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出去聊聊数学学习规划的事,谁骂我就拉黑

教育   2024-08-27 20:15   广东  


一直想写一篇“数学学习规划”,但每次动笔又被迫停下来。


主要原因是,这样的内容,太赤裸裸、太伤害人了。


首先,希望大家先跟我同频一个观点:世界上不存在适合所有人的学习规划,尤其是数学这个学科。所有不设前提就回答“数学应该怎样学”这个问题的人,都是耍流氓。


这就好比向男士回答“买什么车好”,或者向女士回答“买什么衣服好”,有点专业性的人都不可能直接给出答案——每个人的预算、喜好、条件、场合都不一样,怎么可能有统一的推荐呢?


但凡说“数学就应该这样学”、“这台车是市面上最好的”、“这件衣服百搭必买”这样的话,只有这么几个可能:要么ta的受众很小很集中,要么ta并不专业只掌握一点点的信息,要么ta就是要带货推荐给你。


好,如果你同意这个观点,我接着往下说。我想给大家把各种数学规划路线给总结一下,让大家针对性地选择,一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的问题:只要说实话,就会让人难受。


为什么呢?我继续拿汽车举例。如果我把3万的、10万的、50万的、500万范围内分别最好的车都拿出来给大家对比一下,供大家按需选择,那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自己买不起的豪车多少会有些羡慕嫉妒恨。


不过这种嫉妒也就一闪而过,毕竟我们普通人就算没吃过猪肉,至少也在网上见过猪跑步。几百上千万的豪车,它注定不属于自己,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学习这件事就不一样了。我如果赤裸裸地把进二本、进一本、进911、进清华北大的学习路线也拿出来供大家按需选择,那么大部分人的想法肯定是“清华北大宁有种乎!”、“我就要选211保底”。


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里,学习对于所有人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冲击顶级学府。


可是,就跟买车有不同预算区别一样,孩子学习也有不同的“预算”。在自己“预算”范围之外的东西,买不到最好也看不到。看得到买不到,就会带来痛苦,然后就要骂人宣泄。


关键是,孩子学习这件事上的“预算”和买车买衣服还不一样,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个“预算”是一个大概念,至少包含4大项——孩子天赋、孩子投入、家长投入、家长财力。这里面既涉及孩子的事,更涉及家长的事。


我如果说学习成不成,全靠孩子的天赋和投入,家长听了不会有意见。但说到家长要规划、要陪伴、要花钱报课,有的家长就不乐意了。“说好的公平呢!我不付出孩子就考不上好大学,这怎么叫公平?都是你们刻意内卷、制造焦虑害的!”


说实话,别人做个500万超跑解说观众看了买不起也说解瘾,我讲怎么学习上985211家长看了做不到反骂我制造焦虑,那我图什么呢?干脆不说好了。


这就是我一直不想把学习怎样规划、数学怎样规划这件事讲透的原因。


但是最近我发现,做这件事的迫切性是越来越高了。


前两天我发了一篇文章,深入分析广州MK(密考)卷内容的。有的读者(甚至是新读者)看到觉得收获很大,而有的还在疑惑“什么是MK”,或者“现在还有MK吗”,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我们还有很多读者的孩子是学前、幼升小阶段。能够早早地在孩子上学前就关心如何教育规划的家长,一定是为了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那么这些招骂的实话如果没有其他人来说,就只好我来跟大家说了。我相信,至少有那么一部分人能够因为看到赤裸裸的真相而受益。



我把从学前阶段到高中的数学学习规划路线大致按最终目标分成4条


换句话说,下面的内容赤裸裸地展现了大学走到一本、走到911、走到清华的学生,在从小到大的成长之路是如何的。先直接上图表大家自己看看。


(点开查看大图)


表格不可能囊括所有的情况,也不可能百分百对应孩子情况。几条路之间也许不是泾渭分明,一定有一些孩子起步在普通路线,逆袭走到985大学;也有一些高开低走,从拼命路线出发,最后只考上普通二本。但是这些结论,能代表了大多数的情况,也就是符合统计学的结果。


这是我了解身边那么多朋友、见过那么多牛娃、广泛关注面向不同层次的教育大咖,统计出来的结果。如果你要拿身边的个例跟我杠,那你杠就是你赢,你赢就可以点右上角退出去了。

 

肯定有人会说,这个表里把孩子投入、家长付出、金钱花费的大概情况都考虑进去了,但偏偏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孩子的天赋。


没错,这个是一切的根源,但实际上在规划路线的时候,用不着提前考虑孩子的天赋。为什么呢?因为天赋不够,你想选这条路就是走不通,自然就会回头了。


孩子的天赋不是简单用一个智商之类的数字去衡量的。理解能力、反应速度、专注程度、忍耐力等等,这些都是天赋中很重要的部分。


普通小学生,想走天神路线,三四年级每天做2-3小时超前进度的奥数,ta能坐得住吗?坐不住你去想它干嘛。


正如我前面所说,这个结论可能会让一部分人看完不舒服,甚至会生气。生气主要来自于两个原因:



第一个,把教育终点的那层窗户纸给捅破了。


本来养儿育女,送孩子读书是一个开盲盒的过程。只要高考成绩还没出来前一刻,都觉得孩子有无限潜能。


什么开窍啊、逆袭啊、顿悟啊,反正江湖上总有这样的一些传言。所以,不管孩子小初的表现如何平凡,总有家长觉得大局未定,优势在我。


就像一个抽奖游戏,上门珠子扔进去,下面有很多个出口,滚到哪里就是什么出路。中间过程本来是黑箱,落下来之前谁也说不准。



我把实话一说,相当于把箱子过程蒙着的布掀开了。定睛一看,自己的孩子根本就没往大奖的方向滚过去,这叫不叫人生气?


当然,有的人能在百家乐连开20盘“大”,自然也就有珠子能够连续往右滚20次到大奖的位置。只不过我相信的是概率,有人相信的是奇迹。不中听、不喜欢听,那就当我没说。



第二个,看别人的付出,增添了自己的焦虑。


一个小学生,三四年级每周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就十几二十小时,累不累?肯定累。家长给报课,一年花费好几万不说,还得陪读陪作业,对于普通家庭公不公平?肯定不太公平。


你说我一个家长,不想孩子那么累,不想自己那么苦,行不行?当然可以了。说实话,看到那些牛娃和牛娃爸妈们的付出,我也觉得累,我也做不到。


可是,有的人做不到却偏偏迁怒于那些做得到的人、迁怒于把差距说出来的人,管这叫做“刻意内卷”、叫做“制造焦虑”,那我也没办法,要生气就生气吧。



不管怎么样,我把目前数学学习规划路径,分成这4条路。每一条路该怎么走,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学什么,这里篇幅有限就先不展开了,以后我会另起一篇来详解讲解。


我觉得做家长要做数学学习的规划,第一件事就是想明白自己想要得到什么,自己和孩子愿意付出什么。想明白这件事以后,才去琢磨具体什么时候该学什么看什么。


你觉得自己和孩子能走哪条路?留言告诉我,我选人数最多的依次开讲。


珊爸超级爱学习
珊爸,理性派爸爸,13年桌游爱好者,倡导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在玩中学。家有中文系本硕珊妈和超爱桌游的珊姐,以及超爱珊姐的小鱼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