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们对珊姐的学习状态是越来越挠头。
这几年,我笔耕不辍,文章没少写,但育儿经验是越写越少了。因为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就一天天自卑。
当然,我不是说珊姐不好。抛开事实不谈,我觉得她是个很棒的小姑娘。健康、独立、有主见、有创意。只是说,她的优点,不能说和我们的悉心栽培毫无关系,只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
有时候我想想,产生这种想法,可能正是由于达克效应——在育儿这件事上,我刚从“愚昧山峰”快速地往下掉落,还不知道我的“绝望之谷”在哪里。
对最近有读者想我总结一下珊姐的数学成长之路,我很想满足大家的要求,但每次坐在电脑前面想要开始写,又觉得无从写起。
我忍不住反思,珊姐从小玩的数学桌游、数学玩具,对她现在的数学成绩有帮助吗,有多大帮助?从小给她看的数学绘本,内容早已忘光了,有留下什么作用吗?给她先后上过那么多数学课,钱花了不少,但哪些对她现在的数学水平有最大的帮助呢?
还有,我知道的其他数学天牛娃,他们做了哪些我没做到的事,他们又节省了哪些我浪费的时间和金钱呢?牛娃们从小就能够主动学数学、专注刷题目,珊姐却要跟我讨价还价,我的错误出在了哪里呢?
我一边被珊姐的表现打击得信心全无,一边苦苦思考到底有什么经验能够用在小鱼妹妹身上、能够分享给大家,想得我是辗转反侧抓耳挠腮。我把这个问题抛给珊妈,珊妈也是毫无头绪。
可能因为每次写文章都是在晚上睡觉前,而这正是和珊姐“拼杀”了一整晚,互相被对方折腾到精疲力尽的时候,所以满脑子都是女儿如何学渣、自己如何失败的场景。
冷静下来想想,其实在珊姐的成长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我们做对了的事,值得借鉴一下的。
第一个是上课的专注度。
珊姐从小到大,上的各种线下课、线上课、视频课,数不胜数。从幼儿园开始,同一时间报读的各种课程至少有4、5门(不全是学科类)。从小班开始半个小时,到现在最长连续3小时,珊姐在各种课堂的专注力是越来越久。
期间最大的好处就是疫情网课期间,恰好一年级的她,在同龄人需要家长陪同还会满屋子乱跑的时候,她就已经能够自己在家根据老师安排把课看完、把作业做完、自己提交后再跟同学们在QQ群灌水。
后来到了三年级,我们给她安排的线上线下课参半。线下课自然是丢在课室我们就离开了,线上课则是她关起门来自己上。也就是说,不管上什么课,她都是独立完成。
效果嘛,目前看来还不错。不是说上课完全不走神,而是明明看到她开小差了,但老师讲的内容还是听了个七七八八。这一点是我们从老师那里听来,以及从课堂测验的成绩看出来的。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包括在学校,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些课程上课完全不听,被老师投诉了好多次。但到了三年级,她似乎和老师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就是对于不想听的课程,她做她自己的小手工,不干扰其他同学和课堂秩序。
总的来说,珊姐在这么高强度的课外课程安排下,找到了她自己的听课模式和上课节奏,这一点让我比较佩服。要知道,她目前报的所有课外班,都是她自己要求学的。包括几个奥数课程,我想给她减一个她自己都不同意。
如果说经验嘛,主要有2个。第一个是从小培养、循序渐进。珊姐幼儿园上过豌豆思维、编程猫、画啦啦等,大多是0.5-1小时一节;小学开始上豌豆口才、小河狸、赛先生,开始增加到1-1.5小时一节;再上sparkmath、学而思数学,增加到2-3小时一节。可以说,这种上课的专注力完全是靠一节节课堆出来的。
第二个是一直让她自己选课,喜欢才上,不喜欢马上退。因为把选择权交到她手里,所以她也就更有决心坚持下来。更重要的是,我们一直把上这些课外班作为给她的福利。这些课程每节多少钱,我们都开诚布公地跟她说。倒不是要“没苦硬吃”,更不是要增加她上课的心理负担,只是坦诚地跟她解释清楚,不想上就省一笔钱,绝对不会逼着她去。
正是因为营造了这么一种学习上课是奖励的氛围,现在连小鱼妹妹都开始高高兴兴地报班上课了。今年准备上小班的她,终于等到了她自己可以上的课外班。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妹妹可兴奋了,每次还没上课的当天就嘴里念叨,上课的时候坐得端端正正的。
第二点是对学习的高标准追求。
珊姐就读于老牌公立学校,这类学校的优点是活动丰富,素质教育能力强,但我觉得比较缺乏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风气。具体来说,就是校内学习完全不“卷”,老师不鼓励、同学们明面上也不追求学习成绩。
小学成绩高低本身并不重要,但对成绩高低在不在意还是很重要的。小学考试考个7、80分,没什么太大关系的,加把劲一个月就补上来了。但如果考7、80分,孩子自己不以为意(因为似乎老师和同学都不在意),那就很麻烦。
在这方面,珊姐表现得很积极。还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虽然严格执行“双减”政策从不考试,她就已经观察出哪些同学是班上的“学霸”,语文、数学、英语分别是哪些同学水平最高。
很显然,虽然大家嘴上不说,班上还是有不少暗暗发力的牛娃。珊姐也发现了,这些学霸同学们绝不是仅仅靠着在校内学习这些语数英知识才成为学霸的,一定是在家里做了不少“妈妈牌作业”。
因此,虽然有着孩子的懒惰天性,但珊姐一直坚持执行妈妈爸爸定的课外学习计划,也是出于她的争胜心和羞耻心。
这方面,我们的经验是,要从小开始培养对学习成绩的追求。现在部分家长中有一种“学习羞耻”的风气,觉得强调成绩重要性是封建的、落后的、错误的。我们则是一个被这个群体“鄙视”的传统家庭,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往下,都是非常重视学习的人。
我们从小给珊姐报名各种考试、比赛,因此在三年级正是有期末考之前,她就已经是“大赛经验丰富”的资深选手了。考前我们全家人严阵以待,给她加油鼓劲;考得好了,大家大大地鼓励,开心地出去搓一顿庆祝;考得不好,当然也不会苛责,抛开成绩给她复盘分析。总之,营造了一种全家对学习的重视态度。
除此以外,我们给她早早开始“鸡”的功课,也给她带来过一些荣誉感。比方说数学,因为低年级的数学简单,而她反而常常得不到满分而不受老师关注。所以我们想办法让学校老师通过考她课外内容的方式,既让老师知道她的能力特点、也让她喜欢和老师交流。
久而久之,珊姐不仅崇拜班上的其他学霸,也让部分同学认可她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学霸。这是让她形成对学习上高标准自我要求的正向循环的起点之一吧。
先想到这里,有机会下次接着写。大家还有什么想看的,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