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指南: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2024版)

健康   2024-10-22 21:26   浙江  

导读

颅内动脉瘤,一种动脉壁异常膨出所形成的突起,普遍存在于全球成年人群中。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在50岁左右的人群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患病率约3%。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其全球发病率约6.1/100000人年,不同地区差异显著,特别是在日本和芬兰,该病症尤为常见。尽管不同地区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大多数患者仍遗留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UIA的检出率逐渐提高。在中国,35~75岁成人中的UIA患病率约7%。大多数UIA是偶然发现的,这些动脉瘤通常无症状,绝大多数不会发生破裂出血。由于外科夹闭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均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对于偶然发现的UIA,选择积极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尽管UIA的年破裂率低,但一旦发生破裂,可能导致致命的SAH,不仅病死率高,还会在幸存者中留下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关于UIA的筛查、破裂风险评估及其处理策略是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卒中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针对UIA和动脉瘤性SAH陆续发布了临床管理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分别制订了《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2019版)和《中国颅内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对临床诊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了向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提供基于循证的实用建议,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联合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根据中国指南制订原则和要求制订了2024年临床管理指南。以使指南更加简洁、实用。本指南采用模块化格式,每个模块包括推荐意见、相关文献证据,部分内容指出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进一步规范化疾病的诊疗过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本指南在内容上不限于UIA加速康复外科实施中常见临床问题,全面涵盖了UIA的流行病学与人群筛查、临床影像诊断、生长破裂风险评估的临床决策、治疗策略及选择、术后随访、长期预后管理及其特殊人群UIA管理建议。主要面向颅内动脉瘤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适用于神经外科、神经科、急诊科、重症医学、影像科等专业人员,为他们提供可参考的指导规范。


指南/共识制定专家委员会成员

组长:赵继宗(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副组长:赵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

执笔者:刘清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吴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林福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陈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王凯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曹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陈罡(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陈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陈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陈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陈四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陈晓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陈渝杰(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程宏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崔建忠(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外科);冯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葛慧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顾宇翔(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郭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杭春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贺红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胡学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吉宏明(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裕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姜朋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蒋宇刚(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焦玉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金恒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康德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康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兰青(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李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李江安(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李茂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李伟(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李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李佑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李宗泽(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梁国标(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林福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刘建民(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刘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刘清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刘新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刘宇(中南大学湘雅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鲁峻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鲁晓杰(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路长宇(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毛颖(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苗增利(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宁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外科);潘剑威(浙江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蒲军(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屈延(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任晋瑞(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任少华(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申海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史怀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孙建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孙晓川(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佟献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佟志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汪伟巍(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神经外科);汪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王大明(北京医院神经外科);王明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王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王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王伟(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王占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王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吴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吴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肖志朋(南昌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许侃(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闫志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杨雷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杨孟(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杨铭(武汉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杨新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杨新宇(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叶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游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余果(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岳树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张东(北京医院神经外科);张建民(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张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晓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张鑫(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张亚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输血科);张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义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赵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赵洪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赵继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赵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赵阳(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赵元立(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周良辅(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周梦良(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朱巍(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中华医学杂志  2024年6月第104卷第21期

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神经病学俱乐部 微信号:NeurologyClub
神经病学俱乐部,立足一线临床,服务神经科同行,助力神经病学天天向上

神经病学俱乐部
旨在介绍神经病学领域最新动态,分享经典著作,探讨疑难病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