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写了一篇关于信息学奥赛要不要让孩子参加的文章,果然得罪了不少人。留言的就有教信息学的老师,我反对信息学的观点肯定是断人财路了。
我的基本逻辑是:现在小学生卷CSP-J/S的竞争环境,是不健康的。
因为CSP-J/S本是设计给高中生的NOIP前序赛事,无论是难度还是知识点,都不是正常小学生能够完全消化的。但升学倒逼着当代小学生就开始冲击CSP-J/S的奖项绝,大多数普通小学生,只能囫囵吞枣地记忆一大堆数据结构、算法等内容。
本来当前的信息学奥数竞争就极其残酷,小学生要和中学生同台竞技争取省级奖项。拿奖概率很低,而拿不到奖的信息学竞赛小学选手们,学到的这些知识基本是一无用处。
信息学竞赛本身肯定不是一件坏东西,只是绝大多数被“升学”这个目标诱骗进坑的小学生既耗费了精神和时间,又享受不到其好处。
但这里面有2个例外,第一是有兴趣的中学生完全可以学,第二是极有天赋的小学生也可以学。这里说的天赋,具体来说是抽象能力、钻研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检验方法也简单,三年级之前奥数在同龄人中处于顶尖水平,四五年级可以试试信息学。
顺着这个逻辑,今天跟大家再聊聊科创赛事这个赛道,适合怎么样的孩子。
先简单讲讲科创赛事是什么。小初阶段的白名单赛事,因为禁止了学科类,偏理的只剩下科技类赛事。科技类中又分为科技创新发明、机器人、信息学(纯编程)三大类,和无人机等小众分类。
科技创新发明赛事(后面简称科创赛事),主要是以研究、发明、程序、创新作品等成果参加的。这类比赛最大的特点是并非标准化考试,也并非对抗竞速等,而是评选为主。
第一个说一下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这类比赛的含金量如何?
答案很简单,有的含金量高,有的含金量不高;竞争大难得奖的高,竞争小容易等奖的就不高。听上去是一句废话,但各类竞赛的情况基本上都是如此。
从整个科创类赛事来看,大部分高中在特长生招生中,把它和信息学奥赛的CSP-J/S放在同等地位,都属于优先考虑的类比。但具体到不同的赛事,则是有所差异。
信息学的竞赛较少,其中也就只有CSP-J/S的含金量最高,其余如蓝桥杯等都不高。科创赛中,如青创赛的含金量就比较高,也有很多比赛含金量并不高。
但是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含金量以外的事。很多家长觉得搞科创赛事,不就是为了拿奖吗?拿奖不就是冲着含金量去,帮助孩子升学吗?我认为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无论什么比赛,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含金量高的比赛竞争也激烈,靠着比赛对升学有直接帮助的,一定是少数。无论参加信息学、科技赛、机器人还是学科类都是如此,没什么捷径,也没什么信息差可言。
但是不同的项目,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和长远发展提升是不一样的。对于占绝大多数的普娃来说,参赛拿奖固然是开心的事,但真正有价值的,还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提升。因为竞赛保送、特长生什么的大概率是指不上的,但每个孩子都要中高考、都要走入社会,认知层次高的家长都是从这些方面入手帮助孩子的。
接下来聊聊第二个问题:科创赛是不是都是拼资源获奖的,水很深,一般人参加不了?
有这种刻板印象的家长很多,这也正常,因为之前有的科创赛部分地区分赛出过一些丑闻。但是最近珊姐参加过好几个不同的科创赛,我还有点发言权,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我的感受。
首先,部分赛事出现少量的拼爹拼关系的情况,也许是有的。越是含金量高的比赛,想歪脑筋的人就越多。这就跟全国最权威的学科类竞赛——高中数学联赛,或者今年的CSP赛,都曾经爆过泄题丑闻一样。
但这只是占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比赛,正如珊姐参加的NOC比赛,还远不到需要拼爹的程度,我们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参赛选手之一,凭珊姐自己的作品和表现拿到国家级一等奖。
同时,如果参赛选手能够有能够辅导孩子做科创项目的家长或者外部团队,那帮助肯定也是巨大的(后面我会提到,珊姐参加科创赛都做了哪些准备)。而我作为一个在顶级学府读过大学的父亲,自然能够更好地指导她怎样写研究报告、怎样做答辩。
而比我更有优势的家长也很多,例如大学教授、科研专家等等。但相反,普通家长如果能够好的辅导机构、辅导老师,也能补上这个差距。就像学奥数一样,珊姐有我这个奥数专家爸爸,但她的奥数并不是学得最好的。只要想学,总是有办法,而不是爹妈不会就学不到。
参加科创赛事的门槛绝不是拼关系评奖,也不是搞科研的爹妈,而是科创研究这个领域本身。搞研究发明本身就是一个职业,是有专业性的,而且是大部分成年人也从未接触过的。高级别的获奖作品体现出的专业性,说明孩子在这方面投入了、钻研了、收获了。但普通孩子只要学习得法,也一样可以参与,可以收获。
那科创赛到底应该怎么学、该不该学?下面就跟大家展开聊一下。
先说珊姐经历的科创赛分哪些阶段。
第一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珊姐做的是工程类的发明创新,那么机械结构、程序编写、硬件连接与控制(自动化)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科创赛需要用到的知识除了前面积累,可能还包括理化生医地等学科知识。
当然,这里说的每一个词,展开了都是几十上百课时学习的内容。虽说小学生学不了什么特别深奥的内容,但学得越多,作品中展现的水平也就越高,获奖几率肯定是越大的。当然,一个作品用不到这里所有的领域,可能都是用到其中两三个的结合。
但是,这些知识的特点是,小学校内都学不到。有一部分是初高中能接触的内容,有一些甚至是大学的选修课程。孩子可以通过课外书、学校兴趣小组学到一部分,但实际上,你懂的,如果没有专业的培训,拿出来的作品与“专业人士”相比,就会显得十分幼稚。
珊姐是个杂家,机器人搭建、编程、理化科学,分别在不同的课程上进行学习,这些交叉经历对于她来说肯定是有意义的。
第二是题目确定。写论文需要定选题,做发明需要找创意,都是相当困难的一步,读过研究生的都懂。
之前有的科创赛事获奖项目研究什么癌症靶点了,拿出去被网友喷的够呛,一看就是捡人家博士做的课题。不说以前这种是真的假的,现在就算是真的也当假的审。大型赛事的评审环节还是很严的,项目是不是真的自己做,评委绝对审的出来。
珊姐做的项目就是基于她在校内科学课上养蚕的经历,解决方案全部在机器人和智能硬件课程里能够学得到,这样的选题就安全又出彩。当然,定下这个题目也是耗费了她不少心力,否了很多个题目才定出来的。
第三步是创作作品。这部分工作当然离不开前面说的基础知识,但专业人士的指导也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写论文还是搞发明,靠小学生自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家长自己就是专业的当然可以辅导孩子,如果没有这个能力,能找到合适的辅导机构很重要。
市面上这类辅导服务从几千到几万不等,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各不相同。很多家长吐槽科创赛烧钱,其实说的就是烧在这里。珊姐是在小河狸的系统课报名后免费送的辅导,之前说过,这里就不赘述了。说实话,如果非要几万块才能参加的比赛,我也掏不起,也觉得没有必要。
第四步是形成项目材料。参赛并不是光捧着作品去的,都是按要求形成文字报告、PPT、视频等资料去参赛,只有少数决赛是现场带作品参加,但项目材料也必不可少。
这一部分,孩子自己出点力,辅导老师可以出点力,家长可以出点力,AI还可以出点力。
第五步是项目答辩,这是权威比赛基本上必不可少的一步。
前面也说了,其他的环节,有资源、有辅导,可以由家长帮忙做一些,答辩环节则是实打实需要孩子自己去努力完成的。对于一些太假、孩子参与太少的项目,答辩环节可能就会被否。
珊姐参加的比赛,省赛的答辩是录视频上传,决赛是老师线上直播答辩。为珊姐对项目的整个背景非常熟悉,所以答辩也十分顺利。
说完这些,我们再来捋一下科创比赛到底对孩子来说收获是什么。
科创比赛作为一个课外的赛事,当然说不上必须参加。从含金量来说,科创赛事获奖可以帮助孩子在升学方面锦上添花,但绝不是雪中送炭。
所以,我认为科创赛事适合在课内学有余力,同时在综合素养方面有所追求的孩子。
一方面,备赛过程中可以学到一些有价值的知识。无论是学习物化生等初中的学科知识,还是编程、机械等理科综合素养的内容,都是很有益的内容。理科综合素养,也是我一直在强调的一个概念。
另一方面,打科创比赛还可以学习一些研究、发明、撰写报告的方法论和逻辑体系。最近珊姐在参加的另一个白名单赛事,不仅要求写研究报告,还需要写查重查新报告。这些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研究生阶段才会用到的内容,现在小学生都可以提前接触了。
上面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小学生能学进去,并且能够对ta长远带来帮助的实用技能。这比具体某一个标准化考试考级要有意义的多,因为大部分的考级内容除了专业人士能用得到以外,大部分其他人是用不到的。
而科创赛最大的坑,就在于他的大部分内容都不是必须由孩子现场参与的。说白了就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假手于人。
我并不是说这样带来的赛制带来的公平问题。在我看来,既然这些赛事的奖项大部分只是锦上添花,那么别人是不是会在这里作弊,我根本不关心。
最大的风险其实是在于家长会不自觉的给孩子过度包办。给孩子辛辛苦苦报的这些比赛,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其实最大的目的还是让孩子学习成长。
如果孩子参与很少,即便拿到了奖,那才真的是人财两空。
说直白点,如果现在真有一个机会让你直接交几万块钱,可以给孩子得一个某某某奖,中间过程都不需要参与。你能够抵制得住这个诱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