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味药,补肾效果好,补真精,强肝肾!

学术   健康   2024-10-16 19:01   北京  
作者 | 摇光  图 | 子非鱼 编辑 | 春风 审核 | 小也




补肾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但实际补起来时却容易出错。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在进补之前,我们要先搞明白肾是怎么个虚法,比如肾阴虚和肾阳虚虽然都是肾虚,但是调理的方法却不一样。


如果阴虚的人吃了补阳的药,可能会更加上火;如果阳虚的人吃了补阴的药,可能会更加怕冷。


所以,在补肾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是哪种肾虚,然后再对症下药。


然而临床上更不乏的是阴阳两虚的患者,中医讲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相生,相互制约,所以一个虚,另一个往往也会跟着虚,便出现如怕冷、肢体不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遗精、手足心热等有寒有热的症状。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介绍一个阴阳双补的小方子。


双补丸


双补丸出自宋朝严用和的《严氏济生方》,主要功效是阴阳双补、滋补肾精、强壮肝肾,可以治疗肾精不足、肾水涸燥所导致的咽干多渴、耳鸣头晕、目视昏花等,也可治疗肾阳不足导致腰膝酸痛、四肢不温、酸软无力、少腹拘急冷痛、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阳痿早泄等症状。


原文药物的组成是:菟丝子70 g,五味子35 g,将以上两味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


汤剂的参考剂量为:菟丝子20 g,五味子10 g。双补丸属于补益剂,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体质强壮者不宜补,邪气盛者慎用;


2.辨为虚证时,要注意辨别真假;


3.脾胃素虚宜先调理脾胃,或在方中佐以健脾和胃、理气消导的药;


4.服药时间以饭前或空腹为佳。


方中虽然只有简单的两味中药,却体现了中医非常经典的理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在中医看来,阳气和阴精是人体内两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力量。


阳气代表温暖、活跃、向上的能量,而阴精则代表凉润、沉静、收敛的能量。


当一个人阳气不足时,我们不仅要直接补充阳气,还要注意到阳气的生成和维持需要阴精的滋养和平衡。



因此,在补阳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滋阴,使阳气在阴液的滋养下得以生生不息,达到“生化无穷”的效果。


这就好比一个人想要取暖,不仅要直接加热,还要保持室内的湿度,使空气不会过于干燥,这样人体才会感到舒适和温暖。


方剂中最经典的就是肾气丸,肾气丸是补阳的方剂,但在补阳的同时,也使用了大量的滋阴药如熟地、山萸肉等。这样做既能温补肾阳,又能防止阳药过燥伤阴。


因此,双补丸中用了五味子,以达到“阴中求阳”的目的。五味子性味酸,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滋养肾阴、补肾宁心的功效。从阴阳的角度来看,五味子主要归肾经,可以滋补肾阴。


同时,五味子收敛固涩的能力也很强,有助于防止阳气外泄,从而在补阴的同时稳定阳气,体现了“阴中求阳”的思想。此外,五味子还能宁心除烦,有助于改善因阴阳失衡导致的烦躁不安等症状。


接下来就是“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同样地,当一个人阴液阴精不足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直接补充阴精,还要注意到阴精的生成和运化,需要阳气的推动和温煦。


因此,在滋阴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扶阳,使阴液在阳气的推动下得以源源不断地化生和运化,达到“泉源不竭”的效果。


就好比一片土地想要滋养植物,不仅需要充足的雨水(阴气),还需要阳光的照射(阳气)来促进雨水的吸收和植物的生长。


剂中体现了“阳中求阴”的有左归丸,在大量补肾阴药中,又配鹿角胶、枸杞等温性药。


这些温性药、阳性药有升发的意思,能够辅助阴药更好地发挥作用,达到“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的目的。


双补丸中则用了一味菟丝子,在温补肾阳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了“阳中求阴”的作用。


菟丝子性味甘平,归肝、肾、脾经。菟丝子偏于补益肾阳,同时又能养肝明目。


中医讲肝藏血、肾藏精,肝肾精血同源,相互滋生。也就是说,菟丝子在补肾阳的同时,也通过养肝血来间接地滋养肾阴,体现了“阳中求阴”的思想。


此外,菟丝子性质平和,不燥不腻,适合长期服用,能够逐渐改善肾精不足、阴阳两虚的状态。

以上便是双补丸的组成,主要功效是阴阳双补、滋补肾精、强壮肝肾,可以治疗阴阳两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畏寒肢冷、午后潮热等症状。


所以在治疗疾病和调养身体时,不能孤立地看待阳气或阴精,而是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根互用的关系。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此观点还可以应用于日常饮食调理、养生保健等方面。例如:


1.根据季节变化,适当选择具有滋阴或温阳作用的食物进行搭配食用,例如在秋冬季节可以适量食用羊肉、生姜等温性食物以温阳散寒;在春夏季节则可以适量食用绿豆、百合等滋阴食物以养阴清热。


2.根据体质不同,对于体质偏寒者,这类人群往往阳气不足,需要适当补充温性食物以温阳散寒。


但同时,为了避免温性食物过燥伤阴,可以搭配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枸杞、红枣等;对于体质偏热者,这类人群则容易阴虚火旺,需要多食用一些滋阴清热的食物,如绿豆、百合等。同时,也可以适量摄入一些温性食物,以调和体内阴阳,防止阴气过盛而伤阳。


交流&合作

1.进爱好者群 长按扫码添加编辑微信,备注“进群”与众多朋友交流中医药知识。无备注无法进群。


2.商务合作 : 备注“合作”以及门类 无备注无法添加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原创投稿:xmt@cjcmm.com.cn(邮箱)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官方微信平台,每日发布权威的中医药政策、学术、产业、文化、养生资讯,打造最靠谱的中药知识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