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文渊阁由清北复交毕业教师协同多位学校一线在职教师创立,这里有前国家集训队竞赛大神,也有高考状元级别的高分王者!我们不是培训机构的后院,志在以上海为中心做全国最有质量的k12教育自媒体。——关注我,与我同风起!
从来没有任何一项实验或者事实证明学习奥数能够提升智力,结合我本人的教学经验来看,我更倾向于认为小学奥数的学习并不能提升智力,但对于学习习惯、思考能力的提升是有一定作用的,且对于未来的数理化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尝试从这两个方面来剖析一下小学奥数,而不尝试将小学奥数与小升初择校关联在一起,因为这点几乎不需要讨论。
对学习习惯及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奥数中有一个板块叫“计数”,顾名思义,就是计算物体的数量。我们不妨以一节浓缩模拟课堂来展示计数是怎样逐步进阶的。
一堆杂乱无章的糖豆散落在桌面上,请你数一数有多少颗?
从“杂乱无章”的数一数,到“数一颗就拿走一颗”,再到“按照颜色分类”或者“按照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或者“划分区域”的方式数一数,便是计数方法的一种进阶,显然,后者便于数清楚究竟有多少颗糖豆。
数一数下面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从“杂乱无章”的数一数,到“按照由1个小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2个小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3个小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这样分类的方式数一数”,直至“从A、B、C、D选取两个点即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式来数一数,也显然是计数方式的一种进阶,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不易漏数、多数。
包含五角星的长方形有多少个?
学习了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尝试以某种更便捷、更抽象的方式来数一数了。一个长方形由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构成,只要确定了这四条线,便确定了一个唯一的长方形,现在考虑要包含五角星的长方形,那便意味着我们需要计数的“长方形”左侧的竖线只能在这颗五角星左边三组竖线里去选择,右侧的竖线只能在这颗五角星右边两组竖线里去选择(横线方法相同)。或者,我们可以以更加便捷而抽象的方式来计算,比如“确定一组对顶点便可确定一个四边形”的方式来计数。
如此下去,可以出现越来越复杂的图形、越来越巧妙的计数方法。
如果我们只是纯粹的告诉学生,某种题型该怎么做,显然是起不到“对学习习惯及思考能力”的培养价值的,我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往往是在遵从学生的天然思维情况下,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并最终掌握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恐怕才是学习小学奥数的意义。
综上,做个总结:
1、小学奥数是我们对学生学习习惯及思考能力的一种培养载体,知识点本身的意义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并不大,毕竟不是每个孩子未来都会走数理化竞赛、自招这条路,而小学奥数里的很多(不是全部,具体下下文所述)知识点并不是未来初高中数理化学习的前置必备知识点;
2、既然是载体,能不能起到我们希望的效果,重在怎么学,而不是学哪些具体内容,尤其是三年级以前的学生,学习习惯与思考能力培养好了,三、四、五年级可以学习到的知识量几乎是可以瞬间覆盖一、二年级的所学。
对未来数理化学习的实质性帮助
小学奥数里的绝大部分内容(主要指数论、几何、组合类知识点)都是未来竞赛、自招学习的基础知识点,如果不学,缺失了前置性必备知识点,那么未来的竞赛与自招路肯定会受到阻碍,因为当前教育体系下初中的竞赛和自招课程都是默认你已经掌握了小学奥数的基本知识。当然,是否存在没有学过或者学过很少小学奥数的同学,可以最终走上竞赛或者自招路?自然是存在的,但这只能记为个体事件。
对于绝大部分同学而言,未来是不会走竞赛或者自招路线的,那么小学奥数的具体知识点对于未来的学习(一般就是统考路线)有没有具体的帮助?帮助有,但客观讲并不很显著。具体的帮助可以这样理解:小学奥数里的有些知识点(主要指计算、应用、部分组合类知识点)实际上是初中普通数学知识点的一些下沉,所以对于小学比较优秀(校内学习游刃有余)的同学而言,就相当于把小学的时间挤出来提前学习了初中的内容,这跟有些优秀的初中生(并不打算走竞赛和自招路线)也会提前学习高中内容是一样的道理。再做一个更加宏观的比喻便是:现在的K12体系基本是5+4+3制或者6+3+3制,这是针对绝大多数同学设计的一种颇为合理的体系,但是对于优秀(包括并不打算未来走竞赛及自招的同学,毕竟走竞赛和自招的应该属于非常优秀的类别了)的学生而言,将5+4+3变成4+4+4(或6+3+3变成5+3+4)显然是更利于最终的高考成绩的。
这么看来,如果小学校内学习优秀,学习小学奥数的意义还是较大的,但更加关键的肯定还是“怎样学”的问题。究竟怎样学?我尝试用一句话来总结:小学三年级以前,不用过于关注学了什么,而应把重心放在引导学习这件事上,三年级及以后,可以逐步增加学习量,但引导依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你总是担心是不是少学了,那么其实你的担忧是不够的,因为你能看见的只是一些课程目录,而目录之下的东西才是海水下面的冰山,比如前文的计数专题(当然不仅仅只是数个图形这么简单),一节课可以学完,十节课也可以学不完。既然如此,那么就不要担忧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我认为范围都可以控制在《奥数精讲与测试》这本经典教辅所涉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