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立秋∣秋来“伏”不去,祛湿排毒是大事!

文摘   2024-08-06 13:05   浙江  

  二十四节气中包含了三个与“暑”相关的节气:小暑、大暑和处暑,它们依次代表着初暑、中暑和末暑。与“三暑”并行的还有“三伏”,这两者都象征着炎热难耐的天气,使得二十四节气中的炎热季节显得格外漫长。



  在这三个暑气蒸腾的节气之间,有一个特别的节气——“立秋”,它标志着暑气的尾声,也就是处暑(末暑)的来临。


  立秋的到来首先意味着气候的转变。立秋是收的开始,万物收敛阳气,叶落归根,能量积聚根系,以为来年春生做好准备。


  立秋到处暑期间,是除废水,补虚损的最佳时期。


  三伏天是生湿第一季。过一个夏天,是不是身体湿漉漉的,粘粘的!特别是贪食西瓜冷饮的朋友。立秋后,阴阳此长彼消,天地四气发生变化,身体如果受“湿”所害,会产生很多废水。


  那些身体利用不了的水,黑化的水,如果没能及时排出去,它就会在体内乱窜作妖,窜到腿上会水肿,窜到皮肤上会长湿疹,窜到头上会头晕……


  明代名医张景岳言:“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长夏即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与脾相对。此时天气多湿热。俗语说“秋后一伏热死人”,人们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处在虚弱状态,因此祛湿养脾要抓紧提上日程了。


  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和清热排毒的食物,可以多吃苦瓜、绿豆、柠檬、冬瓜、燕麦、茯苓、陈皮、赤小豆等可以起到去湿毒作用的食物。还可以做一些祛湿粥,比如用薏米熬成粥来喝,也是有很好的效果。切记少吃甜食,肥腻甘厚阻碍脾胃运化,尽量口味清淡。


  立秋后通常空气湿度较低,气候较为干燥,适当饮用化湿健脾的食疗膏有助于生津解渴、滋阴润肺,起到一定的“降秋燥”作用。

  山楂茯苓膏以健脾为基底,调动脾胃进行自主化湿,巧用食材帮助祛除立秋湿困。


  姚姥爷山楂茯苓膏配料:冰糖、麦芽糖、薏仁、茯苓、山药、白扁豆、山楂、低聚异麦芽糖、红枣、芡实、生姜、莲子、陈皮、赤小豆、甘草、人参(五年及五年以下 人工种植)、佛手。


  有针对需要低糖的人群的姚姥爷山楂茯苓膏(代糖),配料:低聚异麦芽糖、麦芽糖醇液、茯苓、山药、甘草、莲子、薏仁、水、砂仁、桔梗、白扁豆、陈皮、山楂、沙棘、代代花、肉桂、人参(五年及五年以下人工种植)。


  还有针对儿童的小山楂茯苓膏冰糖、麦芽糖、薏仁、茯苓、山药、白扁豆、山楂、低聚异麦芽糖、鸡内金、红枣、生姜、麦芽、莲子、陈皮、甘草、芡实。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或者出汗后及时更换干爽衣服,避免外部湿邪侵入身体。

  每天至少要在阳光下晒20分钟左右,这样是可以缓解湿毒症状。但应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暴晒,最好选择早晨9点和下午5点钟的时间晒太阳。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懒动少动的人。少动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引发一系列的湿病。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外,还可以促进身体器官代谢,加速湿气从汗液、小便中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打球、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都是很好的方法。


  祛湿的方法有多种,关键原则是强健脾胃,温阳补气。阳气足,湿气就能化解,脾胃好,水分就能代谢正常。愿你四季轻身不被湿困。


姚姥爷食疗
用产品铸就姚姥爷的护城河。现共研发姚姥爷系列柠檬膏、雪梨膏、山楂茯苓膏、山楂茯苓膏(代糖型)、小山楂茯苓膏、山楂麦芽膏、三红怀姜膏、蓝莓青柑膏、紫苏桔红膏、人参精葚膏、蒲公英葛根膏、小蓝莓叶黄素酯等十二款养生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