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提一句,这周三晚上7点有直播,会给大家带来资质合规、性价比高的北美外教课——大果语伴的课时福利。大果派出了有着非常丰富教学和外教培训经验的Iris老师给咱们开一场专场直播,分享什么样的孩子适合上外教课,以及把小学到高中的语法、词汇,通过听说的方式“无痛”掌握的秘籍……干货满满!
欢迎大家点个直播预约👇👇有什么想问的,即时解决,珊妈也会在评论区和大家线上交流。
一转眼就来到奥运会闭幕,也来到了本系列的最后一篇。中国(不含中国港、澳、台代表队)差一点点就成功对美国金牌榜完成超越,确实有点可惜。但这个成绩也是对中国体育事业极高的肯定了。
珊姐跟着我们一起看了那么多场比赛,其中不少都是金牌赛,赛后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听着义勇军进行曲,我问她“有没有感受到自豪”,她都坚定地点头。我想,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看奥运最大的收获了。
四、为什么夺金的运动员要“先谢郭嘉”?
四、为什么夺金的运动员要“先谢郭嘉”?
中国代表队在2024巴黎奥运会上共拿到40块金牌,和美国达到并列第一的水平,总排名屈居第二。金牌当然是靠着各个项目的运动员们一块一块拼下来的,是个人加背后团队的努力成果。但从宏观角度来说,金牌的数量又和国家本身的实力息息相关。
大家看一眼奥运奖牌榜就能发现,排名前十的除了中国都是发达国家。
有科学家做过研究,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奖牌数量,和以下几个方面高度相关:国家经济总额、国家人口数量、是否东道主。这几个因素能解释大部分国家在奥运会的奖牌情况,反而与各个国家是否有特长项目无关。
身处中国,其实对这个结论的感受应该更深。新中国全面参加奥运会是1984年,当年的金牌仅有15枚,世界排名第4。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金牌也是肉眼可见地增多,到2004年基本稳定在前2名,2008年作为东道主拿到世界第一。可以说,中国的金牌榜和中国的GDP曲线,以及我们对国家的实力认同感,基本上是保持同样的趋势在增长。
事实上,虽然每个运动员都是靠个人(或者团队)的能力去赢取的,但如果没有整个国家在体育领域上的投入,很多天赋会被泯灭,很多努力需要加倍,很多困难可能无法克服。
那么一个国家在体育领域上需要做的投资有哪些呢?最直接的肯定是组织专业运动员的培训和比赛了。上一篇里提到,我国大部分体育运动的培养模式都是这种“举国体制”,素质达标能够入队的运动员,花费很少(和他们通过市场化培养相比),这部分主要靠各省各市体育部门的经费支持。
但是国家这部分的开销和我们普通人关系不大。有一部分关系比较大的,那就是在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投入建设体育场馆,但也包括很多公共的健身设施,都是体育部门的经费在支持。
另外,举办大型运动会也是一项巨大的开销。从08年北京奥运开始,中国陆续还举办过10年广州亚运会、22年北京冬奥会、22年杭州亚运会,以及很多届大运会、东亚运动会、青奥会、军运会等等。跟庞大的投入比起来,比赛虽然有门票、广告等收入,但基本还是赔钱赚吆喝。
但是这些比赛的意义,尤其是对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意义,还是非常巨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激发国民对体育的关注度和热情上。比方说北京冬奥会就激发了很多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谷爱凌功不可没),大家知道、热爱一项运动,才有可能去学习、钻研这项运动,才会带来成绩的提高。
另外还有一项重点投入,很容易被大家忽略,那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给中小学配备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教育部曾经在2020年公布说中国中小学的体育场地面积达标率超90%,虽然这个标准各地不一,但大家也可以感受到,即便是村镇中小学,也已经逐步开辟出专门的运动场地,购买运动设施、保障体育课时间了。
不要小看这个举措的贡献,就好比我国扫盲率接近100%,在我们自己看来稀松平常,放在世界范围内就是极其了不起的成就,而且对产业发展有巨大的意义。同样的,在义务教育普及率接近100%的基础上保障校内的运动机会,对有运动天赋的孩子的筛选也有巨大作用。
除了直接砸钱投入以外,经济强国成为体育强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盲目靠个人天赋爆发出成绩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运动员要出成绩,背后少不了运动科学、人体学、营养学、康复科学等一系列专业的支撑。这一点从郑钦文要组建一支6、7个人的团队就能窥视一斑。
(图为文心一言的分析,非客观事实)
即便其他体育项目里不是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御用团队,但每个项目都会有这些角色,而且中国在很多项目的成绩快速提高,就少不了这样职业化、产业化的配套团队支持。
另外,可能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中国和其他体育强国一样,给运动员上了不少高科技。别误会,不是美国把人变紫薯脸灭霸那种生物医药高科技。
我说的高科技,是利用信息化、工业化这样的技术帮助运动员提升训练效率,以及针对性地改进技术。例如中国飞人苏炳添,自己本身就是运动学的教授,还就自己的训练方法发过论文,里面就有很多技术数据分析,真是“我拿自己做实验”的成功案例。
这次奥运我还看到了用风洞技术帮游泳、赛艇运动员改进动作和进行针对性研发:
清华电子系也推出了一个“数字化训练竞技”的系统:
可以说,运动员自身的素质和努力、相关专业和产业的配套、科技力量的加持,三者缺任何一个,中国的奖牌数就不会有那么多。
体育领域也好,其他领域也罢,要做出巨大的成绩,从来都离不开所处国家的大环境、大趋势。中国在这方面也许还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比绝大多数国家都好的。极端一点来说,有的国家人民能活着吃上饭就了不起了,还运动会呢。
2010年,某位运动会夺冠后接受采访时只感谢了父母,没有感谢国家,被体育总局批评,闹出了“先谢郭嘉”的梗。现在我们看到00后的小一辈运动员们登上体育奖台、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接受采访时的讲话在大气中透着年轻人的俏皮。无论是郑钦文的全英获奖感言,还是潘展乐的赛后采访,都能看出他们并不是简单地被要求“先谢国家”,而是真心流露出对国家的自豪和感恩。
所以,也许要求运动员“先谢国家”有些形式主义,但让运动员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国家富强对个人成就的承托作用,不仅应该做,而且做到了。
点击回看系列第一篇:
点击回看系列第二篇:
点击回看系列第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