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高考前紧张的你: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文化
文化
2023-06-05 19:36
重庆
一提到高考,那种过分紧张、焦虑、压抑,乃至窒息的空气似乎都会立即扑面而来,让人心跳加速,喘不上气。相关的考前祝福也是,调子越来越高,嗓门越来越大。什么“大鹏一日同风起”、什么“春风得意马蹄疾”等等都是这样,这些祝福当然令人提气,但同时无疑也会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很难平静下来。所以,今年给大家专门准备了首相对平静又从容的诗,晚唐诗人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全诗并不长,用语也相当清新,一点也不晦涩。我们慢慢道来。先说诗题《秋日赴阙题潼关驿》,赴阙,即赶往京城长安。这首诗呢,大概是写于唐宪宗元和三年。这一年,诗人许浑首次前往京城“高考”。等到路过离京城不远的潼关时,便登楼望远。这就既是眺望潼关的风景,也是展望自己的人生。“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开篇干净迅速地画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在这酒一般醇厚的秋景中,点出了自己学子兼游子的身份。次联的“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属于是直接放大招,大开大阖,气势惊人。太华是华山,中条是中条山,山本来都是凝重庞大的“死物”。但有了残云的悠悠聚来,有了疏雨的匆匆飘过,就使得凝重之中有了轻盈,呆滞之中多了流动,让静态的变成动态的,顿时气象万千。后来就有评论家认为这一联的气象,堪比“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不单是华山和中条山的气势,也是诗人自己内心有这样的雄浑气势和足够自信。这种感觉就像是《红楼梦》里,甄士隐听到贾雨村考前所作的“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时,不由感到“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接着再看第三联“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这也是令后世评论家极为称道的句子。比如俞陛云就盛赞:“余曾在风陵渡河,望潼关树色,高入云中,深叹其‘迥’字之妙。”除此之外,它的气势并没有马上暗弱下来垮下来,而是能够完美的承接前两句的恢弘气势,继续描摹潼关特有的景色,与之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另外,“河声入海遥”一句,也颇有王之涣《登鹳雀楼》里“黄河入海流”之意。如果说前面的景都有一股“更上一层楼”般的攀登向上之意,等到最后一联“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时,我们不难发现,第一次参加“高考”的许浑,也是有着既期望又不安,既兴奋又紧张的复杂情绪。“帝乡明日到”,是说明天就能到长安参加考试了。就有一种这一天终于到了的兴奋感,同时不免又有些忐忑的紧张感。该如何调节这样的状态呢?许浑的办法是“犹自梦渔樵”,就算万一考不上、考不好,也还可以过渔樵闲逸的生活。这绝不是泄气的打退堂鼓,也不是故意唱什么不慕名利的高调。而是诗人自己宽慰自己,自己适当的降降温,不要那么格外上头,从而心态失衡,发挥不好。考得好当然好,就算失利考不好,人生其实也绝不是只有这一条道路、这一次机会。凡事只要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和最坏的打算,心态自然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了,如果情绪实在紧张到没法排遣,那就干脆让它紧张,也没什么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