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利水药,更能健脾、安神,水湿去,脾胃好,睡眠佳,身体自然就好了

学术   健康   2024-10-12 19:02   北京  
作者 | 青人 编辑 | 春风 审核 | 小也




俗话说:“一两茯苓一两金”,这里说的或许不是它的价格,而是茯苓的功效显著,可应用的范围也很广,仿佛如黄金一样贵重。


茯苓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茯苓膏、茯苓酸奶、茯苓饼、养生汤中就经常能见到茯苓的身影。


茯苓寄生于松树的根上,为一种真菌,药用部位为干燥菌核。早在西汉的《淮南子》中,已经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药王孙思邈写的《枕中记》中说:“常常服用茯苓,一百天疾病可痊愈,二百天就可以整天不眠不休也不觉得疲倦了。”


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充分说明了药王对于茯苓的钟爱。我们常讲,松柏延年,松树四季常青,本来就可以聚四时之气。


茯苓寄生在松树上得松树的收敛之气,松木四季不老,因此茯苓也可以四季常生,从而成就自己的物性。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古人称其为“四时神药”。


因为它的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主要是用来祛水湿的,此外还有安神的作用。



湿去脾胃好



茯苓是怎样健脾利湿的呢?这要从水湿说起,内湿是中医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现代人很多都是内湿体质。内湿产生的原因跟大家现在的生活密切相关。


首先是因为现代人运动少,整个身体的机能没有那么强健了,脾阳也不那么强健了。脾主运化,什么是运化呢?


脾就像一个能量中转站,里面有一整个“运输队”,我们每天都要喝水,喝进胃里的水,需要被“运输队”运到全身各处,滋养脏腑器官。


脏腑代谢后的“废水”,依然也要依靠“运输队”,运入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中医讲脾阳的功能是运化水湿,体内水气的上腾下达,都要靠脾的输送,如果脾的功能弱化了,水湿就容易留在体内。


第二个原因是,现在的人容易喝到冷饮,这些因素都容易伤到我们脾胃的阳气。


比如说冷饮,脾中“运输队工人”都被冷冰冰的冷饮冻得瑟瑟发抖,结果就会直接伤到脾阳,他们就没有办法运化水湿,水湿就停留在了体内。


脾胃是我们人体一个水利枢纽的中转站,如果水利枢纽的功能弱了,整个的水利系统也就不畅通了。


第三个原因是现代人吃得太好了,人类在几十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基本上都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


营养物质过多摄入以后,本来脾中的“运输队工人”能够正常的运输,但现在突然多了很多活要干。


“工人”尽管加班加点地干活,也不够用的了,于是乎脾脏运化不掉过多食物,多余的食物就形成痰湿,痰湿体质的人就开始多了起来。


水湿重一定会遏制脾胃的阳气,当脾胃的阳气被遏制住的时候,人的身体就会感觉酸软,无力,不愿意动弹。体内有水湿的人,还会有胸满痞闷、小便不利的症状。



那怎样健脾祛湿呢?茯苓是一个好帮手。


仔细观察茯苓也可以发现,自然中的茯苓都是粉质的,并且非常细腻,分子小密度细,这种物性,吸水能力很强。


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但是如果体内的水湿泛滥,阳气就出不来,人就容易得病,这时候,茯苓就可以把人体多余、不需要的、乱窜之水吸走,改变人体水的循环。


中医很多时候都是在治水,把水道调好了,对于人来说也就通透自在了。


祛湿伴随着健脾,那茯苓为什么可以健脾呢?我们不难发现,茯苓伏藏土中而生,禀土气至厚,故能培补脾土,健脾益气。


相比起白术、苍术等药味来说,茯苓健脾的作用不强,但茯苓又是治疗脾虚证的一个很常用的辅助药,为什么呢?


因为,脾主运化,脾虚往往就是运化无力,运化无力就容易生湿,也就是说脾虚的同时往往有湿浊内生。


这个时候既要补虚,又要消除已经停留的湿浊,茯苓就是比较适合的辅助药味,可以用来配合诸如人参、山药、黄芪、党参等补脾气的药。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记载了很多的治病思路,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祛水湿,说明那时候张仲景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水湿对人体的危害了。


他所列的方子里有一个祛湿方: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的功效是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苓桂术甘汤组成是茯苓12 g,配上桂枝9 g、白术6 g和炙甘草6 g。


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药,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平冲降逆。


茯苓、桂枝相合为温阳化⽓,利水平冲。桂枝是温阳气的,就是把水湿祛除了以后再把体内的阳气振奋一下。


白术为方中臣药,借其苦能燥湿,甘温能温补脾胃,又能温通中州血脉,运化痰饮水湿。


炙甘草合桂枝助温补中阳之力,合白术健脾益气,以及调和诸药。苓桂术甘汤虽然只有四味药,而且药量都不大,但效果是非常好的。



安神睡得好



茯苓除了健脾祛湿,还能疗失眠,茯神是茯苓抱着松树根的部分,有安神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里记载茯苓有一半的功能是安神的,专门治疗跟神志有关的疾病,比如失眠、惊悸、心神不安等症状。


因为茯苓自松树而出,秉承松树的镇定之气,有很好的清心镇定作用,心神安定自然睡的香。



同时茯苓也会通过利水的方式祛除我们烦乱的心火。心火去则睡眠安。据《本草经疏》记载:茯苓可“开胸腑,调脏气,补心益脾”。


茯苓这第二大绝招,就是清心安神,治疗失眠。 


治疗失眠时,可以用10 g茯苓(茯神更佳)、10 g酸枣仁研成粉末,然后用水冲服,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天王补心丹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功效,此药里就包含茯苓。主治心阴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多梦等问题。


其中茯苓与朱砂,远志一起发挥了安神的功效。


茯苓是药食同源的一味中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服用茯苓呢?它可以和白术、人参、党参搭配在一起,更好地发挥健脾利水的功效。


我们自己可以做点茯苓粥,把10 g茯苓、2 g党参捣碎煮水,用过滤后的水来熬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记载茯苓霜,即用牛奶或滚开水将茯苓霜冲化、调匀,于每日晨起吃上一盅。


总的来说,茯苓是很好的祛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与其他祛湿药不同,茯苓的利水渗湿功效,是通过健脾肺功能而达到的。


加之其药性平和,既可驱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此外,茯苓还有安神的功效,若出现心神不宁,伴有精神疲倦、乏力,面、唇苍白、心烦失眠等不适者,茯苓也是有效的。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不代表本刊观点,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原创投稿:xmt@cjcmm.com.cn(邮箱)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官方微信平台,每日发布权威的中医药政策、学术、产业、文化、养生资讯,打造最靠谱的中药知识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