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个安乐死的新闻刷屏了。
上海某女性得了红斑狼疮20多年后,因为难以容忍疾病带来的痛苦,选择了到瑞士去接受安乐死。
她做这件事之前录了一个和父亲对话的视频,其中说到“我过了极好的一生”,对近80岁的父亲说“我以后再也不会麻烦你了”。这些对话打动了很多人,于是被广泛转发和赞扬,媒体使用了包括“勇敢”、“豁达优雅”、“教给我们如何生”等等的说法。
(图片来源自网络,不代表作者观点)
如果光看这短消息,也许是会有一些感动。但眼尖的网友们很快增加了大量的背景信息:这名患者得知患病后,几乎做了所有违反医嘱、激发病情恶化的事情。例如本来不该晒太阳的,她为了美黑特意暴晒;本来可以控制病情的激素药,因为会变胖就拒绝使用等等。
(图片来源自网络,不代表作者观点)
结果,毫不意外地,她的病几次病发,每次治疗都痛不欲生。最终,她选择了在自己无后、父亲近80岁的情况下,花费70万去接受安乐死。
另外补充2个背景。一是对待安乐死的态度,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禁止,执行的人会被认定为谋杀级别的犯罪,这也是为什么要到瑞士这样的小国家去,而且成本极低的事却收费高昂。
二是红斑狼疮这个病,有人称为“不死的癌症”,但也有人予以否则,认为根本称不上是癌症,只是目前无法治愈,但只要按医嘱,可以高质量地长时间存活。总而言之,并不是“非死不可”的重症。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感受是怎样的。
当然,就别人自己的选择而言,我是没有资格予以评价。但是我也完全无法理解这件事值得称赞甚至歌颂之处。
有人将这件事形容成“一个为了生命的自由而拒绝被疾病治疗方案束缚的心灵”。在我看来,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我眼中只看到了一个“为了个人享乐最大化而完全抛弃责任感的自私之人”。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作为它的反面,认清真相后极力逃避生活,则是一个懦弱的行径,与勇敢毫无关联。
这位女主人公20岁时就已经被诊断罹患红斑狼疮,但她选择的恰恰不是对抗病魔,而是最大化地享受剩余的生命——哪怕会缩短其长度,也要保证其“质量”。所以她选择了周游世界40多个国家,玩遍了跳伞、潜水等极限运动,甚至据说还在荷兰尝试抽大Ma。
这也再一次说明了,她选择的这条道路与经济能力毫无关系,主打一个今生有钱今生花完。
但是,“自由”和“责任”虽然不是反义词,但却往往是矛盾的双方。有人说法律是行为的最低标准,道德则是最高准则,在我看来还有比这更高的一个层面,那就是责任。
就拿养育孩子来说吧。生下孩子,保证ta吃饱穿暖是法律底线,努力让ta生活幸福是道德要求,而爱之深计之远让ta有个美好将来则是一种责任。同样的,对待父母、对待环境、对待国家,责任都是一种极高的要求标注。
责任就是《大话西游》里的金箍,戴上很难,拿下很容易,但还是有人选择拿起金箍戴在头上。也许是从小受传统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吧,我虽然也很向往自由,但还是放不下肩上的责任。
责任还不同于爱。安乐死的女主角对她的父亲,我相信是有爱的,但没有责任。她也亲口说了,她不认为对父亲有什么责任,也不认同亲子关系中的“孝顺”,认为亲子之间是共生的关系,“孩子带给父母无穷的快乐”。
这句话本身我不反对,但出自一个一辈子无儿无女,没有履行过做父母的责任,又果断抛弃了做女儿的责任,丢下垂暮父亲独活的人之口,我觉得就非常讽刺了。
就像“人不要脸,天下无敌”一样,人抛弃责任,确实是可以恣意妄为的。
也许在这么一个事件中,不同的人看到的侧面、代入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年轻人可能更容易代入女儿的角色,上了年纪的老人则更容易代入其父亲的角色。
像我们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看到这样的新闻只会五味杂陈。
你有怎样的看法呢?留言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