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文章
现代化进程中统筹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中国经验和理论
裴长洪 /5
以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
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课题组 /19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 /31
“抱团取暖”还是“各行其道”
——地方债务规模管理中的同群效应
陆艺升 罗荣华 方红艳 /43
增长目标管理下的地方政府土地竞争
赵文哲 董丽霞 曹 鉴 /60
投资者-上市公司线上互动与市场反馈效应
袁蓉丽 罗杨丽莎 靳雯玥 /77
深化市场化改革对科技创新活跃度的影响
张菀洺 代 伟 刘晓华 /94
新业态发展与城市内部经济不平衡
高子茗 吕 洋 /111
监管异质性与全球价值链参与
钱学锋 杨婷婷 王京文 /126
数字技术嵌入环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文 武 吕建阳 张海洋 /144
内容提要 当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如何既通过对外开放走向世界市场和现代化,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地回答了这个时代命题,从而使中国的对外开放经验具有了世界性的开创性意义。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统一是世人公认的事实。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探索自主渐进式开放规律、利用外资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更重视激发内生动力、以开放促进其他国家发展,是这个事实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强政治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以实体经济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是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启示。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通过实践来实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
关键词 对外开放 独立自主 中国式现代化 开创性意义
作者简介
裴长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席教授,100029;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00836。
内容提要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要协同推进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努力打造创新-创业-创富“金三角”。厘清国企民企竞争合作关系,通过开展“链上”合作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同时,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造创投-创业-创新“铁三角”,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让更多风险投资和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在开放式创新中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 新质生产力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耐心资本
作者简介
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课题组,武汉大学,430072;湖北经济学院,430205;江苏大学,212013;合肥工业大230009;西南财经大学,611130。
内容提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涉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领域,主要目标指向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扩大国内消费奠定制度基础,助力创新引领和绿色转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共同富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地区协调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以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为重点,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以加强统筹能力和绩效导向,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以统筹发展和安全。
关键词 财税体制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财政治理效能
作者简介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100006。
内容提要 化存量、遏增量是近年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重点方向,以往研究多关注地方债务的增量问题,较少关注地方政府具体以何种形式管理债务存量。本文从群体内互动影响视角出发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地方债务规模管理中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机制分析发现,借助与同伴相似的债务规模管理策略来避免自身债务规模被过度关注的藏匿机制是地方债务规模同群效应的重要成因,表明我国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形成的约束是塑造地方政府行为特征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的地方债务规模同群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金融分权程度高的地区其同群效应也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从同群效应视角揭示了我国地方债务规模管理的特征,也对如何完善地方债务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地方债务 同群效应 城市群
作者简介
陆艺升,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611130;
罗荣华(通讯作者),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611130;
方红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教授,201620。
增长目标管理下的地方政府土地竞争
内容提要 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对地方政府政策工具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2007—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了经济增长目标对土地供给和土地竞争的影响。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增长目标管理的角度考察地方政府的土地竞争行为及其溢出效应,并从理论和实证上区分土地供给的“资源流动效应”和“标尺竞争”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提高会刺激土地供给面积增加,而且省内增长排名越靠后的地级市土地供给面积越大。另外,我们发现,增长目标提高会鼓励地方政府以较低的价格出让工业用地并提高其供给比例、以较高的价格出让商业和住房用地并降低其供给比例;地级市之间的土地供给空间相关性主要发生在同省份城市之间,尤其是同省份经济距离更近的城市之间,这体现为“标尺竞争”,并且增长目标的“层层加码”只对省内地级市的土地供给产生溢出效应。
关键词 增长目标 层层加码 土地标尺竞争 晋升锦标赛
作者简介
赵文哲(通讯作者),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102206;
董丽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100836;
曹 鉴,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102206,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120。
内容提要 现代信息技术降低了投资者的信息处理成本,影响金融市场信息内容的生产。本文基于交易所网络互动平台的数据,研究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信息互动对市场反馈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互动提升了投资-股价敏感性,即市场反馈效应增强,管理层从股价中学习到了更多有利于投资决策的信息。当公司基本面波动风险较大、管理层对外部信息依赖程度较高、互动质量较高时,市场反馈效应的增强较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投资者-上市公司线上互动促使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次数增加、管理层自愿性业绩预告的频度增强、股票随意停牌的倾向降低,为管理层学习假说提供了支持性证据。研究表明,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线上互动提高了股价信息含量,通过市场反馈加强了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引导作用,增强了股价的资源配置功能。
关键词 信息处理成本 投资者互动平台 股价信息含量 市场反馈效应
作者简介
袁蓉丽,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00872;
罗杨丽莎(通讯作者),中国建设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0033;
靳雯玥,中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100007。
内容提要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处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本文构建了包含科研部门和科研成果转化部门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201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深化市场化改革对科技创新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创新活跃度整体出现了下滑,而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活动较为活跃,省际差异较大。在市场化缺失情形下,制度成本、交易成本、科研转化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了科技创新活跃度,深化市场化改革能够降低制度成本、交易成本和科研转化过程中的损耗,从而提升科技创新活跃度。深化市场化改革对科技创新活跃度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财富差距小、科研资源多的省份更加显著。本文可以深化对市场化改革的认识,对提升科技创新活跃度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科技创新活跃度 科技成果转化
作者简介
张菀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02488;
代 伟(通讯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102488;
刘晓华,河南省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工程师,450008。
内容提要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外卖、快递、代驾等新业态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发挥了重要的经济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加剧城市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潜在隐患。本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得外卖配送站点信息,匹配城市、区县经济社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外卖配送新业态发展会提高城市内部各区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不平衡系数。在城市内部,各区县配送站点分布数量和作用强度两方面的差异构成了上述影响的主要机制。具体而言,本文构建包含外卖配送新业态和传统产业的双部门地区经济增长模型,并结合实证结论说明外卖配送新业态发展整体上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利用外卖配送站点在城市内部不同区县的非均衡设置,检验数量分布差异机制;从经济基础、城乡分割、人口流动三个角度比较不同区县的促进效果,检验作用强度差异机制。通过发现新的现实问题并探讨其形成机理,本文结论能够助力以外卖配送为代表的新业态发挥更加全面、和谐、平衡、包容的地区经济促进作用。
关键词 新业态 经济发展不平衡 外卖配送 经济增长
作者简介
高子茗,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300071;
吕 洋,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300071。
内容提要 在全球价值链时代,参与到全球生产和供应网络中的国家不断增加,国家间的监管异质性成为抑制全球价值链贸易持续发展和各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非关税措施的实施结构差异,构建国家对-部门-年份层面的监管距离指标,以衡量国家间监管异质性。实证分析发现,1995—2018年国家间监管异质性阻碍了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但能够促进前向参与。监管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的抑制作用覆盖了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和商品贸易部门,但监管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的促进作用仅体现在中等收入国家和非制造业部门,换言之,其对高等收入国家和制造业部门仍然起抑制作用。这说明在全球价值链时代,监管异质性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推进监管一致性目标实现应当成为新一轮贸易自由化的重点方向。此外,本文发现监管异质性通过提高通关成本和降低制度质量阻碍了全球价值链参与。研究结果在控制内生性、更换指标测度方式和提取间隔期等稳健性检验中均保持一致。
关键词 监管异质性 全球价值链参与 通关成本 制度质量
作者简介
钱学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部长、工商管理学院教授,430073;
杨婷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430073;
王京文(通讯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430073。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数字技术行业投入制造业环节至最终品的距离度量数字技术嵌入环节偏向,利用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技术嵌入环节偏向对制造业GVC分工地位有明显的“倒U型”影响,引导制造业偏向中游环节嵌入数字技术更有利于促进其GVC分工地位攀升。第二,偏向中游环节嵌入数字技术可通过放大创新边界与能力拓展、成本节约及网络链接强化等效应,更为有效地推动GVC分工地位提升。第三,相对处于GVC高地位的国家,数字技术嵌入环节偏向对处于GVC低地位国家的制造业分工地位的“倒U型”影响更明显,偏向中游环节嵌入数字技术是处于GVC低地位国家加速分工地位赶超的关键之举。分行业看,上述“倒U型”影响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行业更突出。第四,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偏向中游环节嵌入数字技术还有助于更大化缓解一国高技术中间品进口依赖,并更为有效地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和经济增长质量。以上结论对我国优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战略、助力制造业GVC分工地位赶超和高质量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嵌入环节偏向 GVC分工地位 制造业 中间品
作者简介
文 武(通讯作者),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310018;
吕建阳,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310018;
张海洋,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310018。
通 知
《财贸经济》网站及采编系统已完成安全升级和网址变更。即日起,用户可通过原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最新网址进行投稿查询。
《财贸经济》网站及采编系统新网址为:cmjj.ajcass.com
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财贸经济》编辑部
微店扫码订阅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合作热线:010-5936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