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最怕寒,寒能生痰生湿,这个方子能化胃中之冷积,消脾胃中痰凝,理脾胃之气!

学术   健康   2024-10-11 19:01   北京  

作者 | 王梵坤 编辑 | 春风 审核 | 小也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养生,几乎每家每户都知道“湿气重”等一些中医知识。


提到祛痰湿,就不得不提到耳熟能详的“化痰第一方”二陈汤了,但有时候服用二陈汤却效果不佳,这是因为疾病原因复杂,想要见效,就要在原方基础上略作变化,让我们来看看吧!


痰湿是如何形成的?


痰湿的形成主要与肺、脾、肾有关,其中又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负责吸收运化食物,将食物转化为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以为人体提供正常的能量需求。


当脾胃出现问题时,吃进去的食物无法被及时消化,就会导致痰湿的产生,痰湿内蕴,留滞脏腑,又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


二陈汤


中医讲“百病皆由痰生”,这是因为痰湿可以出现在人体各处,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比如痰湿在肺则容易引起咳嗽多痰,在胃则腹满呕逆、食欲不振,在头则眩晕,在心则心悸怔忡,在背则冷;

在胁则胀,在四肢则肢节沉重疼痛等,舌脉可见舌苔厚腻、脉滑。对于这些病症,均可灵活运用二陈汤进行加减治疗。


先来介绍下二陈汤的组成:


半夏9g、橘红9g、茯苓15g、炙甘草6g、生姜9g、乌梅6g。



半夏在方中是君药,取其辛温之性,可以燥脾湿、散风寒、利痰涎、开结气的作用,善于温内寒,能把体内产生的湿浊、痰饮通通化散。


橘红为臣药,理气行滞,燥湿化痰,中医讲气顺则痰消。就像家里的鱼缸,没了打氧机,水缺乏流动,就是一潭死水,养不活鱼。

死水相当于体内水液滞留产生的痰湿,打氧机起到的作用便是行气,有了打氧机,水才能流动起来。

人体脾胃处于中焦,脾气上升胃气下行,橘红可以调动脾胃的气机升降,进而帮助半夏更好地燥湿化痰。


半夏、橘红均以陈久者为佳,陈久的橘红也叫陈皮,因陈久者其辛燥的作用不会过于刚猛,能在燥湿的同时不致于损伤人体的津液,故方名为“二陈”。


茯苓药性平和,祛湿的同时又不伤正气,既可以顾护脾胃,又能通过利小便帮助水液代谢。


炙甘草相当于和事佬,用来调和诸药,帮助这几味药材发挥该方的真正功用,并且炙甘草经炮制后,还可起到一定的调补脾胃的作用,一举两得。


最后还有一味乌梅,最开始的二陈汤是用于咳嗽痰多的,脾运化水谷精微后,通过脾的升清作用把喝的水上输到肺存起来。

水液到了肺中,一部分津液宣发布散到全身,滋养脏腑经络、充养腠理皮毛。脾胃和肺出现问题,水液就堆积在肺中,导致咳嗽咳痰不断。

肺比较娇嫩,咳嗽久了会损害肺部的经络,因此方中就有了乌梅,通过酸甘化阴,起到一点对肺的保护作用。


通过二陈汤原方的讲解,我们知道二陈汤主要功效是行气燥湿化痰,稍微兼顾健运脾胃,属于偏向治标的一个方子,接下来就该讲讲二陈汤的加减变化了。


痰湿既可以和寒邪混合形成寒湿,又可以跟热邪掺杂形成湿热。观察患者的舌头,舌色淡,舌苔白腻,则多属于寒湿,可表现为痰色白,质地清稀,下肢水肿难消等,这时候可以适当加大半夏的用量,通过半夏辛温燥湿的作用将寒湿化掉。


舌色红,舌苔黄腻的则多是湿热,清湿热的药物有很多,比如黄芩、黄连、黄柏。

湿热在上焦,患者头晕目眩,口苦则加黄芩;胃脘烧灼疼痛,则可加清中焦的黄连;阴囊潮湿,下肢沉重等湿热下注表现的,则可加黄柏。


前面我们提到脾胃虚弱,运化功能下降是导致痰湿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当患者出现疲倦乏力、胃口不佳、舌淡胖,脉濡弱等脾胃虚弱比较明显的表现时,可以加入补脾胃的党参(人参)、白术来健脾,补益元气,并用发散水气的生姜汁送服,能更好地发挥健脾燥湿的效果。

若是脾主升清的功能出现异常,出现手心发热、胃口不佳、胃脘坠胀、长期腹等中气下陷的情况,可以加白术补脾胃,升麻提升中气,加以改善。


脾胃不好除了导致痰湿,还会导致另一种病理产物——食积,表现多为舌头中间厚腻,腹满腹胀,打嗝常伴未消化的食物的味道,这时候,还可以加入神曲、山楂、麦芽等健脾消食的药物进行补充。



此外,痰湿还能出现在四肢经络,出现关节沉重疼痛,难以活动。二陈汤由于主要作用部位在脾胃内部,对于痰湿流注四肢的情况稍有不足,这时可以加入苍术、白术,苍术走表,能引药入体表经络,更好地发挥作用。

若痰在胁下,则会出现咳嗽伴有胁肋胀痛的情况;痰在皮里膜外,则可触及皮下边界模糊的肿块,这两种情况可以加入白芥子,来清理躲在胁肋和皮里膜外的痰,若是力度不够,还可加入姜汁、竹沥来更好地达到豁痰利气的效果。


以上是《仁术便览》中关于二陈汤的加减应用,而随着现代疾病谱的不断扩大,中医“百病皆由痰生”的理论应用和二陈汤的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还有许多后世发展的加减应用就不一一介绍了。

注意事项

1.中医辨证复杂,药不对症反而容易造成不良后果,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使用。


2.药物始终是起到辅助作用,生命在于运动,中医讲“动则生阳”,运动能帮助我们产生阳气,而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就可能会因此阳气不够,导致脾胃虚弱,这是很常见的一个原因。长期坚持运动,能够使阳气源源不断地产生,温煦我们的机体功能,痰湿便会自然而然地远离我们!


交流&合作

1.进爱好者群 长按扫码添加编辑微信,备注“进群”与众多朋友交流中医药知识。无备注无法进群。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原创投稿:xmt@cjcmm.com.cn(邮箱)、chunfeng52566(微信)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官方微信平台,每日发布权威的中医药政策、学术、产业、文化、养生资讯,打造最靠谱的中药知识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