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付廷祥等人涉恶一案重审开庭。争议的焦点,不仅在于案件本身,更在于重审法官的临阵更换以及辩护律师周泽在庭审中对涪陵区法院和检察院的“帮凶”指控。
该案最初以非法采矿和虚开发票罪起诉付廷祥,一审判处其七年有期徒刑。付廷祥不服上诉,二审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重审。在第一次重审期间,申雪法官担任审判长。然而,重审开庭前,申雪法官及合议庭成员被全部撤换,改由李信梅法官担任审判长。李信梅法官主持了两次庭前会议,确定了开庭时间和地点,甚至连旁听席都安排在了可容纳更多人的228大法庭。但就在开庭前夕,李信梅法官再次被突然撤换,由田凌法官接任审判长。
田凌法官的资格,是此次争议的关键之一。此前,田凌法官曾审理过付廷伟(付廷祥的兄弟)的一起寻衅滋事案,该案后来被作为付廷祥涉黑案的关联案件。辩护律师周泽认为,田凌法官在此案中存在明显的回避事由,不应担任付廷祥案的审判长。
10月12日的庭审现场,周泽律师多次就程序问题提出异议,包括被告人被强制带离法庭、律师发言被打断、更换诉讼代理人受阻等,但其发言屡次被审判长田凌打断。周泽律师更是在庭上直接指出,涪陵区法院和检察院在付廷祥案中充当了“帮凶”的角色。他列举了多项“证据”,包括:公安机关在付廷祥上诉后对其进行“报复性追诉”,将其案件拔高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付廷祥有关的公司胜诉的行政案件被改判,涉案法官因此受到处罚,甚至涪陵法院院长也被重庆高院约谈。
周泽律师认为,这些事件表明,涪陵区司法机关在此案中受到了外界的压力和干预,难以保证司法公正。
庭审过程中,审判长田凌对周泽律师的“帮凶”指控反应强烈,多次打断并要求记录。而周泽律师则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只是在履行辩护职责,并表示所有发言都以录音录像为准。
此次庭审中,除了“帮凶”指控外,还有一些其他争议点,例如:更换诉讼代理人的问题,付廷祥、付廷伟在法庭上被强制带离、辩护律师的调证申请被驳回等。
付廷祥案的重审,远不止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它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难言之隐。主审法官的临阵更换,如同舞台上的演员被临时调换,让观众不禁怀疑,这出戏的导演究竟是谁?律师的“帮凶”指控,更是掷地有声,撕开了司法程序表面上的平静,露出了底下暗流涌动的权力角力。庭审中的多次冲突,则像是舞台上演员与幕后导演的激烈争执,将司法程序的瑕疵暴露无遗。
这一系列的事件,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复杂的司法图景。它迫使我们去思考,在一个法治社会,程序正义该如何保障?司法独立该如何维护?权力与法律的边界又在哪里?
付廷祥案的最终结果或许难以预料,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远不止于案件本身。它拷问着每一个法律人的良知,也提醒着每一位公民,程序正义并非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守护司法公正的基石。如果程序正义得不到保障,那么实体正义也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