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交测智商的智商税了

教育   2024-11-12 21:15   广东  


测智商的唯一作用就是测试交钱的那个人的智商。


这话我撂在这里了,不服来辩。


我先说两个跟测智商有关的故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第一个故事。我的初高中都是在全省最好的奥班读的,初中高中入学的军训,都有一个晚上专门用来做测试题。不是考试,是测智商和性格。最后这个结果没什么作用,纯粹用来存入学校的档案。


本来这个测试结果是不公布的,但因为某些机缘巧合,我看到了我们高中班级全班同学的智商测试结果。结果特别整齐,一共就3种数字,记不太清了,大概是131、137、143这样吧。


当时测试的卷子应该是100道题吧,因为是纸质卷,没法记录做题速度。所以,我和其他看到这个结果的同学一致认为,这3个智商,分别对应——全对、错1题、错2题的答卷。


最后我们这个班级的成绩就不用说了,十几个清北、一半以上C9。听到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是觉得智商测试特别神奇,能选出学霸吗?恰恰相反,这件事说明的不是智力测试的“有效性”而是“搞笑性”。原因我后面会说。


第二个故事。珊姐刚出生那会,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学前教育,当时就对现行的智商测试体系进行了很详细的研究


当时我主要兴趣放在“桌游式教育”上,我的想法是,针对智商测试的每个方面,包括什么空间智能、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等,都安排一系列的桌游去给孩子做培养,最后达到提升智力的效果。


作为一个学数学的人,面对这样的新领域,肯定要先做基础研究。所以,当时家里堆满了《发展心理学》各个版本的课本以及其他心理学、神经学的书。研究完了,我对智力测试这件事也就完全祛魅了只要读过任何一本学术著作,在提到智力测试的时候,都会讲到其局限性。这才是学界的观点,只有去读书才能看得到。

故事讲完了。接下来一起厘清几个问题。


第一,“智力”真的存在吗?


不要惊讶,这是智力测试骗局中的第一个问题——智力真的存在吗?大部分人对“智力”的理解还停留在“反映人聪不聪明”上,如果是这种意义上的“智力”,我可以明确回答你,这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靠谱”的智力测试,都没法完整反映一个人“聪明与否”。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跟智力测试类似的“健康测试”,也就是体检。体检能不能真正测出一个人是否健康呢?如果把有一天体检报告上出现一个“你的健康商是132,超过了98%的人”,你觉得靠谱吗?显然不靠谱。


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并不能用一个体检得出的分数去衡量,尤其是对健康人而言。两个同样体检正常的人,健康程度可以呈现出非常大的差异。而两个检测出毛病多多的人,生活质量和寿命同样也可以差异巨大。


无论是韦氏也好、瑞文氏也好,对智力的分类本身就各不相同,无论是三类、七类还是九类细分项,大部分学者都认同,没有一个智力体系能够完整反映一个人的“智力表现”。就像体检一样,对于明显智力低下的人,测试会比较有效;但高于常人的测试结果往往跟实际偏差很大。


简单来说,当医院给你一张“智力测试报告”的时候,背后研发的专家从一开始就没觉得它真的反映一个人的“智力状况”,更不可能反映“聪明与否”,但销售人员可不会告诉你这些。



第二,即便是“智力”存在,它可以被测试吗?


有人说,我知道智力测试不是简单测“智力”。我就是要测孩子的逻辑、记忆、空间等等各项能力。


目前绝大多数的智力测试都是问卷测试,也就是根据受试者答题(也可能带一些其他动手操作)的表现来计分。但是,问卷能够反映一种内在能力吗?任何卷面测评一定带来极大的异化。


就像高考设置考语数英是想测试语数英的应用能力,最后一定会沦为测试语数英的解题能力一样。智力测试,最后只会沦为对孩子回答“智力测试题”的答题能力呈现。


比方说,“逻辑”模块测试题高分的人,现实中真的就讲逻辑吗?“记忆”模块得分高,真的就是记忆力好吗?试卷只能高度抽象地出一些几分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测试,但这和人本身的能力能够划为等号吗?显然不是。


更重要的是,现在学前智力开发的各种教材、练习,和各个版本的智力测试题高度雷同——本来依据同一套理论体系来研发的。这就导致了“学前智力开发”能够极大地提高“智力测试”的成绩,但这真的提高了孩子的智力吗?并不见得。


就像刷一万道数学题可以把数学成绩提高,但不见得一定能转化成数学能力一样。智力测试,往往不过是测出了孩子做过多少同类的练习而已。在第二个故事中,我最终放弃了让家长通过“智商测试”检验我的“桌游式教育”成果,就是不愿意和智商测试一起成为割家长韭菜的镰刀。



第三,即便上面说的这些家长都了解,但就是想要知道孩子能测多少分,那测了有用吗?


正如前面第一个故事所说,在我们那个全省成绩最好之一的班级中,智商也是一致地高。那么能说明智商和成绩有关系吗?并不能。


在我们那样一个班中,每个同学的“聪明”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最后的高考成绩也有差异,更别说后来在社会上的发展情况更是和当初智力测试毫无关联。全班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在千万次考试中历练出来的学霸、考霸。


而对于小时候智商高的孩子,后来的成绩走向也是千差万别。我们的读者群中,有一个在学前测出的智商高达140多,结果小学阶段就泯然众人,再也没谈论过孩子。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智商真的跟学习成绩有关联,那学习成绩本身不就是最好的“智商测试”吗?为什么要用一个智商测试分数去自欺欺人,认为孩子真实水平应该比现在的成绩更高呢?


最后一个问题,不知道在测智商的家长心目中,“智商”是可以提高的,还是不可以提高的呢?


如果智商不可以提高,那测试这样一个成绩有何作用呢?难道智商高就可以躺在检测报告上一劳永逸,放任自由让孩子自己成长吗?智商平平的就彻底放弃努力学习,放弃争取高分彻底摆烂?


人与人之前的学习天赋是有差异,但最大的差异还是体现在努力程度之上。努力到极致,剩下的差异可以归因为智商;知道“智商”差异,想以终为始决定努不努力岂不是颠倒因果。


如果智商可以提高,那测试就更没有意义了。关注孩子成长发育的家长,除了知道哪里可以测智商以外,肯定还了解哪些是可以开发智力的玩具、练习、课程。直接给孩子安排所有最有机会提高智商的培养方法,不是更好吗?


最重要的是,测出来的智商,给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暗示,大多是有害无利。测出高的,容易期望过高,不加以努力;测出一般甚至较低的,容易自暴自弃。纯粹是花钱买难受的事,又是何苦呢。


智商测试近几年是一年比一年更流行了。以前野鸡机构做的测试,现在摇身一变,进入某某研究中心,一下子就高大上起来,往这里面交智商税的家长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有需求才有供给,这种智商税产品的盛行,完全反映了部分家长希望把孩子教育成长简单化、模板化的错误心理。作为一个智商测试向来都是140以上的人,我诚心地告诉大家,真没必要。



珊爸超级爱学习
珊爸,理性派爸爸,13年桌游爱好者,倡导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在玩中学。家有中文系本硕珊妈和超爱桌游的珊姐,以及超爱珊姐的小鱼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