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妇科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之一

健康   2024-09-14 06:02   陕西  


     下肢淋巴是指下肢由于淋巴系统发育异常或受损,导致部分组织液回流受阻后滞留在组织内,间质内液体积聚形成淋巴水肿,并引起软组织肿胀、慢性炎症、组织纤维化和脂肪异常沉积。下肢淋巴水肿是妇科肿瘤患者治疗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的慢性不可逆转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妇科肿瘤患者的生活治疗。

1. 流行病学与病因

     淋巴水肿有两种类型:原发性淋巴水肿和继发性淋巴水肿。原发性淋巴水肿较为罕见,多为淋巴系统的先天发育异常所致;继发性淋巴水肿较常见,主要由于淋巴系统受到疾病(如癌症、手术、创伤、感染、放疗或其他治疗)损害时发生,妇科肿瘤患者多为后者。据报道,全世界约 2000 万患者受下肢淋巴水肿影响[1]。

    妇科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因治疗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最常见的原因是区域性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盆腔及腹股沟区域的放疗导致局部组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使淋巴循环进一步受阻。其他原因,如肿瘤本身堵塞淋巴管、肥胖、感染、损伤、瘢痕等原因也可增加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2. 危险因素

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肿瘤本身阻塞淋巴管、放疗和感染等。除与恶性肿瘤相关的危险因素外,肥胖和术后体重增加也是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3. 分期

淋巴水肿的分期通常采用国际淋巴学会的分期方法。

     0 期淋巴水肿: 又称亚临床前期淋巴水肿,该期患肢肿胀等主观感受不明显,双侧下肢体积相差< 20%。仅有个别患者表现为间歇性疼痛、疲劳、患肢沉重等;

    1 期淋巴水肿: 表现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积聚引起的患肢肿胀和可凹性水肿,抬高患肢可完全减轻肿胀,双侧下肢体积相差 20% ~ 40%;

    2 期淋巴水肿: 主要表现为非可凹性水肿。皮肤纤维化明显,脂肪组织增殖,抬高患肢不能完全减轻肿胀;

    3 期淋巴水肿: 受累患肢相比健侧体积增加> 40%,并有皮下组织增生,皮肤皱褶生成、角化过度,新生疣状物和皮肤乳头状瘤等。该期也被称为淋巴性象皮病,可致下肢畸形甚至严重伤残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专家共识[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2): 149-155.




西交一附院妇产科
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妇产科是西北地区综合医院妇产科中的翘楚。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在围产、妇科及生殖专业中享有盛誉的全国著名专家与学科带头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