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买指数基金?
在1998年西科金融股东会讲话中,有个股东提了一个问题:普通投资者是否应该买指数基金?
我们先来看看芒格的回答:
大多数主动管理的基金,扣除了管理费和交易成本,收益还不如指数基金,现实就是如此。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你是否应该买指数基金呢?第一,要看你自己的投资能力如何,你的投资能力是否高于平均水平?第二,要看你能不能找到优秀的基金经理,你找到的基金经理是否绝对有能力跑赢大盘?这些问题只能每个人自己回答。
这里芒格说了两点:
①如果你投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你就可以不买指数基金;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那就老老实实买指数基金,取得所有上市公司平均的收益率。这基本上也能达到8%-10%左右。
②如果你不能找到优秀的基金经理,最好就不要选择主动管理的基金,因为主动基金在扣除了管理费和交易成本外,收益还不如指数基金。
为什么主动基金跑不过指数基金?
在2003年西科金融股东会讲话中,芒格说到:
在资产管理行业,有这样一个现象。有的基金经理刚开始的时候管的钱很少,但做出了非常漂亮的业绩,一跃成为明星基金经理。看到他靓丽的业绩,很多人慕名而来,纷纷跟投。没想到,过了几年,这位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竟然一落千丈。
即使业绩滑坡了,一开始就买入基金的投资者,收益率仍然是不错的。基金公司总是拿这个收益率做宣传。然而,在这只基金中,只有一小部分资金享受了早期的靓丽业绩,绝大部分资金是后进来的,没享受到早期的靓丽业绩,却遭遇了业绩下滑。平均下来,所有资金的收益率可能很一般,说不定还是负的。没有一家基金公开宣传所有资金的收益率。
芒格在这里指出了主动基金普遍的一个现象:因为资金小,所以业绩漂亮,基金净值增长很快。但一旦资金规模大了之后,业绩就一落千丈。
前期买入的投资者,其收益率肯定是不错的;但后期追进来的投资者,则很难享受到基金的净值增长,甚至是负收益。
这个和我们投资公司股票也是一脉相承:
①当我们资金量比较小的时候,买入股票很容易收获较大的收益率;
②但当我们以为自己掌握了投资的“秘诀”,把大资金投入股市的时候,如果没有理解价值投资的本质,很可能一把亏个大的。
在1964年《巴菲特致股东信》中,巴神写到:
巴菲特:去年对比的四家最大的基金,现在管理着45亿美元的资金,拥有55万投资者,每年收取管理费用800多万美元。然而,最新的数据显示,从1957年到1964年,这四家基金年化收益率最低9.3%,最高10%,全部低于同期道琼斯指数11.1%的年化收益率。
“专业机构亏钱的原因”,他汇总了五点:
(1)集体决策。在投资领域里如果依赖集体决策,几乎可以肯定,想获得一流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2)一致倾向。基金管理人普遍存在与其他大型机构保持一致的,倾向,无论是策略还是部分投资组合。
(3)制度限制。在目前的激励制度下,保持平均水平是最安全的投资管理之道。特立独行的投资行为,为管理者带来的个人利益与需要承担的风险不匹配。
(4)固守僵化的高度分散策略。
(5)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惯性。
而老唐在《投资研习录》中则将原因归纳为六点:
第一,投资这件事短期内很难区分运气和能力,于是有不少低水平选手也混迹于“专业团队”。
第二,代客理财拿管理费这个体制,推动着他们不断努力接近乃至突破他们所能管理资金额的上限,导致失败。
第三,收益有提成加上亏损不分担的体制,引导基金经理相对更倾向于下注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率的投资对象。
第四,短期业绩及回撤数据排名,会影响基金的资金募集能力,也会让非专业的基金持有人产生不同的反馈,这种压力强迫基金经理考虑择时、平滑和投机。
第五,基金投资者水平低下,追涨杀跌。持续大涨之后申购基金,迫使基金经理高位买入;持续大跌之后赎回基金,迫使基金经理低位卖出。
第六,基金收取的管理费和分成费用,拉低投资者长期回报。
其中,二三四五这四条是主动基金跑不赢指数基金的主要原因。
那到底买指数还是主动型基金?
巴菲特经常给大多数投资者推荐收费低廉的SP500指数基金,认为长期持有低费率的SP500指数基金,可以跑赢绝大多数专业人士的费后收益,这不仅有数据,也有逻辑支持。
在2016年的致股东信中,他谈及:愿意公开设下50万美元的赌局,允许任何一名职业投资人选择5只以上的基金,他赌十年内,职业投资人选择的基金,其表现会落后于标普500指数基金的表现。
最后只有一名基金经理敢于接受挑战,他挑选了五只基金参与赌局,十年后,五家参赌基金,最高年化6.5%(十年累计收益87.71%),最低年化0.3%(十年累计收益3.04%),无一例外全部跑输标普500指数基金年化8.5%的收益率(十年累计收益125.8%)。
在老唐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及指数基金,其理念和巴神说的一脉相通。
接受市场平均水平,准备投指数基金,其方法很简单:定时定额投宽基指数。
定时,保证了拒绝判断牛熊,以长期储蓄心态存放自己的体力智力结余;
定额,保证了估值低时多买,估值高时少买,自动逆人性操作;
定投,保证了不在股市上浪费精力和智力。
而宽基指数,则保证自己可以搭上国家整体财富的增长速度。
但芒格在2014年每日期刊股东会讲话中,从另外一个视角提了自己的观点:
一开始,芒格也是重申自己反复说过的观点:大多数主动型基金跑不赢指数基金。但他也没一棍子打死,当基金经理能发现市场失效的机会时,主动基金则有赢的较大概率。
回到文章一开头芒格说的:你找到的基金经理是否绝对有能力跑赢大盘?
指数基金是好生意,指数基金赚钱是应该的,大多数主动型基金跑不赢指数基金。
前几天,我和一位非常聪明的基金经理聊天。一般来说,我不和基金经理打交道。但是,这位基金经理比较特殊,在很多问题上,他的看法和我一致,所以他应该是个特别聪明的人。他告诉我,在美国,他采用指数投资的方法,但是在其他一些国家,他聘请基金经理做主动管理。他认为,现在的美国股市很难赚钱,还不如直接买指数,但是在其他一些国家的股市,经常能发现市场失效的机会。他的做法很明智。
所以,结论是?
①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果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有怀疑,就选择主流的、可靠的、交易活跃的、有代表性的、成分股变化不那么频繁的宽基指数。在中国股市,就是沪深300指数基金最符合这个标准。
另外,逻辑推理下的数据分布就是:由于主动投资者被管理费、业绩提成或频繁交易的佣金税收等费用抽血,无论他们多么努力,他们都注定有大约7成以上跑不过指数基金投资者。
②如果能找到优秀的基金经理,则可以将资金交给他们去打理,从而跑赢大盘。就像年轻时候的巴菲特和芒格一样,他们也是从经营自己的基金公司起步,巴菲特和芒格各有13年的代客理财经历,证明了优秀的投资人是可以给他的客户带来足够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