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秋天受到湿邪的严重伤害,到了冬天就容易发生咳嗽。
外湿。今年的秋天,和往年的秋天相比,湿邪要来得更重一点。
内湿。脾是生痰之源,脾主运化水湿,孩子脾常不足,一不小心吃多吃杂,就容易积食。积食日久,阻碍脾胃运化水湿,就容易生成湿气,导致脾虚。
所以,在初秋这段时间,为孩子和自己做好健脾祛湿,那到冬天,感冒、咳嗽、发烧的概率也会减少。
肺为贮痰之器,一旦体内有了湿气,就会悄悄地聚湿生痰,这些痰,会贮藏在我们的肺部。
夏末秋初,金气未盛,湿气仍在,故人在秋季仍会感受到湿气。湿气通于脾,秋伤于湿,如果立即发病,可见湿气淫脾的濡泄等证。
如果不立即发病,湿邪蓄于体内,日久郁而成热,至冬季降临,寒气大盛,外感寒邪,造成外寒内热,相搏乘肺,肺之宣肃失司,而发生咳嗽等病症。
并且这种湿气凝聚导致的咳嗽往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①看舌头:舌苔白厚,舌面滑而潮湿,或有一层厚腻的舌苔,舌头边缘有齿痕。
②看便便:大便稀溏、不成形、黏马桶。
③看食欲:没有食欲,食欲不佳。
④看精神:睡不够,无精打采,没有精神。
⑤看睡觉:睡觉流口水,睡醒后嘴巴发酸发苦。
1、防寒湿
不让雨淋就是防寒湿的有效措施。注意添衣保暖,保暖就可以除寒湿。“春捂秋冻”并不适于中老年人,加衣服是明智之举。
晒被子、晒太阳,也是保暖散寒除湿的好措施。
2、除寒湿
适当增加吃羊肉的次数。秋季寒湿重,脾胃受寒湿困扰易出现寒湿困脾的表现,所以适当增加吃羊肉的次数可以暖胃驱寒除湿。
运动可以除寒湿。夏天天气炎热,不适合过多运动,所以人普遍活动量减少;秋季气温下降,气候适宜,可以增加运动,振奋阳气、通畅气机,除寒湿。
充足睡眠也能除寒湿。秋季寒湿偏盛,寒湿困脾,人经常会感到乏困。“秋乏”就是寒湿困脾的具体表现。所以保持充足的睡眠就能除寒湿,在寒湿重的晚上熬夜会加重感受寒湿的强度。
脾主运化水湿,祛湿的根本还是要健脾。尤其是本来就脾虚的孩子,如果不健脾,湿气很难清除干净,或者很快卷土重来。推荐姚姥爷山楂茯苓膏:
秋燥的季节,必备的滋阴润肺食物。
初秋,给孩子和自己做好健脾祛湿的功课,就能避免秋伤于湿冬必咳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