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到 | 阴阳交替时,调理一身阴阳最重要!

学术   健康   2024-09-22 08:01   北京  

作者 | 甘草 编辑 | 春风  审核 | 小也

秋分是一年四季中第二次天地阴阳二气互易的时节。自此之后,阴气盛,阳气藏,渐入寒冷。

《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因此,秋分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

今日秋分,昼夜平分,是阴阳转化的节点,此时稍有不慎则最易导致阴阳失衡,但此时如果能固密机体,平衡阴阳,保养正气,就能预防感冒、失眠等许多疾病的发生。
根据此时的节气特点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完整的养生方法,帮助大家固密阳气,平衡阴阳。

早睡早起·固密阳气

秋天为容平之时,需要早睡早起,这样才能顺应秋收之道。
秋分时节,天地间阳气收敛潜藏,人体的阳气也要收敛潜藏,以温暖脏腑。
人体的阳气就像天地之间的太阳,是人体赖以温暖、生长、壮实的基础,而如果体内阴气过多就会导致阳气被消耗而生病。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早睡早起是保护阳气的最重要、最简单的方式。

那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早睡睡不着或者被失眠困扰,那该如何解决呢?
阳入于阴人才能入睡,阳浮或阴少都会导致失眠的发生。下面就教给大家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帮助获得良好的睡眠,这个方法就是泡脚。

温阳沐足·固密阳气

【配方】吴茱萸10 g,肉桂10 g,小茴香10 g,牛膝15 g,牡蛎30 g。

【用法】将上述药物一起放入锅中用3 L左右的水煎煮至煎煮2.5 L左右,倒出放温后,泡脚即可。

注意:泡脚的水需要没过脚踝,并且注意时时添水,保持水温恒定。

【功效】吴茱萸、牛膝、肉桂引火下行,有潜阳之效;吴茱萸、肉桂、小茴香能温经祛寒,祛除寒气,牡蛎潜降且能安神。
五个药一起能将身体上部浮越的阳气引导到下部,使阳入于阴,而产生助眠,固涩阳气的效果。

秋分时节,阴阳平分,阴气逐渐充盛,阳气需要固密,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中医认为,秋收冬藏,秋分为昼夜平分之时,此后阴气作用强盛而阳气收藏保护身体内部,所以固密阳气是保护身体健康的第一步。
如果熬夜或触露寒邪,而寒为阴邪,阴邪易伤阳气,伤阳气则内部不能固密,内部虚损,则腠理不密,进而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

其中,尤其是抵抗力较差的群体如老人、小孩、病患等尤其需要注意顾护阳气,防止生病或病情加重。

因此,秋分前后要防寒邪,需要温暖濡润,交通心肾为基本原则。对于交通心肾的方法,中医除了泡脚、导引之外,还有许多食疗、中药的方法。

今天,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保固密阳气,调节阴阳,强身健体,给大家推荐一张扶阳大家郑钦安的固阳方,最适合此时使用,它就是封髓丹。

封髓潜阳,水火既济·封髓丹

秋分时节,阴阳来到消长平衡的岔路口,此时二者势均力敌,但阴气为成长的势头,阳气为衰落的表现,因此阳气当固涩不漏方能有益于身体。
《黄帝内经》中说“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失去了阳气,寿命就不能延续彰显”,便是说明阳气对人的重要性。

若阳气不能固密,则寒邪就容易侵袭人体,给人体造成疾病,出现夜尿多,腰膝酸软,头晕头痛,胃口差等症状。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如何解决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具有固涩阳气,交通心肾的方子三才封髓丹。具有封髓潜阳,交通心肾的作用,能使上浮之火下归肾水,以达阴阳和合。

三才封髓丹的组成:

天门冬15 g,熟地15 g,人参15 g,黄柏30 g,砂仁12 g,炙甘草5 g。上药一起水煎服用即可。

这个方是治疗心肾不交、水火不能相既的常用方。本方固涩阳气,从天、地、人三个方面来固涩阳气,交通心肾。
符合三才封髓丹使用证的人则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恶寒怕冷,夜尿多,精神疲倦,夜梦遗精,体倦神疲,头晕耳鸣,失眠,腰腿酸软,舌红苔薄,脉细无力。

用药加减:

如果遗精比较严重的话,可以加煅牡蛎、煅龙骨来增强固精的效果;

如果是失眠比较严重的,则可以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宁心安神助眠。

方中熟地能补肾中之精血;人参可补气安神益智;天冬下能滋补肾阴,上能清肺以滋水源。
黄柏则能清下焦肾中之相火湿热,砂仁辛温,既能健胃,又能润肾之燥,甘草调和诸药。其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养阴,泻火固精之功。
秋分时节,食疗养生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山药百合老鸡汤

组成:老母鸡一只,党参5 g,淮山适量,生姜少许,大栆3个,百合一头,盐少许,胡椒适量。

功效:健脾散寒,补益气血。

做法:将老母鸡斩块洗净备用,淮山去皮切滚刀块,党参、百合泡软后冲洗干净备用。将鸡块焯水,撇去血沫,将砂锅内放入适量清水,依次加入鸡块、党参、生姜片、大枣、胡椒粒,并加入少许食盐和料酒,盖上盖子焖煮半小时左右,再加入淮山、百合一起炖煮30 min,即可调味使用。

秋分节气伴随着昼夜的节律变化,阴气渐盛,阳气收敛,天寒气凉,稍有不慎则耗损阳气而生病。
因此,我们要固密阳气,调节阴阳平衡,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有就医需求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原创投稿:xmt@cjcmm.com.cn(邮箱)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官方微信平台,每日发布权威的中医药政策、学术、产业、文化、养生资讯,打造最靠谱的中药知识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