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文∣ 萧十一
中秋自古有许多名篇。这首诗通常也被认为是中秋诗,像近代刘永济编的《唐人绝句精华》就说:“三、四见同一中秋月夜,人之苦乐各别。”
但是呢,它也很有可能不是中秋诗。这也是诗词好玩的地方之一,越是简单明显的句子,反而越能让人想当然的“误解”。
我们看这首诗,非但题目有“十五夜”这样直接的字眼。接着诗句里也都是“桂花”“月明”、“秋思”“谁家”这样明白不过的词汇。顿时大腿一拍,中秋无疑。
实际上呢,疑问不少。从时间上看,这里的“十五夜”,可以是八月十五,也可以是九月十五,因为这两个时间都能满足“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一桂花挂在枝头的景象。
至于另一条更大的疑问呢,则是诗人自己提供的。诗人王建在这首诗的末尾还注有一条“时会琴客”,也就是说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与客人聚会,并且有音乐助兴。
对此,清代黄生在《唐诗摘钞》就考证说:“《秋思》,琴曲名,蔡氏《青溪五弄》之一。”随后又强调说:“非自注,则末句不知其所谓矣。选诗最当存其自注。”
此后接着续编《唐诗摘钞》的朱之荆也补充道:琴客在此地作《秋思曲》,月下听琴者不知在谁家也。
现在,看到了诗人的原注,和后人的考证,我们才能知道这里所谓的“秋思”,并不是我们此前想当然的思念家乡、思念家人之意。而是东汉蔡邕所创作的一首琴曲。至于“谁家”自然也就消解“千家万户、家家团圆”的意思,而是转化成“你在哪里”的意思。
这句“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也就是:不知道这首我想你的《秋思》曲,能不能飞落在朋友你的身边呢?
要是套用海子的诗来讲,大概就是“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至于中秋最为传统“思念家乡”、“家人团聚”的主题全然不见,而是“思念朋友”。诗题里的这位朋友杜郎中呢,有人说是杜元颖,也有人说是杜羔,但究竟是谁,不确定。
有朋友大概会有疑问,那第三句“今夜月明人尽望”又作何解?不是中秋干嘛都去望月?
实际上这句诗是化用了李益的“一夜征人尽望乡”、“一时回首月中看”的诗意。
同时也可借李益的诗句说明,在唐朝,望月这一举动,也并不仅仅只是中秋望月。只要情感到位了,气氛也烘到这里来了,啥时候都可以望月。
当然啦,在这里也并不是说它一定就不是中秋诗,只是说它存有不是中秋诗的可能。这首诗放在中秋也不违和,并且非常好用。流落在外的朋友,对你想念的人发上一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也足够适宜又浪漫。
祝大家中秋快乐。
往期文章推荐: