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与回购
文摘
2024-11-30 09:08
江西
最近有个朋友写了他对“分红与回购”的理解,发给我让我看看对不对。这位朋友是一位非常爱学习之人,凡是不理解的内容,必定去查找各种资料,然后再将所学内容和财报中的条款对应起来。我之前对这两部分内容虽说有一定了解,但真正追问下去,还是发现自己也没有彻底搞懂。感谢这位朋友,让我了解到自己的知识盲区,知道如何去追问。关于分红,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年度报告》中的一段话来展示,可以看出。分红一般可以分为两种:送红股、现金红利。用下面这个表能看得比较清晰。用未分配利润或盈余公积送股,习惯叫作“派送红股x股”,一般简称“送股”。还有一种用资本公积科目里的钱送股,习惯叫作“转增x股”,一般简称“转增”。这个表里显示,现金分红数额为45.41亿,而上面董事会审议的报告中显示共分配利润46.45亿。为什么对不上呢?贵州茅台2013年拟定的分红方案是:10股送红股1股,并派发现金43.74元。按照公司总股本10.3818亿股计算,分掉的现金看上去应该是10.3818÷ 10 x43. 74=45.41亿元,而财报显示分掉了46.45亿元,差额便是红股被视为相当于股票面值的现金。因为贵州茅台股票面值是1元,所以10股送1股派送43.74元现金,等于每10股分44.74元现金,合计10. 3818 ÷10 x 44. 74=46.45亿元,然后公司再按照1元/股的价格向所有股东发行1.03818亿股,将公司股本从10.3818亿股增加至11.41998亿股。我们从2014年的资产负债表中能看到,公司的股本已经由2013年的10.3818亿股,变成了11.41998亿股。答案是,公司现金分红和动用盈余公积送红股,是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税务局要对拿到现金或红股的个人股东征收个人所得税。因为盈余公积是从公司所获利润里划出来的,所以用盈余公积送红股,在税务局看来是曲线的利润分配,是先拿现金分给全体股东,然后全体股东按照股票面值,重新认购了公司增发的股票。税务局不管后面的增发,但要征收第一步现金分红的个人所得税。(1)分红到账时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待投资者卖出时,按照持股时间对应的税率补缴税款,由券商代扣。持股时间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从买入日计算到卖出前一日。(2)持股时间在1月以内的(含1月),按照所得红利(包括现金和红股)数额补缴20%税款;持股时间为1月以上1年以内(含1年),补缴10%税款;持股时间超过1年的,免税。问题3:从公司和个人股东角度来看送红股,有什么区别?从公司角度看红股,是将拿给股东的钱一分不少又用股票换回去了。从股东的角度看红股,是所有股东的持股同比例扩大,并没有价值增加,如同将一个饼分成100份时占10份,和将这个饼分成110份时占11份一样。从上面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送红股对三大表的影响主要有:资产负债表:送红股后,股本增加,未分配利润或盈余公积减少;资产负债表:现金分红直接影响的是公司的现金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项目),以及股东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部分。如果公司支付了现金分红,现金余额会减少,未分配利润也会减少;利润表:分红主要是用未分配利润或者盈余公积来进行,不影响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中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其中“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包含企业实际支付的股利金额。如上表所示,贵州茅台在2013年支付了2012年的现金股利66.64亿元,以及其他的一些利息等一共73.92亿元。财政部有规定:“为避免出现超分配的情况,公司应以合并报表、母公司报表中可供分配利润孰低的原则,来确定具体的利润分配比例。”也就是说,可用于分配的上限,是合并资产负债表和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二者里较小的未分配利润数据。企业进行分红当然很好,说明企业挣的是真钱,有利于社会公众股东增强对公司的信心。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内在价值的增长,就像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几十年都没分红,但是内在价值增长了若干倍。这里面取决于企业获得的利润再投资,是不是能更加加强它的竞争力。国内如腾讯,它投资能力很强,最好不分红,而茅台这样的公司,只是把赚来的钱存银行,则希望它多分红。由于贵州茅台以前没有回购过,我们以另外一家公司“海康威视”为例,公司2023年年报中关于回购的描述如下。2023年,公司实施了两次回购注销,一个是社会公众股份回购注销,注销股份66987835股;另外一个是对之前发给内部员工的激励股权进行了回购注销33331858股。在两次回购并实施注销之后,公司的总股本由9430920624股,变成了9330600931股。公司回购股票一般有两种目的:一种是用于公司董事、管理层(不包括独立董事和监事)及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通常针对难以用计件或工作时长计量价值的岗位;另外一种是回购股票并注销。从问题1中可以看出:是公司回购股份后,将这些股份进行注销,使其不再流通,减少公司总股本。股份注销后,这些股份不再存在,因此公司总股本减少,现有股东的每股权益(如每股盈利)可能增加。一般来说,回购注销有助于提升每股收益(EPS)和股东价值。可以说,低于内在价值的回购,会为未来的股东回报创造更高的收益。举个极度简化的例子:一家股本为10亿股的上市公司,假设其价值是 100亿元(可以想象成公司无负债,全部资产就100亿元现金),折合每股价值10元。由于股价经常会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大幅波动,假设此时股价跌至6元,公司耗资12亿元回购2亿股注销。公司总股本变成8亿股,由于花掉了12亿元现金,公司价值变成100-12 =88亿元,每股价值11元。 回购注销行为让每股价值提升了10%。同样流程,若此时股价10元,回购2亿股耗资20亿元,公司价值变成80亿元,对应股本8亿股,每股价值仍然为10元,回购注销未产生影响;若此时股价15元,回购2亿股耗资30亿元,公司价值变成70亿元,对应股本8亿股,每股8.75元,回购注销反而降低了每股价值。公司回购股份后,不进行注销,而是将这些股份作为公司库存股,仍然存在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回购不注销不会减少公司总股本,只是减少了市场上的流通股数。回购不注销,通常用于股东回报、员工股权激励等目的,也可作为公司未来融资的工具。回购不注销,通常是公司计划将回购的股票用于股权激励。它只是企业资产从现金形态变换成股权形态,是个中性的行为。我们知道,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主要目的是为了绑定管理层和员工为了公司更长远的目标一起努力。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这种提升人能动性的措施,很可能会带来超额的回报。或者说,股权可以帮助员工和股东成为利益共同体,更好地刺激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当然,肯定也存在股权激励达不到效果的情况。有些“搭便车”之人,拉低了回报率,但总体来说,如果你创造的价值超不过你领的工资,也行能搭便车一段路,很难永远搭便车。我看到一个说法:股票回购注销=现金分红。一开始有点不理解,仔细一想确实如此。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股权价值”的财富等同于现金分红的财富。仍以问题2中的案例来分析:一家股本为10亿股的上市公司,假设其价值是 100亿元(可以想象成公司无负债,全部资产就100亿元现金),折合每股价值10元。若此时股价10元,回购2亿股耗资20亿元,公司价值变成80亿元,对应股本8亿股,每股价值仍然为10元,回购注销未产生影响。这么看的话,这个回购注销和现金分红20亿,对于股东的价值就是一样的了。这也是问题2中说的:只有显著低于企业内在价值的回购和注销,对于留下的公司股东来说,才是优于现金分红的行为。问题5:回购注销和回购不注销,在三大表中是怎么提现的?资产负债表:当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并选择注销时,会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为“股本”减少,同时“库存股”(或“其他权益工具”)科目也会相应减少,因为注销的股份不再作为公司资产存在。具体的会计记录为:- 回购股份时:借:库存股,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金额);
- 股份注销时:借:股本(实际注销股份的面值),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如果有差额应该先冲股本溢价),贷:库存股(实际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
现金流量表:回购股份支付的现金会在现金流量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体现为“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资产负债表:当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但不注销时,这些股份会被记为“库存股”(或“其他权益工具”),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具体的会计分录为:回购本公司股票时:借:库存股(实际支付的金额),贷:银行存款。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