37   北京  


文 | 龙海豪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无人自动技术在多个领域引发就业矛盾。就在身边人还在讨论无人自动驾驶网约车是否真的会取代网约车司机时,我的一位钢琴专业的朋友意外成为一场“人机大战”的主角——商演甲方以自动演奏钢琴取代了她的真人演奏。至此我才意识到,原来以“电”为动力的无人自动技术正悄无声息地侵略着钢琴商业演出。正如波兹曼在其名著《童年的消逝》中引用伊尼斯的话语:“传播技术的变化无一例外地产生了三种结果——他们改变了人的兴趣结构(人们所考虑的事情)、符号的类型(人用以思考的工具),以及社区的本质(思想起源的地方)。”今天,电力技术也正改变着音乐行业,不仅是商演,如指挥、作曲等领域也遭遇着相同的情况。


实际上,早在一百多年前,自动演奏钢琴就已在欧洲出现。在机械工业时代,这项技术主要依靠风为动力,通过纸卷上的孔洞来控制钢琴的演奏。但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自动演奏钢琴往往音色干涩、杂音较多,并且纸卷的用量大、价格昂贵。进入电子革命时代,对电的运用成为了这项技术的绝对主力:电磁铁、电驱动板和配套的软件系统可以轻松实现自动演奏。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控制击打琴弦的力度和踏板的使用,更使其具备了还原钢琴家的弹奏力度和强弱处理的本领。这样通过电力还原演奏的方式,与播放器播放录制好的“罐头音乐”是完全不一样的听觉感受。因为它带给你的是现场的、真实的原声钢琴音色。


从最初的机械纸卷到现代的电子控制系统,自动演奏钢琴不仅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便利,也为音乐的创作和传播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而一项技术的发展往往会超出创造者发明它的初衷。显然,如今的无人自动技术为从事商演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挑战。


毫无疑问,钢琴这个机械工业时代的产物正受到来自电的挑战。钢琴所发出的音是“直音”,音与音是呈阶梯式的。无需人为控制按出的音需要“滑到哪,推到哪,揉到哪”。这一点与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极大不同,中国的音是“腔音”,是带弯的音,往往演奏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来把握音所表现的度,有着更多主观因素的介入。因此钢琴才会首当其冲地受到来自自动化技术的挑战。作为商业用途,只需要有一台带有自动演奏系统的钢琴就能在千里之外听到演奏家们的“原声”钢琴表演,还能随时切换自己想听的曲子,那么用租一台钢琴的费用取代请商演人员的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电子时代的先师、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类的感知方式和社会结构,“它(电)把我们带入一个同时性和瞬时性的世界”。媒介环境学派代表人物波兹曼继续说道:“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经历过的。”如果无人自动技术真的大规模入侵钢琴商演,我们的演出人员只能坐以待毙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要尝试打破第四面墙。无论是戏曲、影视还是古典音乐会等表演艺术,都存在着这么一道看不见的第四面墙,演员需要做到在虚幻的第四面墙内进行真正的“生活”。但在今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舞台表演选择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进行互动。例如影视作品《死侍》的主角,时常出其不意地与屏幕前的观众来上一段对话,运用打破第四面墙的思维,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这样与观众的互动在面对自动演奏钢琴冲击商演时就显得格外重要,无人自动演奏系统脱离了人,还无法做到表演时与观众实时互动。


其次,要有超越谱例的意识。印刷术使五线谱中的速度、力度等各类符号得到了严格而广泛的使用,五线谱的传播推动了音乐教育的标准化,同时也束缚了个性化发展。如果要在能够复刻谱例符号的自动演奏技术面前有其他的优势,就需要有超越谱例符号的意识,给观众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这些都是目前的自动演奏技术无法做到的。


最后,要有接纳、共生的心态。自动演奏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自动记录弹奏者本人在弹奏时每一个音符的力度和速度,并通过电机还原。因为它是在你的钢琴上实时地原声再现,所以我们在练习时可以使用这一技术来帮助我们记录弹奏出的音乐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并据此加以改善。另外,对于一些喜欢即兴创作的人而言,自动记录的功能可以在你疏忽或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轻松便捷地帮助你记录一些灵光乍现。


自动技术的发展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冲击着旧的市场,使人们需要面对全新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它的出现倒逼着市场拿出更优质和更个性化的服务来面对受众。目前来看,该技术并非只出现在钢琴上。例如吉他这一老牌乐器也出现了“自动挡”和弦等功能。所幸吉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即“solo”(独奏)乐器,因此这一新功能也只能影响部分使用简易和弦伴奏的人员。相反,这样“一键”和弦的方式,却使许多原本因为技术原因放弃音乐的普通人,也能自弹自唱地享受音乐的乐趣了。电子革命来势汹汹,并将持续影响今后的社会结构,我们真的还能独善其身吗?



- THE END - 

↓ 点击图片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欢迎扫码管理员微信
↓ 加入音乐周报乐迷群 

 热门文章精选 


《音乐周报》2024.11.6目录


她用合唱浇筑歌剧的地基 | 人物


中国团队获11个金奖冠军,第十三届世界合唱比赛新西兰落幕


两位中国青年小号演奏家折桂国际小号大奖


当一个合唱指挥成为“网红”


弦乐参加乐团招考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中国需要更多“贵阳交响乐团”


失传半个世纪,徐悲鸿之女、钢琴家徐芳芳发现并首演江文也的《徐悲鸿的彩墨画》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音乐周报
有音乐的地方,就有《音乐周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