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手记|袁 航:做好理论研究,聚焦时代之问

文摘   2024-11-23 10:01   福建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一方面,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我们能感受到的问题往往同时发生于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两个领域。按照康德关于理性的公开和私人运用的划分,不难发现,对公民“双重身份”的定义同时充斥着提供思路、解决问题的要求。另一方面,理论研究者提供思路的方式,多是在漫长的“三年”间精细推敲“得两句”,并借助“居高”的期刊平台实现“声自远”的效果。因此,理论研究者往往面临两个要求:其一,用理论分析自身亲历的抽象能力;其二,用语言表达自身逻辑的精准程度。


  

社会角色在同一个个体身上的多样化,意味着他所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复合型的、跨领域的,不局限于某一类学科知识的。我的老师王新生教授曾强调,社会问题并不完全遵循学科领域的边界而发生,因此解决问题的理论同样需要跨学科的视野、思维、方法。自从我接触并迈入政治哲学研究的门槛后,相应感受更甚以往:我曾听过访学期间当地政客子女在聚会上的“高谈”,也在聚会结束后看到过公园流浪汉身上不合季节的衣衫;曾在高耸入云的特朗普大楼外驻足围观,也踏入过不远处的地铁站直面腌臜成团。这显然不是我认知范围内的“好社会”,但对其审视和批判也不能局限于一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学科对这一问题有着不同的思考路径和理论依据,我所能做的也许仅仅是在直面这个宏大问题并有切身感受时,从我的研究方向出发,力图为问题的解决——哪怕只是某一个细微方面的解决,作出自己并不成熟、抛砖引玉的回答:倘若围绕“公共理性”展开的西方公共哲学难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能否在当代中国公共哲学的建构方案中寻找答案?我不成熟的想法最终形成《从“溯源”到“植根”:当代中国公共哲学研究的逻辑旨归》一文,并开始进行投稿。幸运的是,该文有幸在《东南学术》2020年第2期发表,并入选《东南学术》(2018—2022)青年优秀论文之一,感谢期刊编辑团队和审稿专家提供的大力支持。

  

学术理论的抽象,同样需要精准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达。理论,是人们从社会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而以理论系统和逻辑论证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论文需要经由抽象概括才可能产生,其间的认识过程也定要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最终才把比较复杂的事物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加以表述, 如此经由抽象概括产生的学术语言,不可能不具有相当的精准性。比如,选用最恰当、最能说明观点的词语,最忠实地来表达观点和问题,而且语言表达的内容必须严格符合客观事实、客观标准和客观规律;比如,以明确的逻辑去证明某个观点,就需要精确地表达由概念、判断等组成的推理体系和论证过程。

  

问题在于,政治哲学的研究难免碰到西方概念、外国提法,从引见和介绍的角度来说,对这些概念和提法的初步解释是必要的,其解释方式也难免会涉及这些概念提法本身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文化传统等。但如果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乃至以对照、考察的方式试图触及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时,尤其是在公共的社会政治生活中,东西方话语范式的矛盾便就此产生:比如,理性多元社会的道德共识是否需要一种程序正义式的建构主义方案;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区分是否有效处理了公共事务和私人判断之间的关系;公共理性所涉及的思想实验往往将社会主体看作理性经济人的做法,会否在社会政治实践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产生偏差……对这些问题的充分思考,意味着我们在学术研究中有必要正视某些概念中的意识形态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谓精华,指原理性的科学认识和规律运用方式。比如,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集体主义信念,厚重文化底蕴和独特近代历史交织作用下形成的民族精神,等等。学界现在已经有对相关概念的探索,比如社会信仰的培育、共同体生存方式的讨论。我们立足于中国大地做学术研究,那么,就要思考如何讲中国道理,哪怕这个中国道理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显得那么令人费解,但它在我们中国大地上就是有道理的,且我们正在不断进行的中华民族伟大实践、不断取得的丰硕成果,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东南学术》对学界真问题、新问题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守正创新原则的把握,使我在理论能力和语言能力方面都有不少提升。比如,江畅教授发表在2024年第1期的《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哲学的形成、内涵与特征》一文,明确了马恩政治哲学“主要是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及其理论依据自由主义思想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博士研究生孔伟宇发表在2024年第2期的《马克思<曼彻斯特笔记>:历史、文本与研究现状》一文,将《曼彻斯特笔记》作为马克思阐发“新世界观”的文本之一……资深学者的元问题阐发和青年学者的新问题见解,均可以在《东南学术》刊发的论文中被看到、被传播,并引发学界更加热烈的讨论。

  

很多编辑老师会谦虚地说,期刊和作者是相互成就的。但作为一个青年作者,我更认为青年作者不成熟的观点能够得到不断的打磨、修正最终见刊,更多靠的是期刊的支持和成就。如果能在森林中听到清晨的鸟啼,那一定是因为这只雏鸟脚下作为平台的树枝苍翠常青。

  

祝《东南学术》越办越好。



袁航 | 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正义价值研究




  为进一步规范稿件采编流程,提高编辑部工作效率,东南学术杂志社和中国知网合作,正式启用线上采编系统,热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支持。《东南学术》唯一线上采编系统的网址为http://dnxsh.cbpt.cnki.net,作者可在网站的“作者投稿系统”中注册账号,进行网上投稿,跟踪稿件处理结果。即日起,原投稿邮箱不再接受投稿。
    《东南学术》一向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和学术规范,从不以任何名义向作者收取费用,凡要求作者缴纳诸如审稿费、版面费的,均系假冒我刊的诈骗行为;任何非dnxsh.cbpt.cnki.net的所谓“官方投稿网站”,均系假冒网站。敬请广大读者与作者注意。
    《东南学术》是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社科学术理论刊物,是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期刊、全国重点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福建省十大名刊名社。多年来,《东南学术》平均影响因子进入全国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前列,发文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国性重要文科学术文摘刊物上的转载率均居福建省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前列。


本微信公众号系《东南学术》杂志官方微信,如无特殊说明,本微信内容均来自《东南学术》杂志,版权所有。



微信号 : dnxs0591

● 扫码关注我们 ●

吴可文|文学场域的理论建构及价值论析

2024-11-22

新书推荐 | 《中国式现代化名家谈》:汇聚名家智慧与洞见,深化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2024-11-22

张 涛|礼乐文明的未来图景——媒介转换与礼图图像审美属性的凸显

2024-11-21

《东南学术》2024年第6期目录

2024-11-14

东南学术
《东南学术》是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立足福建,辐射东南,面向全国,着重反映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保持学术品位的同时具有现实敏锐性,以实现学术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双重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