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 型糖尿病(T2DM)和肥胖症的治疗中,胰高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类药物因其在控制血糖和减轻体重方面的显著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多个用于体重管理的 GLP‑1RA 类药物的上市。该类药物减重效果显著,但其不良反应与后期的体重反弹问题也不容忽视。
GLP‑1RA 类药物减重的原理及效果[1]
胰高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葡萄糖依赖性肠促胰岛素。除通过延迟胃排空来增加饱腹感,GLP‑1RA 类药物也可能通过与下丘脑 GLP‑1 受体作用,增加饱腹感,减少饥饿感。此外,其减重作用,可能还与降低对高能量食物的偏好、改变大脑对于食物的奖励途径、减少对食物的渴望和改善饮食控制有关。
研究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人群应用利拉鲁肽 3.0 mg/d(注射 56 周)可使体重减轻 8%(8.4 kg),而安慰剂组的体重仅减轻 2.6%(2.8 kg)。
超重或肥胖人群注射司美格鲁肽 2.4 mg/周(注射 68 周)可使体重减轻 14.9%(15.3 kg),而安慰剂组仅减少 2.4%(2.6 kg)。
替尔泊肽是 GLP‑1 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受体双重激动剂,接受其最高剂量(15 mg/周)治疗(注射 72 周)的超重或肥胖患者平均体重降低达 20.9%(约 22.1 kg)。
除降糖和减重效果外,GLP‑1RA 类药物还具有改善糖尿病肾脏病、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和降低癌症风险等作用。
GLP‑1RA 类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
部分 GLP‑1RA 类药物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 BMI ≥ 30 kg/m2 或 BMI ≥ 27 kg/m2 同时伴有至少 1 种肥胖并发症患者的减重。
目前,中国上市且已获批用于肥胖适应证的 GLP‑1RA 类药物有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具体用法用量见表 1。其他未获批肥胖适应证的 GLP‑1RA 类药物种类及减重效果见表 2。
表 1 在中国获批肥胖适应证的 GLP-1RA 类药物种类及其用法用量[1]
表 2 在中国尚未获批肥胖适应证的 GLP-1RA 类药物种类及减重效果[1]
GLP‑1RA 类药物的禁忌证包括超敏反应和妊娠。患有严重胃肠道疾病(如胃轻瘫、炎症性肠病、胆石症)、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 2A 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 2B 型或有甲状腺髓样癌个人病史或家族病史的患者不建议使用。不建议给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开具 GLP‑1RA 类药物,应用该类药物期间如发生胰腺炎,应及时停用。
除了 GLP‑1RA,还有哪些药可用于减重?
1. 脂肪酶抑制剂
目前上市的脂肪酶抑制剂仅有奥利司他。该药物通过作用于胃脂肪酶和胰脂肪酶的活性位点,使脂肪酶失活,从而抑制三酰甘油水解为可吸收的游离脂肪酸和单酰基甘油,进而影响三酰甘油的吸收,减少热量摄入。
该药物于 1999 年美国 FDA 批准上市,2001 年在国内获批上市,是国内唯一批准的非处方减重药。推荐剂量为每次 120 mg,每日 3 次,餐时或餐后 1 h 内服用 。建议在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基础上应用该药物治疗。
在超重或肥胖患者中,奥利司他可轻度减轻体重,1 年减重幅度约 2.9~4.4 kg,大部分的体重减轻发生在治疗的前 6 个月,减重效果与服药剂量相关,但没有证据表明大于 120 mg 每日 3 次的剂量有更高的减重效果。
2. 减重药物的联合应用
不同类型的减重药作用机制不同,不同类型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具有累加或协同效应。就像其他慢性病一样,为了管理达标,应该关注联合用药的临床需求。
除了已批准的减重药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 抑制剂(SGLT2i)及 α-糖苷酶抑制剂在内的降糖药物,以及一些中成药,虽然不是减重药物,但也具有一定的减重作用。
但目前关于联合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极少。如果使用单种减重药物疗效不能满足需求,需要联合用药,应该选择不同种类、作用机制互补的药物联用。若存在超说明书使用的问题,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完善相关手续以后才能实施。使用减重药物后除了监测疗效以外,同时应该严格监测不良反应,按照超说明书使用药物管理。
投稿:tangshixuan@dxy.cn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减重专家共识(2024版),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4, 16(9): 945-958。
2. 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4,40(07):54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