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为后天之本,补身体要从本上补,这个方子强壮脾胃!

学术   健康   2024-09-26 19:02   北京  
作者 | 摇光  图 | 子非鱼 编辑 | 春风 审核 | 小也



人是铁饭是钢,中医讲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所谓“后天之本”,是指人出生之后,依靠脾胃所转化的水谷精微,来提供人体所需的气血津液,不断滋养身体,维持生命。


若是脾胃功能旺盛,则体健少病;当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出现障碍,则易出现食欲不振、消瘦乏力、抵抗力下降等各类疾病。


因此,若是要补身体还得从根本,也就是脾胃上补起。为此,本文介绍一个可以全方位强壮脾胃的方子。


参苓壮脾丸


参苓壮脾丸出自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要功效是强壮脾胃,脾胃虚弱会导致没有食欲、容易腹胀腹泻、反酸打嗝等症状,常伴有四肢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胖有齿痕等。


原文为丸剂,临床可以改为汤剂使用。汤剂的参考剂量为:人参10 g,炮姜10 g,肉桂5 g,山药15 g,白术25 g,白茯苓25 g,缩砂仁15 g,胡椒15 g,炒白扁豆25 g,炒神曲25 g,炒麦芽25 g



参苓壮脾丸的组方原理就是健脾、暖脾、运脾,三管齐下。其中,健脾用的是四君子汤,也就是人参、茯苓、白术。


四君子汤是非常经典的“补气健脾第一方”,可以补气、益气健脾,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会气血生化不足,出现脾胃运化功能差,甚至四肢乏力、面色无华、唇舌色泽淡、舌苔白等症状,所以四君子以党参为君,党参可以补中益气,升提振奋脾胃的阳气,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参苓壮脾丸中所用的是人参,人参补气的效果更胜党参,且具有补充脾胃津液的作用,比如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十分善用人参来补足胃中津液、生津止渴。


人参能从根本上健脾,但我们还需要关注并处理脾虚所产生的代谢废物。


脾主运化,脾胃气虚则运化水谷和水湿功能减弱,以致进食后腹胀,食欲下降,饮食减少,大便稀烂。


白术在健脾的同时把中焦可以利用的水气化成人体需要的津液,而茯苓利湿,可以把中焦无法利用的废水从下焦排出去;如此一来,有升有降,有补有泄。


以上四君子汤主要起补脾益气的作用,为了增强健脾的功能,还加入了山药。山药性甘、平,入肺、脾、肾经,常用于健脾补气,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于上品。


我们削山药的时候常常会摸到一层滑滑的黏液,因此山药顾护脾胃津液的效果也很强,能够反佐其他健脾药的辛燥之性。


接下来是暖脾,脾胃喜温恶寒,现代人尤其喜欢喝冰饮,特别是在夏天,这容易导致脾阳受损,造成脾胃虚寒,使得脾失健运,水谷精微难以运化,则会导致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手足不温、胃痛、反酸、面色苍白无华、乏力倦怠等症状。所以参苓壮脾丸中加入了炮姜、肉桂、胡椒。


其中,炮姜是把姜用炭火炒过之后制成的,温性还在,姜的辛辣走窜发散之性就没有了。


炮姜味苦而涩、性温,入脾胃和肝经,能温经止血和温中止痛,非常适合脾阳虚的人,比如腹凉、腹痛、腹泻等症状。


肉桂辛甘,热,入肾、脾,膀胱经,因受寒冷之气而导致的腹胀,少腹冷痛、痛经等都可以用肉桂来温中逐寒,尤其是脾肾阳虚影响到中焦运化失调而产生虚寒性泻泄、大便清稀,甚至完谷不化等症。


而同样能温中散寒的还有胡椒,既是厨房的食材,也是药材。胡椒性热,味辛,归胃、大肠经,能温中散寒、下气消痰,《局方》认为它能治脾胃受寒,常服可以温暖脾胃,去寒顺气。


最后是运脾,也就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同时能醒脾开胃的药。脾主运化体内的水液,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


如果脾虚,运化功能失常,湿气淤堵在体内,会导致人感觉浑身困重、懒动、油光满面,大便也会黏马桶。所以参苓壮脾丸用了白扁豆、砂仁、炒神曲、炒麦芽。


其中,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食的功效,其性味温和,使得补脾而不滋腻,化湿而不燥烈。


神曲一方面消食运脾,一方面消积化腐祛湿;同时还可以升发脾胃之气,有助于唤醒脾胃的健运功能,从而利于湿邪的祛除。


同样效果的还有炒麦芽。先说生麦芽,生麦芽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常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


但是在这里用的是炒麦芽,也就是把生麦芽炒至黄色,此时其功效就偏于消食了,消化不了的食物都堆积在胃里,就需要炒麦芽来帮助脾胃消化它,如果食积比较严重,可以换为焦麦芽,加强消食的力量。


缩砂仁香而能窜,其功效总结起来就是“运脾助肾”。


砂仁的功效是完全是为脾胃量身打造的,脾喜燥恶湿,而砂仁化湿醒脾;胃易上逆易阻滞,而砂仁能理气开胃。


如此一来,脾升胃降,运化正常,中焦畅顺,使得以上诸药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


以上三组药,包括健脾、暖脾、运脾,共同组成了参苓壮脾丸。然而使用参苓壮脾丸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1.有阴虚症状如皮肤干、口渴、经常便秘等的人不要吃,容易上火;


2.身体强壮的人别吃,有痰湿、瘀血、外邪等实证的人慎用,如果胃病日久,往往体内会有实证;


3.饮食上清淡饮食,避免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吃易消化食物;


4.用药期间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不宜服用;


5.过敏体质者慎用;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交流群纳新

长按扫码添加编辑微信,备注“进群”与众多朋友交流中医药知识。无备注无法进群。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原创投稿:cjcmmxinmeiti@126.com(邮箱)、chunfeng52566(微信)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官方微信平台,每日发布权威的中医药政策、学术、产业、文化、养生资讯,打造最靠谱的中药知识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