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魔都文渊阁由清北复交毕业教师协同多位学校一线在职教师创立,这里有前国家集训队竞赛大神,也有高考状元级别的高分王者!我们不是培训机构的后院,志在以上海为中心做全国最有质量的k12教育自媒体。——关注我,与我同风起!
本人是一位理科老师,曾担任我司理科组副组长一职,所以对数理化都是有所了解的,同时又经常参与我司文理两科对于学生的综合会诊工作,所以对文科的学生成绩也是有一些了解的。显然,本文的标题针对对象是群体,而非个体。
批量的学生样本告诉我一个事实或规律:一名学生如果到了初中六年级,文科好不了,以后很难好的起来;一名学生如果到了初二,理科好不了,以后也很难好的起来。这里的“好”指的是较大幅度的提升,而不是有所进步。我可以以量化的形式来描述这个“好”,比如一名学生的文科成绩如果在六年级下学期稳定在班级第20名左右,接下来的初中三年,TA的成绩几乎很难提升并稳定至班级前10名。
所以,在中考方面,经常发现一些典型的现象:我们嘴里常说的那些不够聪明的同学考上了八大甚至四校,那些比较聪明的同学中考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这是为什么?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我们常常用数理化的成绩来定义一名学生聪明不聪明,尽管这是非常片面的理解,于是很多聪明的同学在小学及初中开始阶段,就会投入大量时间学习数理化,自招路线起步,忽视了文科的学习,一旦到了七年级及以后,文科成绩很难再上来,数理化成绩又不够支撑自招要求;
2、那些我们认为不够聪明的学生,从初中一开始就踏踏实实走中考路线,追求均衡发展,尽管过程中也会有纠结,但好在各个机构里真正的自招班基本都是封闭的,由于进度不匹配,很难中途插班,反倒让这群学生踏踏实实搞统考,人一旦踏实了,几年坚持下来,结果往往至少是不会令人沮丧的。
回到文章的主题,为什么会出现“文科的终点是预初,理科的终点是初二”这种现象?尽管我常发现这类现象,但我想我肯定没有办法全面而系统地证明它,或将之称为常见现象可能更加严谨。以下,说说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读者朋友们在留言区点评、补充、反驳。
文科的学习与“语言能力”更为相关,理科的学习与“思维能力”更为相关。而语言能力较于思维能力越早被培养效果越好,所以经常听人说“小学三年级以前要多学习语文和英语,数学可以等到三年级及以后”是有一定道理的。人们常笑话我“潘大师从山里来”,其实说的没错,我就是来自农村,我是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的,英语口语能力跟后来大学同学没法儿比,我记得我高考时英语120+,而大学同学很多都是130+甚至140+,我很好奇为什么英语能考这么高?后来自己反思“小学阶段没有接受英语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而理科的思维能力较于语言能力,是允许更晚被发展的。记得我们哪位老师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有讲到“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的某些身体技能并未发育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思维能力就很难被培养起来”,我很认可这个观点,在我执教的学生中,明显发现有些学生在初中开始阶段,理解力一年一个样,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便是:有些初中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含参不等式时,总是考虑不周到,实际上可能是身体技能的发育不够完善导致大脑没办法多线程处理问题,而一旦到了初中二年级第二轮学习时,这类题型就可以快速准确解答,在此之前,其实也并没有在校内和校外做相关的训练。
那为什么文科到了六年级以后,理科到了初二以后,很难再有所突破?我想有两方面原因。其一,相关的思维也好、能力也罢,基本成型;其二,缺的太多了,实在很难补回来。
谨以此文,与家长们分享:
1、小学阶段,要重视文科的学习,如果到了初中六年级,文科还不是很好,应该特别注意并加强,尤其是在这个阶段,考虑到中考理化的特性,不要考虑去提前学习理化,一点用没有,也就学了一些概念,等到了学校再学习理化时,几乎没有什么助力,真要提前学,提前半年绰绰有余;
2、对于初中生,不要想着初三去冲刺,冲刺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没有前面三年基础的“锦”,冲刺起不到“添花”的作用。我前几年看过一篇文章分析“1对1”的教培市场,里面提到初三和高三阶段的1对1辅导是最多的,很多家长说1对1贵,要放到最后阶段去冲刺。实际上,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1对1辅导应该被用在碰到困难时,比如跟不上校内节奏时、遇到某些专题学习特别困难时、需要快速解决某些专题时等等情形。我可不是劝你1对1辅导,主要是为了强调“学习冲刺”这件事的本质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最后,对于一些初中六年级及以后文科不够好的学生、一些初二及以后理科不够好的学生,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这断然不是,本文前面强调过这种现象针对的是群体,它确实是一个令人非常沮丧的事实,但如果你足够有效努力,我想还是有机会的,这就像一般市重点也有学生能考到清北复交一样,至少,更多的有效努力,哪怕不能取得大的突破,小的进步也是值得欣喜的。
今天是中秋节,祝大家自此圆圆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